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了高二语文,大家要把握好哦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小题。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而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的,莫过于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了,历史与小说,由此扭结在一起。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

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如果从《尚书》《春秋》算起,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记言、记事、记人,这三种历史写法构筑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所以对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怀有深刻的偏见--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因而,有关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从未间断。但与此同时,小说写史的“野心”从没有中止过。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读者中还尤其有市场。如果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统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小说在多大程度上会为历史所需要?由此不得不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法朗士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小说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这或可解释,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小说家书写的历史。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写的更多是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它未必处处征诸实事,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之真实,也非一般史著可比。小说能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脉络、生活细节,从而使历史变得更丰满、真实。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为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事件补上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内心,为“人事”补上“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事实上,那些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的手法来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真正的历史基础是人的生命及生活,小说以此为基础,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B.中国人重史、写史比西方早很多年,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C.以历史中的人物生活为旨归的小说,可以较好地补上历史著作缺乏的日常生活。D.文学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真实的“人事”相互补充,使历史著作更具历史叙事魅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史著和小说,较深入地阐述了小说对历史的保存和影响。

B.文章以小说对历史著作补充作用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对小说写史的探讨。

C.文章在论述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关系中,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

D.第三段以读巴尔扎克的小说为例,意在论述小说对历史著作的有效补充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小说家能够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这是写出富有生活肌理的历史的前提。

B.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所以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

C.小说具备细腻、传神、创造的想象真实的特点,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能使枯燥的历史变得更丰满、更真实。

D.小说能有效地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手法来叙述历史,从而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小题。

板桥幽竹图

耿春元

工程师任子建退休后住在乡下老家里,老家离城二十里。老家前边临河,后边依山,周围有竹。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难得的幽雅环境,正是老人们清静养老的好地方。只是到了星期天,儿子一家三口来了,女儿一家三口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用老伴的话说,来了烦,不来盼。人老了,就这贱脾气。

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发现老屋漏水了。先是屋后墙湿了一块,接着屋中间滴水。放上一个面盆接住,就听见钟摆似的滴答滴答响。白天还好,到了晚上,这滴水声烦得老伴整宿睡不着。老伴患神经衰弱症,到了这乡下后,那病本来好了的,这一滴水,又犯了。好在雨停了,天晴了。不过,再下大雨呢?

又是星期天,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来了。任子建就趁吃饭的工夫,跟孩子说起房子漏水的事儿。这事说完,女婿没说话,女儿没说话,儿媳也没说话,只有儿子嚼着一口饭含含混混地说,找个泥瓦匠修修就是了。任子建听了,心想说得轻巧,谁去找?哪天修?轻轻省省一句话,屋就不漏了?

好在下大雨的天气很快就过去了,一般雨水,只是后墙有块地方潮湿,并不滴水的。但是第二年雨季眨眼又到了,任子建生怕大雨来时屋再漏,就又趁着星期天大家一起吃饭时,把屋漏水的事儿说了一遍。其实,他自己想办,也不是办不到,不就是花钱买材料请工匠嘛。他是认为把儿女养大了,一辈子该干的都干了,这点事犯不着自己再操心劳力了。

这回不错,他把话说完,除了女婿沉默外,大家都应承着说,修吧修吧,赶快修修,省得老妈睡不着。女婿不说话,老头不见怪,女婿外人嘛。家里有事,儿子应该一马当先的,谁叫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呢。有儿子在,女婿自然不能抢前忙后的。果然,儿子的话,让老头很是喜欢。儿子说,老屋了,干脆大修,一次到位。等我老了,也像你跟妈一样,来这里养老,守住咱这老宅子。说这话时,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瞅了妹妹一眼,这可是老规矩,子承祖业呀。

妹妹便抿嘴一笑,什么呀,现在法律可规定了,子女各一半!

老妈在一旁笑起来,好哇,我们还没死,就争起祖业来了。

这个星期天大家过得很快活。过去了这一天,老两口便开始盼,盼儿子来修屋。星期一过去了,星期二过去了,直到星期六早晨,儿子没盼来,却盼来了大雨。屋自然还漏,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雨一直下到星期天早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山路又难行,看来儿女们是不会来了,老两口就望着漏屋发愁。

下午,雨才渐渐停下来。忽然听到汽车喇叭声,任子建出门一看,是女婿开着一辆罩着篷布的卡车来修房子了。女婿说,下雨天山路不好走,赶到这费了好几个小时呢。听天气预报,下星期还有大暴雨,现在抓紧修修,还来得及。说话间,从车上下来三四个穿雨衣的民工,屋里屋外瞅了一遍,就开始卸篷布下的修屋材料。女婿把袖子一挽,搬起几块红瓦,也加入了修屋的行列。一直忙活了一两个小时,女婿才告诉任子建,这屋修好了,三两年没问题。

果然,没几天真下起了暴雨,一连下了三天两夜,那屋滴水不漏。老两口便感叹,还是女婿疼我们。

这一感叹不要紧,有一个星期天儿女们都到齐了的时候,任子建说,女婿修房有功,奖励一件东西。说着回房拿了一个红木漆盒,递到女婿手里。这下子,大家惊呆了,都知道漆盒里装的是郑板桥的《幽竹图》,已在任家传了三代了。女婿听说过,只是从没见识过,接到手里打开看时,也吃了一惊,忙还给岳父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能要。一旁的女儿不客气了,一把就将漆盒夺到了手里,看着丈夫说,咱爸给你的,我帮你收下了。咱也沾沾你的光,拿它去换个别墅什么的,到时就不跟哥哥争这老宅子了!

