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课同步练习及答案(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18、社会制度的更替是

  A、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动的 B、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推动的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推动的

  B 19、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 而被称作是“科学的世纪”。1831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上段文字主要说明

  A、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文化进步

  A 20、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往往对文化发展 有重要影响

  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C 21、“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目的

  C 2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部吸收  B、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部抛弃

  C、“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对传统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或删除

  D 23、不管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台湾地区,每到清明节都有祭祖扫墓,端午节都会吃粽子,中秋节赏月等。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 和发展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24、通过针灸、京剧和书法的由来,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①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②传统文化有民族色彩 ③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④传统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25、从甲骨文算起,我国的书法艺术已经走过了将近4000年的历史。从古到今,经过历朝历代书法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书法艺术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说明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缔造的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固定不变的 D 、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 26、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

  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C、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27、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建筑  C、文学艺术   D、传统思想

  A 2 8、北京菊儿胡同被建筑专家称为“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这说明

  A、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且又是不断发展的

  B、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各处方面延续

  C、中国传统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中国古代建筑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D 29、传统文化具有下列特性

  ①相对稳定性  ②多样性  ③民族性 ④自然属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30、“海上升明月,开涯共此时”表达中化民族的

  A、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特征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

  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二、简析题:

  31、回想你看到过的剪纸狗、北京老四合院、端午节赛龙舟的情境。回答:

  (1)、剪纸、四合院、端午节赛龙舟分别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答:端午节赛龙舟属于传统习俗,四合院属于传统建筑,剪纸狗属于传统文艺。

  (2)、这些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在当前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①这些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②在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这 些传统文化,我们应怎么办?

  答: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32、温家宝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人时深情地说到:“中国已经解决和香港和江门问题,洗刷了百年的耻辱,现在剩下一个台湾问题,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殤。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殤?

  答:第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台湾海峡之所以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第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海内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它是我们最在的乡愁最大的国殇。

  33、温家宝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提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的科技成果。

  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的,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我们还要继续实话科教兴国的战略。

  (1)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答: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只有经过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的较量,所以我们 要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2)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第一,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老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4、某校高二(7)班在学习文化生活知识时,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另一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的评析。

  答:、(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2)一方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不科学。

  (3)另一方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有不合理的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看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课同步练习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十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2.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八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3.高中政治必修3练习及答案

4.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十课同步练习及答案(2)

5.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6.政治必修三第四课知识点梳理

7.高二政治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59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