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地理>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2)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三)

  情景导入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 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③ 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 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学生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例如, 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 生了7.7级、7.8级、8.5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 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 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 高达30米。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 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 冲走, 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 15万人无家可归。由这次地 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 是同源。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 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构成了并发型灾害链。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举例说明】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举例说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可以进行减灾防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学生活动】作教材P.8活动题。

  【点拨】材料一:区域性 材料二:联系性 材料三:周期性 材料四:严重性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和特点。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如何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变异以及自然灾害的六个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看过“高三地理高考自然灾害教案”的还看了:

1.高中地理选修5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2.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

3.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4.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讲解

5.2017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

6.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

7.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练习及答案

8.高考地理复习教案

9.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复习提纲

10.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练习及答案

342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