她这一说,哥的脸唰一下就红了。

这个时候,任子建和老伴互相看了一眼,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舒了一口气。以前俩人没少交谈过,人老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再需要的就是儿女的一颗孝心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星期天,儿子、女儿全家都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老伴说,来了烦,不来盼,体现了二老渴望清净又惦记儿女的心情。

B.作者特意交代提及修屋时女婿两次都沉默不语,到了后来再下雨时,反而是女婿带人来为二老修了屋子,这一情节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C.小说中父母房屋漏雨需要修整,儿女只说不做,结尾女儿拿到《幽竹图》后说不和哥哥争老宅子了,反映子女只知“啃老”而不思回报的社会现象。

D.小说中的“雨”就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一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形象正是在这样不断发展的情节中逐渐鲜明的。

5、“修好房屋后,任子建把郑板桥的《幽竹图》送给女婿”,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6、小说在情节叙述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8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小题。

材料一:

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威胁;受影响严重的行业还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等。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就开始了“机器换人”的过程。时至今日,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292台,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在此期间,德国通过政府长期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起了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德国还引领欧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欧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可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摘编自《德国工业4.0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

材料二: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8月22日;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论坛环节开幕,展会部门将在8月23-27日对民众开放。活动现场,新浪科技等媒体对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进行了采访。

新松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其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的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23%,国际平均替代率是0.58%,这意味着中国有99.77%的工作还不能被机器人替代。谈到近两年的机器人发展成果,曲道奎表示,替代率低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但保有量的增速有了明显的提升,2016年同比增长30.9%.市场需求空间还很大,机器人密度低说明了市场空间的潜力。

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促进制造业发展,但双刃剑的另一面可能是失业率的提升。曲道奎认为,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存在一个明显差异一一机器的功能。前三次革命中,机器取代的都是“人类的肌肉”,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对智能的取代。在数字领域,服务领域,媒体行业,传统的、低智能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

(摘编自《新松机器人曲道奎:机器人会取代人就业将重新定义》)

材料四:

“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5.9万台,同比增长了52%.我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比例将从25%提升到30%以上。”辛国斌说。

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显然极具潜力。而对于机器人这样一个没有先例的新兴产业来说,要充分释放其潜力,必须建立开放共赢的全球合作新体系,这已成为本届机器人大会嘉宾们的共识。

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ZviShiller表示,非常期待“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以两国在机器人领域加强合作,“机器人行业现在还比较小,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去投那些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果的东西,但是不能所有人都去摘已经成熟的果子,必须要有人种树。以色列和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应该相互合作一起种树”。

“俄罗斯非常愿意和中国进一步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开发全球机器人市场。”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VitalyNedelskiy说,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人类来说安全易用的协作机器人。这个领域需要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机器学习技术,俄罗斯的科学家和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可以携起手来,一起在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突破。 (摘编自《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新突破》)

7、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材料一德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居于世界前列,他们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涉及领域广泛,分工更加细致。

B.材料二近年来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均在迅速增长,中国市场自2015年-2016年快速增长后逐步趋于平缓,但平均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材料三新松公司的产品涵盖工业、洁净、移动、特种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填补了多项世界空白。

D.材料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比例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场潜力巨大,亟需建立全球范围的合作共贏新体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运用了大量客观数据,阐述了德国很多工作岗位被智能机器人替代这一现象。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数量,高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

B.材料二中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都在快速增长,图表中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这一年是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一年。

C.材料三中我国机器人替代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保有量的增速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预测:不久的将来我国机器人可能会起到引领作用。

D.智能的工作,使失业率提升,大部分人失业会成为常态。

E.材料四中国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这引起了国际相关国家的关注,开展全球化合作将会推进这一行业的深入发展。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小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夫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合台兵自交址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 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风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 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 ,复拘其妻安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样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祜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

(选自《宋史?向士璧传》,略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B.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土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C.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D.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向士璧忠心爱国,矢志不渝。他多次遭人弹劾而被免职,但他忠心不变,捐家资百万充当军费,连皇上都深为感动。

B.向士璧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他不待朝命进兵归州,他不从贾似道之令用计成功断桥阻敌,朝庭都予升官嘉许。

C.向士璧久经沙场,屡立战功。他救援合州多次立下奇功;他救援潭州,声东击西,知人善任,大败敌军,解了潭州之围。

D.向士璧为人正直,洁身自好。他不阿附权贵,遭到贾似道嫉恨,被陷害致死,以致家属和部将王辅佑都受到牵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5分)

②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安而征之。(5分)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10.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4-15小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______”,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电子商务的无所不至,偏僻的山乡田野也有了搭乘发展快车的可能,正成为新的创业蓝海。

②2017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畲族歌舞及闽剧进校园活动在台湾华夏科技大学举行,将传统戏曲以朝歌夜弦的形式展示于台湾学子眼前。

③“冰花男孩”事件所激荡起的涟漪,绝不应止于对迅速行动的欣慰,事后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来得精准。

④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发掘“找寻”的内在动力,使作者和广大读者如胶似漆,让城市印象更加丰满突出,给人影像及文字双重感动。

⑤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殿堂,国家大剧院坚定文化自信,荟萃中外文化精品,吸引世界知名院团、艺术家纷至沓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平台。

⑥在60年的岁月里,乌兰牧骑涌现出了德德玛、拉苏荣等一批优秀队员,他们让草原歌舞陈陈相因,奉献出《顶碗舞》等艺术精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B.不论从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来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可与卫视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相提并论。

C.为防止扬尘污染,环保局要求工地对建筑垃圾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并要求所有未采取湿法作业的拆迁工地全部停止施工处罚。

D.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和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没想到在机场又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于教授,他欣喜若狂,迎上前说道:“久仰大名,今日再次相见,倍感荣幸。”

B.在校友徐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校长慷慨激昂地对同学们说:“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C.作为负责接待的办公室主任,他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诚挚道歉:由于事务繁忙,照顾不周,请海涵。

D.拿到来之不易的央视主播敬一丹的签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停念叨:我一定好好惠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自动驾驶可行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

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利。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和解析

1.C;【解析】原文第一段是说“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而非就是;B.强加因果关系,无中生有。D.“文学真实和历史真实相互补充”不当,原文最后有一段是说“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

2.C;【解析】“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错,无中生有。

3.B 【解析】无因果关系,“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原文没有交代。

4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C.“只知‘啃老””不准确,文中的屋子是女婿修的,从这可知,并非是“只知道‘啃老’”。

5.答案:①呼应标题“板桥幽竹图”。使文章结构紧密、完整。②构成故事高潮部分,使情节起伏、有波澜。③送《出竹图》引发不同反应,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揭示小说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情节的基本能力。修好房屋后,任子建把郑板桥的《幽竹图》送给女婿,是为了更好呼应文本标题“板桥幽竹图”,使得文本结构更为完整,这一部分内容是小说的重要部分,是小说高潮之处,通过这一部分的表述,使得小说情节起伏、有波澜。

