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学会看图很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一)

  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规模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陆地自然带:由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见教材P91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热量。

  分布: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变化。

  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原因: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分布: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分布,与山地所在的纬度、高度密切相关。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二)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循环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循环目的: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特点

  (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其他各个要素演化。

  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重点(三)

  1、两种时间的区分:平时说的时间早晚是针对时间的流逝而言, 时间从早到晚流逝。如图中的E、C、F,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值EB>C>D,A地时间最早,B地次之,D地最晚。四地在时间流逝线上“天涯共此时”,只是有不同的时间值,做不同的事情。

  2、光照、太阳辐射与热量、温度:光照是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照射部分,光照强反映太阳辐射强。温度是热量高低的反映,温度高反映热量丰富。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与热量呈正相关。但也有反常情况: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热量不足,四川盆地热量丰富但太阳辐射贫乏。这是因为影响太阳辐射和热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太阳辐射多少取决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辐射时间;而热量多少取决于地面—大气系统的储热保温能力。

  3、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东点日出早、日落也早。因为同一纬线上昼长相同。同一经线上的两点,日出早的那点日落较晚。因为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日出早说明昼长长,所以日落就晚。

  4、日期界线与晨昏线的区分:日期界线有固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和移动的0时经线,都为经线,一定过极点,其两侧的日期不同。晨昏线为白天黑夜的分界,大多数时间不过极点(只在春秋分日过极点)。

  5、要素的变化量、变化速度。变化量指两个量的差值,变化速度是变化量与变化前总量的比值,所以变化量大不一定变化速度就大。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在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

39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