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点(一)

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点(一)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点(一)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过程中,你做好完全准备了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点(一),相信这些文字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点: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一朔望月29.53 日

  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地转偏向力。

  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 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 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 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2.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高三地理总复习知识精选:

  1. 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

  2.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3. 岩浆岩 :侵入岩— ( 花岗岩 ) :晶粒较粗;喷出岩— ( 玄武岩 ) :晶粒小,多气孔

  4. 沉积岩 : 层理构造 ,并有 动植物化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5. 变质岩 : 片理构造 ,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6. 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7.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8.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9. 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10.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

  11.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12.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多倍,两级相差 多倍

  13.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

  14.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15.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16. 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17. 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32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