6.答案:1、情节叙述方面:①全知视角,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能细致全面地展现人物特点。②小说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使文章井然有序。自然贯通。2、情节结构方面:①线索明晰。小说以“修屋”为线索,展现人物特点,揭示文章主旨。②情节出人意料。老人盼修屋盼了那么久,最终却是最想不到的人物一女婿修的。老人因此把《幽竹图》送给女婿,也出乎读者意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表达的基本能力。文本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故事的讲述,进一步鲜明地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突出表达内涵,增强文本韵味,使得文本叙述角度别致,增强内涵,在情节角度之上,小说的重要线索为“修屋”,通过这一线索,进一步揭示出人物性格特点,老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房子是女婿修的,基于这种意想不到,把图送给女婿,也使得文本的结局在情理之中。

7.C ;【解析】“填补了多项世界空白”说法错误,扩大范围,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第二段,原文为“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故选C。

8.BE;【解析】A.“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数量,高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说法错误,原文中是“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并非“高于韩国和日本”;C.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我国机器人的“增速明显高于国际水平”,也没有提到“将来可能会起到引领作用”。D.判断过于绝对,原文中将会被取代,“但双刃剑的另一面可能是失业率的提升。”“大部分人失业会成为常态”夸大其词。故选BE。

9.答案:①通过政府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②展开对民用机器人的研发,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研发领域;③提高机器人替代率;④建立开放共赢的全球合作新体系。

【解析】回答本题,通读文本,可根据文本中介绍的其他国家推进机器人行业经验,以及我国机器人行业存在问题,分析该如何有效推进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比如根据“德国通过政府长期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起了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我国推进机器人行业可借鉴其做法:通过政府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根据“德国还引领欧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欧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可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我国推进机器人行业有效发展可以学习德国做法,展开对民用机器人的研发,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研发领域。针对材料三中说的我国机器人替代率低--我国的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23%,国际平均替代率是0.58%,这意味着中国有99.77%的工作还不能被机器人替代,推进我国机器人行业可以提高机器人替代率。还有根据材料四中“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显然极具潜力。而对于机器人这样一个没有先例的新兴产业来说,要充分释放其潜力,必须建立开放共赢的全球合作新体系,这已成为本届机器人大会嘉宾们的共识”,我国要有效推进机器人行业发展还需建立开放共赢的全球合作新体系

10. C;【解析】翻译: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多次建立奇功。皇帝也对众位大臣说:“向士璧不等朝命,就进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军费,他的精神值得嘉奖。”“制置使马光祖”是后一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AB.“帝”是后一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故选:C。

11.B;【解析】“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会试及第者称“贡士”。并且中了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

12.C;【解析】“救援潭州”错,他是“知潭州”,防御驻守此地。其他表述也有夸大,如“大败敌军”。原文“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潭州围遂解”。

13.①向士璧极力防守抗敌,听说敌方后续部队将要赶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解析】“且”,将要;“遣”,排遣;“觇”,侦察。译为:向士璧极力防守抗敌,听说敌方后续部队将要赶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

②(向士璧的)幕属方元善,用尽心思逢迎贾似道的心意,向士璧因此获罪而死,(方元善)又拘捕他的妻妾来索取钱物。【解析】“坐”,获罪;“拘”,拘捕;“征”,索取。

14.A、C;【解析】A项,“比喻的手法”不当,应为“拟人”手法。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时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雨恨云愁”移情于景,衬出词人惆怅苦闷心情。C项,“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不当。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一片寂寥、萧瑟的景象。

15.答案: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诗人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寂寥、萧瑟之景。

【解析】词的上阕写凭栏望远。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用秀丽景色衬出词人惆怅苦闷心情。“依旧”暗喻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三四两句刻画一片寂寥、萧瑟的景象。“孤”“细”二字暗示了词人凄清伤感的情绪。下阕“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抒情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助景抒情,如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等;借助物抒情,如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助事(人)抒情。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6.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啸)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重点字:智)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重点字:舳舻)

【解析】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以及题干中的提示语进行解答。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17. B ;【解析】①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泛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专用于干坏事,亦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这里形容电子商务遍及农村,使用此成语错误;②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这里不是沉迷歌舞,使用错误;③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这里比喻在事情发生前做好准备,使用此成语正确;④如胶似漆:形容感情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这里形容读者和作者关系紧密,使用此成语错误;⑤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这里形容世界知名院团、艺术家纷纷到来,使用此成语正确;⑥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创造和革新。这里师说她们让草原歌舞更好的传承而不是说她们没有创造和革新,使用此成语有误;故选: 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我们要牢记成语的意义,可借助记忆成语中关键字的含义来记忆成语的意义。同时要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成语的感情色彩,以及成语该用在怎样的语境之中。

18. B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A.成分残缺,去掉“随着”;C.句式杂糅,“要求……”和”给予……的处罚“两种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处罚”;D.表意不明,“没有道理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朝鲜”,并不确定。 故选B。

19. C ;【解析】A.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特指初次见面时说,句子不是初次见面,错误; B.“敝校”用于校长向外介绍情况可以,但用在本校师生面前则不妥; C.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原谅时,正确; D.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不用于自己。故选: 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熟记谦辞敬辞,结合语境准确辨析。平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20. (1)自动驾驶汽车到底可不可行;

(2)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3)多数人不能接受

【解析】本段文字是围绕自动驾驶骑车的可行性来论述的.第①处根据前文“人们认为自动驾驶可行的理由是”和后文“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可知,此处应填自动驾驶可行的理由,且根据上文“数据显示”的内容,可知这个理由应与“交通事故”相关,应填“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第②处根据前文“但是”以及后文德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可知应填“人们不接受”的内容,第②处可填“多数人不能接受”。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做题时要注意: 1,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2,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3,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21、(1) 限制燃放不一定避免火灾;

(2)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22.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所揭示的内容进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基础内涵.这则材料主要是揭露了成都市关于共享单车私自摆放,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不正当的社会现象,反映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被损坏的一种现象,从而揭露出国民素质的缺失,这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就可以体现政府的监管不力,社会道德观念淡化,群众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立意参考:

①从赞美民间创造力的角度:共享单车是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在解决生活难题,它带来的是出行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创新创业的氛围,最终也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从批判国民素质的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公德的检验.随意损毁单车,实则是从“共享”中谋“私利”,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资源大共享”,国民狭隘短视的利己观念必须要改变.

③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企业有管理责任,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确定乱停乱放多发的路段地区,派出专人归置车辆,使其有序停放.企业产品设计应尽可能规避被轻易破坏的可能.

