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中语文需要学习的成语介绍

高中语文需要学习的成语介绍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语文需要学习的成语介绍

  成语是高考的开店,也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成语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的成语介绍

  1.忍无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垂头丧气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4.没精打采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5.兴高采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平心静气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7.理所当然 按道理应当这样。

  8.正大光明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9.物华天宝 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10.人杰地灵 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11.胜友如云 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12.高朋满座 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13.腾蛟起凤 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14.钟鸣鼎食 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15.云销雨霁 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16.响遏行云 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17.天高地迥 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8.兴尽悲来 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9.萍水相逢 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0.冯唐易老 比喻仕宦不得志。

  21.老当益壮 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22.穷且益坚 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23.涸辙之鲋 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25.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26.投笔从戎 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27.高山流水 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8.盛筵难再 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9.陆海潘江 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高中语文需要学习的成语

  30.鹏程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1.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32.扶摇直上 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3.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34.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35.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36.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37.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38.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39.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40.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41.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42.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43.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44.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5.才高八斗 比喻人极有才华。

  46.心有余悸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7.流毒无穷 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解题方法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代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代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的A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一百骑仓惶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二、数学代入法

  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的A项为: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 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同样该题D项也可用此法进行判断,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所涉及的两句: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第二句出自课代《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代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三、语法切入法

  2001年高考第13 题D项: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考察这两句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 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于是、就解。B项中两个于显然不同,符合题目要求。

  四 、语境推断法

  2001年春季高考全国卷第12题D项: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第一句上代的语境是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下代写徐九思筑减水桥,俾二水相通,由此可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代《崤之战》,晋襄公在遭到原轸怒斥后,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百里孟明视等三人却已经上船出发了。可见,此处则也为连词,但构成转折关系,可译为 却已经、倒已经,两个则用法各异,符合题干要求。


猜你感兴趣:

1.高中生学习励志文章大全

2.高中生关于学习方法演讲稿

3.高中语文写作必备励志内容

4.高一语文学习计划3篇

5.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77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