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导学案(3)

高二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导学案(3)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二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课堂导学】

  1.细读文章,为其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2~3)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

  第三部分(4)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2.梳理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3.梳理本文的情感思路:

  ①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②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

  ③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④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合作探究】

  1.列举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点拨: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病可能更难以忍受。

  ③“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课堂训练】

  一、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解说有误的一项(D)

  A.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暗淡的样子。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遑遑:担心的样子。

  C.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D.舟遥遥以轻飏 遥遥:遥迢的样子。

  2.下列画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A.悦亲戚之情话  B.乐琴书以消忧  C.或命巾车  D.或棹孤舟

  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分歧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B)

  A.请息交以绝游  B.农民告余以春及  C.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D)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5.从句式角度剖析,分歧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

  6.下列各句画线的词语的意思,判别正确的一组是(B)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③觉今是而昨非④高贵非吾愿

  A.①与②雷同,③与④也雷同  B.①与②雷同,③与④不雷同

  C.①与②不雷同,③与④雷同  D.①与②不雷同,③与④也分歧

  7.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雷同的一项是(C)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

  二、阅读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B)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

  2.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3.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4.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高二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2.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课文

3.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

4.人教版必修5语文《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250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