④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公共管理与执法要跟上,对盗窃、故意损毁、强行占用公私财物早有相关的处罚条例,要执行到位.用好行政处罚之外,更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教育群众的工作,做到教管结合.

⑤也可综合其中两至三个角度立意行文.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 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例文】骑稳共享单车,何止要点共享精神

这些天,有关共享单车的新闻很火.比如有的市民给单车加上自己的锁,共享秒变私享了;有的干脆重新喷漆装上儿童座,巧取豪夺地侵占了;再有的到地方顺手一扔,管它占不占道,方便潇洒了……还有推测为同行相煎的:比如共享单车一出来,开黑摩的饭碗没了,那我也砸了你吧!

一句话,可怜的共享单车,纵使三头六臂,似乎也难逃多舛的厄运。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好处,自然无需赘言。一则,方便了市民出行,解决了短途交通的不便问题。二则,绿色环保,健康低碳。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在路权均衡的城市,简直是现代文明的一道风景。三则,朝阳产业,创新引领。APP加持的共享单车,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下,开启了产业竞发的另一片蓝海。有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共享单车企业已超过20家,车辆达数百万辆,用户总数接近1900万人。眼下,来自中国的“小黄车”甚至已经漂洋过海,出现在了美国硅谷等街头。这引得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撰文称,中国的共享单车是全球创新的典范,也是最新向外输出的成功案例。

顶层设计叫好、市场也很叫座,但就是这样的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却成了谁都要咬一口的唐僧肉。

这样的尴尬,当然要话分两头来说:一方面,单车运营方的防范技术亟待升级,指望市民自觉来扞卫共享单车的完好无虞,这显然有点过于单纯。GPS定位等技术,也许比抽象的人性考验更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反映了城市文明在局部“微循环”中的沉疴与积弊。共享经济模式翻新,与技术文明和人文精神难舍彼此。如果各自为私,有缺乏公益与公共的边界,共享经济再好,恐怕都会被找到“薅羊毛”的漏洞。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方来说,面对居高不下的被盗率、损毁率,是该想想技术性的办法:既让单车更强大、更结实,也让单车时刻处于轨迹监控之下。不能因为运营成本和硬件成本的掣肘,而放任共享单车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于此而言,花钱打补贴战、广告战,不如真金白银“武装”好每一辆共享单车。

当然,就像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一样,泛道德的指责,有时可能不如黑名单更速效。

私自改装或侵占共享单车,这哪里是什么道德文明问题呢?这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不爱护共享单车的,可以道德教化;将单车据为己有的,警察叔叔就该及时出手了。共享单车“风吹雨打”的命运,更多的,还是指向制度呵护与管理的缺位。如果没人问没人管,养眼的单车就成了福利洼地,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朴素道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希望地方部门为创新的共享单车营造良好运营环境。比如深圳市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门选取了一批轨道站点及常规公交站点,按照标准规范设置自行车停放区;上海市也将出台相关意见,试图及早解决车辆标准、区域分布、违停处理等问题;更希望运营方与地方执法部门能严肃偷盗损毁共享单车行为的惩戒与责罚,起码《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要及时为共享单车的平安畅行兜底撑腰。

治霾又治堵的共享单车,要骑稳骑好,看来还要各方真下功夫、多下功夫。

共享单车“停好”才算挺好。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 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 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剌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击,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别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

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

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

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

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 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 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 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 动、 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猴精 侯发山

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 你得给想个法子啊。

“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

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

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

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

“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动眼珠地盯着老周。

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

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

“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

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

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哼!侯乡长从鼻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

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

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侯乡长,啥时间修路啊?”老周又旧事重提。

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

“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到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

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

C.文章标题“猴精” 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村民的精明,实际上指更精明的是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

D.为村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

5.候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6分)

6.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6分) [来源:学科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

(选自“搜狐科技”,2018年3月21日)

材料三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

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釆可想而知。

在2017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

(摘自“云博汇物联网”)

材料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未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 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規、标准,划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边界。

“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张妍说,“在市场推广和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

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来源:学科网]

“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刘庆峰强调。

(摘自《科技日报》,2018年3月20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他一生中见证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

B.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充分发挥人、机优势。

C.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这样可以从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

D.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

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类的运用。

B.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

C.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

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并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9.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 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来源:学科网]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毛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萌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 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

D.蛮奴,本指舞姬、婢仆,后来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

12.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 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5分)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思越人 紫府东风放夜时①

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贺铸青年时期曾在京城度过一段少年侠气、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此后却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回首往昔,梦绕魂牵,这首词就是作者在此境况下写出的。

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一是(3分)

A.上片首句“放夜”点明时间,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可以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B.上片第二句写词人与佳人归来时的情景,这位佳人步态似莲,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C.上片三、四句通过“五更”和“十里”写曲终人散之后,借灯火阑珊写词人的失落之感。

D.梦中的欢乐情景与梦醒后的凄清和失落形成对比,含蓄表达抚今追昔、怀才不遇的情感。

15.赏析“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表达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 ,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 。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促进广大同学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现长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导志愿者。

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准备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成员单位及时应对并了解在抵抗山区生态灾害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专家表示,我国房地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

D.历史上看,现代西方人是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跟古希腊文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他们甘愿宣称自己是希腊文化之子。

19.学校举办对联展览,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②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③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人情练达即释道真理。

④功 名事业清流山,道德文章丰乐亭。

A.①老舍②李白③曹雪芹④韩愈B.①鲁迅②李白③曹雪芹④欧阳修

C.①鲁迅②柳永③庄子④欧阳修D.①老舍②柳永③庄子④韩愈

20.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具体说明。(5分)

一提起糖尿病,中老年人都把吃主食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于是不敢吃或吃得很少,这大错特错。经验证明,不吃或少吃主食,必然多吃零食,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结果不仅会引起糖尿病,而且导致冠心病等诸多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正常进食主食,适当再搭配些粗粮。

21.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先生去世,各大品牌纷纷用海报向伟人致敬,下面是其中的两幅。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阐明理由,150字左右。(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十五年后,满山的树成材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没想到他被媒体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接着,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人还给他寄来钱物,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村干部提醒他,树不能卖了,否则他的形象就毁了。卖,可以让他脱贫,更好地生活;不卖,可以保住自己意外获得的好名声,还可以为环保作贡献。

对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B【解析】A项“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分析错误,文中有“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的信息,因此并不一致。C项“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错误,文中有“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因此它并非是自发性、独立性的。D项“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错,草原文化并不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

