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27.某地利用当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面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寻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③人类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并利用规律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9.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维)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30.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现,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显著上升。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变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变化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议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回答31-32题:

  31.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由此可见,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①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②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③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④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2. 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

  ①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②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③关注当代科学现状 ,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④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3.庄子在《吕氏春秋•必己》中说:“成则毁,大则衰,廉则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下列选项与题中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人勇若怯,人智若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34.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 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人类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5.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6.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于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7.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 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 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8.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9.到“十二五”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40.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作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 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2.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必然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43.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活方式。在学校开展“低碳生活:我们在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可以选择的做法有

  ①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重视量的积累

  ②变废为宝,注意生活废物的再利用,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③保护自然,拒绝穿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

  ④多消耗可再生资源,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4.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民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46.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诸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47.每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们通过“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8.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 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49.孔子对不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0.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竞争性

  二、问答题:(40分)

  51.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 知识辨析 “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2分)

  52.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微博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8分)

  (2)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3)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微博的力量。(12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答案
看了<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的人还看了:

1.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试题(含答案)

2.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

4.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

5.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期末试题及答案

284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