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2017版高考地理模拟试卷2(浙江版)

2017版高考地理模拟试卷2(浙江版)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2017版高考地理模拟试卷2(浙江版)

  高三的复习的阶段,学生需要多做一些的试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浙江版的地理的模拟试卷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7版高考地理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太阳能家庭热水供应系统是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常见形式。读该系统示意图并结合生活实践,回答第1题。

  1.从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状况和方式上看,与图示最接近的是(  )

  A.利用燃煤发电 B.燃烧木柴取暖

  C.发展“大棚农业” D.利用风力发电

  解析 由材料和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太阳能家庭热水供应系统与“大棚农业”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而A、B、D选项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

  答案 C

  2.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解析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①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在②作用下部分碎屑离开原地到其他地点变为沉积物。

  答案 A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第3题。

  3.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输送到空中的微粒能够增强大气削弱作用,微粒没有改变大气的成分,所以没有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微粒增多,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射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答案 A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5.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解析 第4题,自然循环包括②地表径流,④蒸发和蒸腾,⑤下渗,⑥水汽输送等环节;社会循环包括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水,结合图形可知, ①、③、⑦分别为跨流域调水、管道输水、人工降水。第5题,人类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即增加⑤,A对;大量开采地下水,蒸发和蒸腾④可能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②增加;城市绿地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蒸腾的面积,进而增加⑥水汽输送。

  答案 4.D 5.A

  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回答6~7题。

  6.甲中甲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7.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解析 第6题,该模式图反映的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乙方向为水分变化,故甲最有可能是热带稀树草原带。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乙方向为水分变化。

  答案 6.B 7.B

  浙江省某市调查了当地市中心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状况。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汽车平均时速示意图(如下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市交通最拥堵的是(  )

  A.中心区域早高峰

  B.中心区域晚高峰

  C.外围区域早高峰

  D.外围区域晚高峰

  9.下列缓解该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大力拓宽城市道路

  C.大量修建路边停车位

  D.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

  解析 第8题,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人流、车流量大,所以中心区一定是比外围区交通更拥堵。根据车速判断,车速最慢的就是最拥堵的时间。根据前面分析和图例,中心区的晚高峰时速度最慢,所以B对。第9题,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好是减少私家车数量,发展城市公共交通,A对。城市规划完成后,道路两侧都有不少建筑,不可能大力拓宽城市道路,拆迁负担太大。路边修建停车位对缓解交通拥堵影响不大。提高停车收费与治理交通拥堵无关。

  答案 8.B 9.A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建设环境友好社会有重大意义。据此回答10~11题。

  10.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天空蔚蓝,市容整洁几乎没有污染,有“无烟城市”之称。雷克雅未克大量利用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地热能 D.核能

  11.冰岛该类能源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

  A.空气清洁,大气削弱作用小

  B.地处盛行西风带

  C.位于板块交界带,地壳运动活跃

  D.铀矿资源储量大

  解析 第10题,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丰富。第11题,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答案 10.C 11.C

  土豆为喜光作物,下图所示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读图完成12~13题。

  12.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13.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气候变暖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纬度,该岛位于西风带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河流判断,岛屿中部为山地,岛屿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根据材料,土豆为喜光作物,所以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A对。第13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岛降水较多,大量发展种植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B对。降水多,土地沙化问题少,A错误。岛屿主要发展种植业,工业废气少,酸雨、气候变暖不是该岛的主要环境问题,C、D错误。

  答案 12.A 13.B

  “航空经济区”是以航空物流业、临空加工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临空产业发展区。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河南郑州建立了航空经济示范区,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某跨国公司入驻该经济区后,生产智能手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完成14~15题。

  14.下列因素与该跨国公司入驻郑州航空经济示范区无关的是(  )

  A.市场 B.交通

  C.劳动力 D.技术

  15.从集聚效应角度考虑,该跨国公司入驻后可能吸引入驻的企业是(  )

  A.玩具厂 B.石油化工厂

  C.电子厂 D.普通服装加工厂

  解析 第14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材料中提到“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故跨国公司入驻郑州并不是看重当地市场。第15题,考查产业联系的相关知识。具有相关性的产业易集聚,与智能手机相关的产业为电子企业。

  答案 14.A 15.C

  下图是“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这种地理事物的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次生盐碱化 D.环境污染

  17.甲处种植沙柳,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荐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当地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形成了一条造纸产业链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使用柳条使植被遭受大规模的破坏

  D.将第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

  解析 第16题,主要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分布。图中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地区,故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荒漠化。选项B正确。第17题,考查种植沙柳形成的产业链图的判读。图中种植沙柳为第一产业,造纸厂为第二产业,故选项D正确。

  答案 16.B 17.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 048米。读图回答18~19题。

  18.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暖流流经增温

  B.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

  C.暖锋过境增温

  D.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19.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

  A.东去种麦 B.南下踏青

  C.西山牧羊 D.北山滑雪

  解析 第18题,K地气流使积雪融化是由于气温升高而造成的,该地位于大陆内部,不会受洋流影响,冬季反气旋是低温形成的,而最有可能是K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造成积雪融化,D正确。第19题,K城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主汛期应该为夏季,山地草场适宜放牧,C正确。该地小麦种植在春季,踏青也在春季,北山滑雪在冬季,A、B、D不正确。

  答案 18.D 19.C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年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20~21题。

  20.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解析 第20题,结合下图和题目信息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B正确。

  第21题,甲地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为半干旱区,应退耕还牧、还草,不可大量掘井、开垦耕地,以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A错误;冬季气温低,转场放牧应在气温较高的山脚甲地,B错误;夏季气温较高,到地势较高的丙地草场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C正确;丁地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为干旱区,以荒漠景观为主,D错误。

  答案 20.B 21.C

  读中国工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有关我国工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初期,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B.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C.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促成工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23.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有(  )

  A.使自然资源不足 B.使环境污染加重

  C.使失业人口减少 D.使交通压力减轻

  解析 第22题,我国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23题,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减少就业机会等。

  答案 22.C 23.D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

  A.褶皱 B.向斜

  C.断层 D.地垒

  25.秦岭可作为(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C.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

  D.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解析 第24题,渭河平原是断裂下陷而成,属于断层。第25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森林与草原、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是古长城。

  答案 24.C 2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A地的海峡名称是________,它沟通了印度洋和________。(2分)

  (2)此季节B地受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_。(2分)

  (3)C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_,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2分)

  (4)D岛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2分)

  (5)E地成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 第(1)题,考查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第(2)题,根据图中的西南季风判断,此季节北半球为夏季,B在南半球为冬季,西风带移到此位置,受其影响为温和多雨。第(3)题,考查洋流的分类和影响知识,按性质分属于寒流,对沿海气候影响为降温减湿。第(4)题,D岛为新西兰,因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第(5)题,E为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因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多大风,植被少,土层疏松,故沙尘暴多发。

  答案 (1)马六甲海峡 太平洋 (2)西风带 温和湿润

  (3)寒流 降温减湿 (4)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率高(或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 (5)气候干燥,多大风,植被少,土层疏松

  27.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  )(2分)

  A.温带水果加工

  B.热带水果加工

  C.海产品加工

  D.棉纺织加工

  (2)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___,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的分布及特征等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首先依据图中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第(1)题,图中降水量显示了此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甲地区不靠海,不宜发展海产品加工。辽中南也不是棉花主产区,而是温带水果产区。第(2)题,B海域为渤海,排入污水多,易出现赤潮现象。第(3)题,从资源、交通、水源、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答案 (1)A

  (2)赤潮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2017届高考地理的关于世界地理的模拟题

37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