2.D【解析】“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分析有误,论证的应是“草原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积极、主动的特点”。

3.D【解析】“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错,文章只在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的主动、积极性上与农业文化作了比较,文章并未写到农业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没有必然性。

(二)

4.A【解析】这说明老周“文化水平不低”理解不当,因为引用谚语与文化水平无关。

5.①侯乡长曾说: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由此可 知侯乡长已经有了让大家致富的方向。②老周想让侯乡长弄点资金,小吴把乡里没有资金的情况讲了出来。③当大家对候乡长要修路表示怀疑 时,侯乡长却说他有办法。④候乡长关于搞什么项目的回答及不让老周告诉村民的表现等都是有意为之。⑤当村民都种果树时他却对老周说没事村民只是做样子,坚持不下去其实是欲擒故纵。⑥等大车小车来拉水果时,侯乡长看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只要言之成理,大意对即可)

6.①突出人物形象。用老周的“糊涂”与侯乡长的“精明”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侯乡长这个人物形象。②揭示主题。通过老周的表现揭示了谜底赞扬了侯乡长这样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③故事戛然而止,引人思考,耐人寻味。通过老周的表现,会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老周会这样。(每点2分)

7.B【解析】“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无中生有;“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不当,原文说“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

8.C【解析】A. “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于文无据,“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这只是霍金的观点;B.“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当,从图表来看2013年和2014年比2012年投资要少;D.“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言过其实。

9.①机器还不能理解人类的思维;②软件技术发展较慢〔或:软件技术发展与硬件不匹配〕;③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④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图内(或:如何让人工智能做一个“好人”)。(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大意正确即可)

10.D【解析】“朝鮮王李倧使贲书迎师”中“迎师”前面不能停顿,排除A、C;“师”做“复进”的主语,所以排除B,选择D。

11.C【解析】副将在职位上应该是略高于偏将。

12.C【解析】李永 芳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不仅仅是因为“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还有一个原因是“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

13.(1)你不要以为我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不下,还出什么兵?(“谓”“悯喝”“兴师”各1分,句意2分)

(2)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衡义理。”(“谕”“取”“相机度义”各1分, 句意2分)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译文】

李永芳,是辽东铁岭人。曾经担任明朝抚顺千户所游击。太祖努尔哈赤攻克乌喇部,鸟喇部贝勒布占泰逃往叶赫。太祖又征讨叶赫,叶赫部向明朝求援。明朝遣使告誡努尔哈赤,不许他侵犯叶赫。努尔哈赤修书给明朝.表示叶赫背弃盟约,撕毀婚书,又藏匿布占泰,自己是不得已而用兵,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出迎三里,将努尔哈赤引入教场。努尔哈赤将回复的书信交给李永芳,才率军返回。

过了三年,是后金天命元年,又过了三年,努尔哈赤入侵明朝,军队到达了抚顺所,将抚顺围困起来,派使者送书信给李永芳道:“明朝发兵帮助叶赫,我才率军来攻,你只是一个游击,能够战胜我吗?你很有才智,识时务,我们的国家正需人才,像你这种人才,怎能不和我们的一等大臣一样加以重用呢?你要是想开战的话,我军弓箭可不认识你。如果我的军队攻入城中,城中的百姓定将受到惊吓而溃逃。你不要以为我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不下,还出什么兵?”

李永芳看完书信后,马上登上南门请降,但仍命士卒准备防御战具。太祖命令军队用云梯攻城,不多时,便就登上城池,斩杀守备王命印等人。李永芳穿戴整齐骑马出城投降,并匍匐在地,拜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马上答礼,命士卒勿杀城中百姓。次日,努尔哈赤下令摧毁抚顺城,将城中百姓编为千户,迁到赫图阿喇。按照明朝官制设置大小官属,李永芳被任命为三等副将,把太祖第七子贝勒阿巴泰之女许配给他为妻。太祖攻打明朝边城,抚顺是第一个;明朝投降的边将,也是从李永芳开始的。

后金六年,太祖攻打辽阳、沈阳,李永芳都眼随太祖,凭借军功被授予三等总兵官。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和边城的各将领多次派人招降他,他都上奏太祖,太祖嘉奖他,赐他“免死三次”的特权。

皇太极继位,因为朝鲜与明朝将领毛文龙和互声援,便派贝勒阿敏等人牟领军队征讨朝鲜,李永芳也随军出征。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衡义理。”军队攻克了义州,分兵攻打铁山,击败毛文龙;又接连攻下宠州、安州,驻扎在平壤,于是渡过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遣使送佰请和,诸见勒回复书信历数他的罪行,答应他只要朝鲜派大臣会盟,便班师回国。朝鲜使者走后,军队继续进军,驻兵黄州,李倧又派人疾驰告知已派大使前来。这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道:”我们此前曾说朝鲜会盟便即班师,如今却要食言,是为不义。何不暂且驻兵等待朝鲜会盟的大臣到来?诸贝勒都贊同李永芳的意见,阿敏大怒,斥责他道:“你这个蛮奴,怎么这么多话!难道我不敢杀你吗?”率军继续攻打,驻扎在平山。李倧派遣大臣到军中,最终阿敏采纳李永芳的建议,命刘兴祚、库尔缠前去面见李信,缔结盟约后撤军。

天聪八年,李永芳病逝。

14.C【解析】C.“借灯火阑珊写词人的失落之感”理解不当,应该是“暗示喧闹时间之长,点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的欢腾热闹。

15.词人把目光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心中的京城都看不到稀疏的晨星中,一只孤雁鸣叫着飞过。(2分)这虽是眼前景的实写,却更具象征和比喻的意味。远离京城有志难展的词人正像那只失群的孤雁。(2分)在这一凄清画面的衬托下,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绪显露无疑。(2分)(答“以景结情”也给分)

16.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7.C【解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取第二个意思。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

18.D

19.B

20.【参考答案】(答对一处得1分,两处3分,三处5分。意思对即可。)

①“都”范围扩大。

②“必然多吃零食”的推断不准确。

③“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的说法太武断。

④“主食”和“粗粮”概念并列不当。

21.示例一:我更喜欢可口可乐公司那幅海报。海报主体是大小不一的气泡,一如布满星星的浩瀚无垠的宇宙(或者:和背景浩瀚无垠的字宙融为一体)。其中一颗被圈出来,并配上文字“何其有幸,和伟大同处一个时代”和霍金的英文名。海报下方是可口可乐商标名和“我们在乎”主题广告词。海报寓意深远,很好地表达了对霍金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且构思巧妙,与可口可乐产品契合度高。相比较而言,中国移动的海报太过直白。

