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生物 >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练习题

  生物的学习知识点有难的有较容易的知识点,通过多做题,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会更加的牢固,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喊谁呢个无的跨膜运输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专项练习

  一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2.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3.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二 、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

  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  [重点]

  (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②设计方案示例:

  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①实验设计思路:

  ②操作步骤: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如图甲。

  ②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乙。

  3.有关酶的疑难问题点拨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①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时,底物和酶应达到相同温度(pH)后才混合,以使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温度(pH)。

  三、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

  1.A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重难点)

  (1)ATP的形成途径:

  (2)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注:浙科版把细胞基质称作细胞溶胶。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4)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5)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6)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不可重复利用以及逐级递减的特点。

  2.有关ATP的疑难问题点拨

  (1)化合物中“A”的辨析

  (2)ATP与ADP的转化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3)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

  (4)ATP转化为ADP也需要消耗水。

  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四、验证酶的有关试验

  1.酶的本质和生理作用的实验验证

  (1)酶是蛋白质

  设计思路:对照组: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溶液出现紫色反应;

  实验组:待测酶溶液+双缩脲溶液是否出现紫色。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则证明待测酶溶液是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可以看出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因变量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同理,也可用吡罗红来鉴定某些酶是RNA的实验。

  (2)酶的催化作用

  设计思路:对照组:反应物+清水反应物不被分解;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相应的酶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设计思路二:换酶不换反应物。

  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

  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①选择好检测反应物的试剂。如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②要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2)酶的高效性

  设计思路: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度;

  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底物分解速度。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度。

  (3)酶的适宜条件的探究

  实验的自变量(即单一变量)为温度或pH,因变量是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量。

  ①适宜的温度:

  设计思路:反应物+ t1+酶溶液,

  反应物+ t2+酶溶液,

  反应物+ t3 +酶溶液,

  …… ,

  反应物+ tn +酶溶液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的量

  在实验步骤中要注意:a.在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之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b.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反应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适宜的pH:

  设计思路:反应物+ pH1+酶溶液,

  反应物+ pH 2+酶溶液,

  反应物+ pH 3 +酶溶液,

  ……,

  反应物+ pH n +酶溶液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的量

  设计与酶有关的实验时,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为:取材→分组编号→不同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现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特别提示: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分析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影响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也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能激活酶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种类很多,有①无机阳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②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盐离子、磷酸盐离子等;③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C、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许多酶只有当某一种适当的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这称为对酶的激活作用。而有些酶被合成后呈现无活性状态,它必须经过适当的激活剂激活后才具活性。这种酶称为酶原。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

  考点一 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1.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1.细胞代谢与酶和ATP密切相关,丹麦生物学家斯科因研究ATP合成酶,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酶和ATP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ATP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B.酶的合成需要ATP供应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同种酶的催化

  D.ATP无物种特异性,酶具有物种特异性

  考点二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2016·高考全国甲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3.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C.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1.(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2.(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3.(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

  4.(2016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5.(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6.(2016江苏卷.6)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7.(2016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8.(2016北京卷.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

  选项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 1.(2016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核酸→核苷酸②葡萄糖→丙酮酸③ATP→ADP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2016海南卷.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3.(2016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人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4.(2016江苏卷.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5.(2016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6.(2016课标1卷.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7.(2016北京卷.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1.(2015·课标卷Ⅱ,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2、(2015·海南卷,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3、(2015·海南卷,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4、(2015·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5.(2015·重庆卷,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 mL提取液 0.5 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6.(2015·浙江卷,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

  ⋮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__处理。

  1.(2014·课标Ⅰ卷)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2.(2014·北京卷)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2014·上海卷)21.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4.(2014·江苏卷)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5.(2014·课标Ⅱ卷)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6.(2014·海南卷)3.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行程中K+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7.(2014·海南卷)4.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8.(2014·浙江卷)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9.(2014·安徽卷)2.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10.(2014·四川卷)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11.(2014·大纲卷)32.(9分)

  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甲 乙 丙 丁 向肠袋中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NaCl

  10 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_________;丙组从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_____处流向溶液浓度_____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_____________的参与

  12. (2014·全国卷)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13. (2014·重庆卷)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乙醛氧化,F乙酸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14.(2014·四川卷)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15.(2014·山东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16.(2014·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17.(2014·江苏卷)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18.(2014·海南卷)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19.(2014·四川卷)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20.(2014·福建卷)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 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

  (μg·mL-1) Na+­K+­ATP

  酶活性(U·mg 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柱状图补充完整。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_______(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_______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______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21.(2014·江苏卷)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项)。

  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⑤⑥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形成ATP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形成ATP的过程需要光照

  D.ADP与ATP相互转化,使细胞内ATP大量积累

  3.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B.pH较低时一定会影响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影响酶的活性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所有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4.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5.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C.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 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6..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8.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图中三组反应物起始量一样,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有温度、pH、酶浓度等

  C.若是温度不同造成反应速率不同,则a一定为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会被降解

  9.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明,当温度为80℃时,该酶活性最高

  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C.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60~70℃时测得的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迅速下降

  10.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 2 mL - 2 mL - 2 mL - 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 - 2 mL - 2 mL - 2 mL 质量分数为2%的α­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1 mL 1 mL 1 mL 反应温度 0 ℃ 0 ℃ 60 ℃ 60 ℃ 100 ℃ 100 ℃ 碘液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注:表中 “-”表示没有添加。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D.设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11.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将pH为13的溶液调到pH为7后试管中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12.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

  验

  步

  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 mL 5 mL 5 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__ 注: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pH在实验一中属于________变量,而在实验二中属于________变量。

  (2)实验一中的对照组为________组。

  (3)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第⑤步最好选用________(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________之间设置梯度。

  (6)该组同学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如图坐标中已根据实验二结果画出D组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请你在该坐标图中画出C组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的专项练习解析

37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