示例二:我更喜欢中国移动公司那幅海报。海报主体是霍金的中英文名,生卒年,以及霍金的名言“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海报背景是浩瀚的宇宙和一颗神秘的星球。海报下方写着2018年3月14日,是霍金去世的日子。海报构思简洁,主题突出,很好地表达了对霍金的缅怀和崇敬之情。相比较而言,可口可乐的海报太过隐晦。

(观点1分,海报设计特点及寓意解说合理4分,比较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表达不够通顺适当扣分。字数不足100字或超过200字,适当扣分。)

22.【写作指导】

本材料关于脱贫与环保的话题,是国家发展的中心话题,与本材料有关的知识点有三:一是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区别,本材料中老人种的是用材型经济林,种树的目的就是为了砍树卖钱,二是用材型经济林在成长期也有环保作用,三是种植生态型经济林能很好地解决脱贫与环保的矛盾。

【参考立意】

一、赞同老人卖树。老人不应该被虚名所累,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种树的目的,然后将树卖个好价钱,让自己一家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残疾老人自身难保,不应该被动揽上改造环境的重任,媒体更不宜故意将老人打造成道德圣人。老人种树卖树,是无可厚非的,相信真相大白之后,社会会理解他的行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努力脱贫,是比改造环境更迫切、也更人性的事情。

二、反对老人卖树。老人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他既获得了好名声,也为环保作了一份贡献,因此不能做既毁林又毁美誉的事情。大众对老人“义务植树”的行为是敬佩的,说明人心向善,人性向美,老人何不成全人们的美好期待呢?老人现在已经受到关注,好心人寄来钱,政府送来生活补助,相信老人即使不卖树,日子也不会比以前差。如果卖掉了树,就会让所有关心环保和热心公益的人士伤心失望,这是对社会向善之心的打击。

【作文示例]】

致富流芳可双赢

万恩足

贫困老人植树求富,却因“错误宣传”而赢得名声,权衡的斧在富裕和名声之树间彷徨,但这两者并非必须伐此弃彼的冲突体,相反,两树共赢,可更加茂盛。

卖树这一原始动机是可理解的。贫困而身残的老人想栽树致富就如康斯太勃尔一心想卖画筹钱,不管从事什么事业,盈利这一目的都是存在且合理的。但盈利的方法并非单一,条条大路通罗马,途径是多样的。因此相比砍树或许经济环保的手段更能让社会信服。

媒体的宣传下名声被树立了起来。这也是好事,甚至让老农有意外的惊喜。好名聲不但提升其关注度、赢得社会的支持响应,也间接带给了他经济支持,而老农也必须清楚,名声不是噱头更不是白纸一张,他更应顺应这一局势用行动去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

为了获得美好的未来生活,自己的生存之本和身外之名二者均不能够抛弃,既不能像奸商那样只顾盈利而损人利益,也不宜如不食嗟来之食者空留名声而生命无存。老农首先应抓住媒体效应,辨明时局,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关注,从而在社会上获得效益。如同为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为抗震救灾而传递的绿丝带一样,通过媒体宣传获得社会关注。同时采取新的措施来开放树林,古人哲言曰“连环可解也”,有时打破传统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对新生的选择,老农或许可以换一种契合社会认同的方式来致富。

同时,每个求富者都应保存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与敬畏,应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业。老农造了一片林,他更应在自己心中造一份环保的观念。抛开斧头,他可以发展小面积水果林,营造经济林、开发旅游景点,依然能够获利,同时又从中创造了绿色的财富献给社会。

致富不意味着砍伐,流芳不代表着贫穷。抓住契机,改善方法,在经济头脑下促使个人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收获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提升,更是一树双赢的茂盛。

致富流芳可双赢。

【点评】

本文紧扣命题材料与任务指令,在贫困的残疾老人“卖树”还是“不卖”的权衡与思考中,把自己的选择——“富裕和名声”两树共赢,更加茂盛的理由阐述得到位而深入。文章运用多种方法辩证说理,既析原因又指方法,能做到入理的同时人情,思想有见地,语言有文采。(指导老师:夏净)

种树卖钱又何妨? [来源:学科网]

范慧雯

对于贫困老人种树脱贫被宣传成义务植树一事,村干部的提醒也是不无道理的。可是,我想问一句:让一位老人十五年的心血瞬间“充公”,你们于心何忍?我想说一句:种树卖钱又何妨?

管仲有句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倒不是说老人就不应该为环保作贡献,但首先应该保证的,难道不应该是老人的生活吗?老人一开始种植的就是经济林,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更何况残疾老人辛苦十五年,就因为“为环保做贡献”就要充公,不是太过道德绑架了吗?

我要对老人说:您不必感到羞愧,这片山林本来就是归您所有,卖钱,没有人能指责您!

而对于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丘吉尔的话嘲讽味更强:“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地球,而真相还没来得及穿上裤子。”对老人的委托加以扭曲,报道不符合事实的“新闻”,当地媒体首先违背了新闻工作者“讲实话”的职业道德,应当受到指责。

村干部的提醒虽然是出于关心,但更应该认识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光靠一个好名声就行,而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生活。当地政府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注意到老人的困境,送来生活补助是值得赞许的。

而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更应当鼓励老人卖掉这批树,让他脱贫,过更好的生活。这样做能够鼓励穷困的人们勤奋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自食其力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警示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贫,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 况。

最后,是那些被老人“奉献精神”感动的群众。如果听说老人最终把树卖了,可能会在网络上激起一片骂声,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而这些本来都来自媒体的错误导向。与其把为环保作贡献的希望寄托在本应得到关心呵护的老人身上,不如自己行动起来,做真正的实践者;与其指责老人欺骗,不如反思媒体行为,并为老人自食其力实现脱贫点个赞。

种树卖钱又何妨!这并不是欺世盗名,也不是利益至上,而是真正切合实际的人文关怀。

关于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发展的产物。

宋代立国之初,即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终宋之世,未改初衷。这是宋代出版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宋太宗倡言:“夫教化之本,治乱之源,苟无书籍,何以取法?”可见,宋代出版业的发达,首先就是宋代重文政策的必然结果。

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宋代出版政策较之前代,也是较为宽容与自由的。宋代对出版业的政治管治,也主要限于时事政治、边事、国家政治内幕、伪书、党争中人之书籍等。总体而言,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是较为宽松的,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则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这也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原因。

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其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诸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从政府出版的角度考察,这一队伍又是宋代政府出版人力资源的主体。以宋代一国之官员队伍作为其书籍出版的人力资源库,岂有书籍出版不发达之理!南宋地方官还往往把校雠及出版图书作为美好政绩。王明清记载:“近年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文官制度促成了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并使得出版制度与国家制度一体化。国家政治及文化与书籍出版媒介实现了制度化联姻。文官制度也必然成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制度保障。

宋代扩大、创新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宋太祖积极倡导并推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以使“文治”政策推广到社会各个层面。这一科举理念不啻为科举史上的一次观念革命,打破了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为天下所有读书人平等地参与科举敞开了大门,同时也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政策层面上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普遍理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而且,中举入仕者一旦成为上述文官体系中的一员,则又以文官体系的因子显示出其对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在科举核心价值的带动下,宋代的整体教育及平民教育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宋代书籍出版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书籍出版也促进了教育发展,从而导致了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教育发展为书籍出版培养了一个持续的巨大的社会性阅读阶层与书籍消费群体。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为重要者,是教育的发展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会公共观念,而这一观念是书籍出版的教育主因。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崇尚文治,确立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这为宋代出版业发达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B、宋代出版政策和“文治”政策总体一样,都较宽容与自由,这是宋代出版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原因。

C、宋代科举理念打破了世家垄断的科举传统,在政策层面上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

D、宋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书籍出版,同时也在宋代社会普遍树立了重视教育与阅读的社会公共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出版政策较为宽容与自由,但对涉及国家安全、军政稳定等方面的书籍出版还是有政治管治的。

B、宋代重文政策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文人官员,他们既是书籍著作者、出版者,也是书籍传播者、读者。

C、文官制度促成出版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制度化,也为书籍出版制度、体制及机制的制度提供保障。

D、科举教育的现实功利性促使广大学子购买并阅读书籍,从而促进书籍出版和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毫无疑问与宋代奠定的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B、宋太宗认为可从书籍中取法前代教化之法、治乱之策,书籍是文治的本源;可见宋代重文政策促进了出版业的发达。

C、王明清记载的郡府“多刊文籍”说明南宋地方官往往把出版图书作为美好政绩,这间接促进了宋代书籍出版的发展。

D、宋太祖倡行科举改革的平等理念,让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而中举入仕,显示了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

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

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C、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加细腻和真实。

D、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表达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

6、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5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于翼,字文若。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寮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此寇之来,不过钞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劳师以往,亦无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①,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萧撝、王裛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翼言于帝曰:“撝,梁之宗子;裛,梁之公卿,今与趋走同跻,恐非尚贤贵爵之义。”帝纳之,诏翼定其班次,于是有等差矣。

明帝崩,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立武帝。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寻有诏起令视事。武帝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翼曰:“冢宰②无君陵上,自取诛夷。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陛下不使诸王,而使臣异姓,非直物有横议,愚臣亦所未安。”帝然之,乃遣越王盛代翼。

建德四年,武帝将东伐,遣纳言卢韫前后三乘驿诣翼问策。翼赞成之。及军出,诏翼自宛、叶趣襄城,旬日下齐一十九城。所过秋毫无犯,所部都督辄入人村,即斩以徇。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隋开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数日,拜太尉。三年,薨于本位。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①麟趾学:北周学校名。②冢宰:即太宰,位次三公。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翼兄寔先莅此州 莅:来到

B、皆听预焉 听:听凭

C、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卑鄙:低微鄙陋

D、冢宰无君陵上 陵:侵犯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

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B、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C、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

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D、晋公护以帝委翼腹心/内怀猜忌/转为小司徒/加拜柱国/虽外示崇重/实疏斥之/

及诛护/帝召翼/遣往河东取护子中山公训/仍代镇蒲州/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于翼从政治军,宽严相济。担任渭州刺史,以诚相待,严守信用,施政宽容简约;率军伐齐,

所部都督擅自进入别人的村庄,当即被斩首示众。

B、于翼多谋善断,才能出众。凉、鄯、河三州被围,秦州都督派于翼前去援救,于翼力排众议,

拒不发兵;武帝伐齐之前,多次派人向于翼问计。

C、于翼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受命负责皇太子和诸王等相傅及以下官员的挑选工作,经他选

拔的官员,都受到民众赞誉,也深得当时舆论好评。

D、于翼数朝为官,颇受重用。明帝驾崩,于翼与晋公宇文护同受遗诏,拥立武帝;开皇初,于翼入朝,皇帝走下坐榻与他握手极欢,后又拜他为太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5分)

(2)元恶既除,余孽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犹谓疏不间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1—12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诗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李商隐《锦瑟》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往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步,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B、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但有一点正在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C、要从多如牛毛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出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好文章,教材编写者,特别是教材的主编,必须是读书人和鉴赏家。

D、垃圾分类在实际推进中并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一边是从业者清运垃圾工作的简单粗放,难以形成合力。

E、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 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异路啊!

⑥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面对行业薄利,加盟商亏损,总部不能给网店利润等现实情况,民营快递企业已经面临新的拐点。

C、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D、受美国放言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消息影响下,上周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一度集体上扬,金价涨至数月来最高水平。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认证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 ① 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人脸识别 ② 看起来很先进, ③ 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解除并用来“盗刷”。目前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 ④ 适合于门禁等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 ⑤ 被盗,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这 ⑥ 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虽然 却 更 一旦 才

B 不过 即使 也 更 一旦 就

C 但是 虽然 却 只 万一 就

D 可是 即使 也 只 万一 才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①,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②,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③

20、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7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60多岁的民工易师傅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火炬大厦附近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因为鞋子太脏太旧,怕弄脏干净的地面,便将鞋脱下,放在厕所外面。他说:“不能太给公家添麻烦,让我进来免费上厕所,已经十分感激了。”鞋子的照片和易师傅的话被路过的李先生发到网上后,众多网友大呼感动。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民工兄弟上趟公家厕所,需要如此感激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

1、 (3分)C(表述不准确,根据原文所述,应是“……为书籍出版培养了政策层面上最大的潜在读者群体”。)

2、 (3分)D(混淆关系,表述不严密。“书籍出版”和“教育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这导致了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发展。)

3、(3分)D(强加因果,原文“中举入仕者一旦成为上述文官体系中的一员,则又以文官体系的因子显示出其对书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4、 A (A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5、 A D(B选项,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选项,新闻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会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6、①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②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③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④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共5分,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7、(3分)A(莅:治理)

8、(3分)D

9、(3分)C(“深得当时舆论好评”的是于翼。)

10、(10分)(1)(5分)(于翼)遇父亲去世守丧离职,服丧超过礼节,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评分要点:“父忧”“过”“为……所”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5分)元凶(首恶)铲除后,余党也应消灭。可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兄弟(至亲),况且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评分要点:“元恶”“殄”“间”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于翼字文若。孝闵帝登基,外任渭州刺史。于翼的哥哥于寔原先治理过这个州,很有德政。于翼又以诚心信义待人,办事怀有宽容简约之心,夷人华夏人感激喜悦,把他们兄弟比作大小冯君。当时吐谷浑入侵黄河以西,凉、鄯、河三州都被攻打围困,使者前来告急。秦州都督派遣于翼赶去援救,于翼不听从。下属都为此进言。于翼说:“攻城战术,不是夷人所擅长的。这次敌寇到来,不过是抢掠边境牧民而已。岂能在城墙外驻扎军队,长久进攻围困!抢掠而无所得,势必自行退去。辛劳军队前去(解围),也无法赶上。我揣测他们已经走了,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几天后,消息传到,果然如于翼所料。

世宗很喜欢文史,建立麟趾学,有才艺学问的在朝官员,不分贵贱,都听凭参加。竟致于萧撝、王裛等人和低微鄙陋之辈一同成了学士。于翼向皇帝进言说:“萧撝是梁国的皇族子弟,王裛是梁国的公卿。如今和底下的人混杂在一起,恐怕不是崇尚贤人尊重爵位的道理。”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诏命于翼确定等级,于是学士有了差别。

明帝逝世,于翼与晋公宇文护一同接受遗诏,拥立武帝。(于翼)遇父亲去世守丧离职,服丧超过礼节,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不久皇上下诏起用他就职治事。武帝认为于翼有鉴别人才的能力,皇太子和诸王相辅及以下官员,都委托于翼选拔安置。他所提拔的人,都为民众所赞誉,当时舆论都认为他用人得当。

晋公宇文护因为皇帝把于翼视为亲信,心怀猜忌。改任于翼为小司徒,加授柱国。虽然表面上职位更高(尊崇他),实际上是疏远排斥他。等到宇文护被处死以后,皇帝召见于翼,派他前往河东捉拿宇文护之子中山公宇文训,并代宇文训镇守蒲州。于翼说:“冢宰目无君王,欺凌皇上,自取灭亡。元凶铲除后,余党也应消灭。可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兄弟,况且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陛下不指派亲王,而指派身为异姓的臣子,不仅会遭到人们的肆意议论,愚臣也心有不安。”皇帝认为他的话对,就派越王宇文盛代替于翼。

四年,武帝将要东征,派纳言卢韫先后多次乘坐驿车前往于翼那里询问计谋。于翼赞同这件事。等到军队出征,诏令于翼从宛、叶二城出发,向襄城推进,十天之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所部都督擅自进入别人的村庄,当即被斩首示众。百姓因此欢欣喜悦,投奔的人如同归家一般。

开皇初年,于翼进入朝廷,皇帝从坐榻上下来和他握手极为欢乐。几天后,于翼被任命为太尉。三年,在本任上去世。

11、AD(选对一项3分,选对两项5分。)(A.律诗是近体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2、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13、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4、(4分)A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多如牛毛:形容多得数不清。含贬义,多用于形容厌恶的对象或平凡的、不稀有的对象。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15、(3分) B(①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此处符合语境。②负隅顽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此处使用错误。④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此处使用错误。⑤云泥异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语句中没有“地位相差悬殊”之意。⑥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此处符合语境。)

16、(3分)B(A不合逻辑,应在“视为”前加“被”字,在“主席”后加逗号;C.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后加“的要求”三字。 D.句式杂糅,应将“受……影响下”改为“受……影响”或“在……影响下”。)

17、C(A语序不当,应为“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B表意不明,应删去“自”;D成分残缺,“补偿”后面加“机制”)

18、(3分)A(①转折语气明显,用“然而”或“但是”。 ②不属于假设,不能用“即使”,要用“虽然”。③根据前面,用“却”。 ④用“更”更符合实际,用“只”过于绝对。⑤用“一旦”,表示有可能,符合语境;而“万一”则常用于主观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的非常态事件。⑥用“才”,表示在前面“盗刷”的基础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风险”。)

19、(6分)示例:①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 (“共同性”答成“共性”“同一性”;“稳态性”答成“稳定性”“规定性”“静态性”也可给分) ②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 ③语言走向了诗化(每点2分,超字数的话酌情扣分)

20、【答案】示例: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再次关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从属并列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况性强,造句条理清楚、富于变化、语气通畅。

21.(60分)

审题参考:

第一个层面:(是什么)

农民工脱鞋如厕,对自己能免费上公共厕所心怀感激,体现了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公共设施的爱护、对政府的感恩;他之所以这样想、这样做,说明他质朴、善良、谦卑。由此,写懂得感恩,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洁净的环境,怀着谦卑敬畏之心待人处事,赞美普通劳动者的美好品质等,都是符合题意的。

第二个层面:(为什么)

农民工本来有免费上公厕和穿着鞋子走进干净厕所的权利,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享有这些权利,他的言行说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长期歧视,已造成像农民工这样的“边缘人”的权利被严重边缘化,以至于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拥有某些权利。他的谦卑心态,一定程度上正是社会的不公正造成的。由此,可以批评社会对底层民众、对弱势群体的不公正。

第三个层面:(怎么办)

营造公平(平等)、自由、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公民的尊严和权利都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立意角度:

平民的尊严和城市的温度

小人物的尊严(卑微者的高贵)

城市要关怀弱势群体(城市的良心)

尊敬别人的人值得被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

道德感和身份无关

用完善的制度保障平民的幸福

向高贵的灵魂致敬……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2.高二语文期末的复习方法

3.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4.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800字反思

5.高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419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