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古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

  (一)张堪不贪

  张堪,南阳宛人也。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日“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日:“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 通“勉”,勉励

  B.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拜访

  C.赏罚必信 诚信

  D.其仁以惠下 施恩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 从师学习

  B.见堪志操,常嘉焉 志向,操守

  C.使送委输缣帛 转运

  D.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 依照规定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B、见堪志操,常嘉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余有叹焉

  C、成都既拔 D、郡界以静

  君既为府吏 汝殁以六月二日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

  ——匈奴曾带领上万名骑兵入侵渔阳。

  B.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富裕起来

  C.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前后守令任职的情况。

  D.卷握之物,足富十世

  ——他掌握的财物,足可使十代成为巨富

  5.下列句子,全部表现张堪不贪品质的一项是 ( )

  ①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②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兵七干匹

  ③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

  ④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

  ⑤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⑥帝深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张堪从小就养成清廉不贪的品格,曾把先父留下的百万家财送给兄长的儿子。

  B.张堪先是帮助吴汉打败公孙述,后又在孤奴开垦荒地,指导那里的百姓致富,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才能。

  C.张堪面对足以使自己十代成为巨富的财产,秋毫不动心,如数上交朝廷,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D.张堪不贪慕钱财,不以权谋私,并能想办法帮助百姓致富,令人可敬,但其个人结局却颇为凄苦,让人同情。

  (二)李章惩豪

  李章,字第公,河内怀人也。五世二千石。章习《严氏春秋》,经明教授,历州郡吏。光武为大司马,平定河北,召章置东曹属,数从征伐。

  光武即位,拜阳平令。时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民所害。章到,乃设飨会,而延谒纲。纲带文剑,被羽衣,从士百余人来到。章与对宴饮,有顷,手剑斩纲,伏兵亦悉杀其从者,因驰诣坞壁,掩击破之,吏人遂安。

  迁千乘太守,坐诛斩盗贼过滥,征下狱免。岁中拜侍御史,出为琅邪太守。时北海安丘大姓夏长思等反,遂囚太守处兴,而据营陵城。章闻,即发兵千人,驰往击之。掾史止章日:“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章按剑怒:“逆虏无状,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遂引兵安丘城下,募勇敢烧城门,与长思战,斩之,获三百余级,得牛马五百余头而还。兴归郡,以状上帝,悉以所得班劳吏士。后坐度人田不实征,以章有功,但司寇论。月余免刑归。复征,会病卒。(《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章置东曹属 安置

  B.坐诛斩盗贼过滥 治罪

  C.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遗憾

  D.后坐度人田不实征 丈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数从征伐

  ②复征,会病卒

  ③从士百余人来到

  ④伏兵亦悉杀其从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驰诣坞壁 B、若坐讨贼而死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C、兴归郡,以状上闻 D、但司寇论

  以啮人,完御之者 但微颔之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明教授,历州郡吏

  ——通习经典,教授学生,曾做过州郡的吏员。

  B.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

  ——清河大姓赵纲甚至在坞壁起兵谋反。

  C.二干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

  ——做二干石官的不能走出郡界,军队不能擅自出动。

  D.悉以所得班劳吏±

  ——(光武帝命令)把所得的财物全部分发慰劳给有功的官吏士兵。

  5.下列句子,全部表现李章惩处豪强态度坚决、行为果断的一项是( )

  ①召章置东曹属,数从征伐

  ②章与对饮,有顷,手剑斩纲

  ③因驰诣坞壁,掩击破之

  ④章闻,即发兵干人,驰往击之

  ⑤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⑥悉以所得班劳吏士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表述,和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李章深受光武帝的信任与器重,早在他任大司农时,就曾跟随光武帝一起,平定河北,征伐盗贼。

  B.李章面对强敌,巧设飨食,不动声色,斩强盗之首头颅于地,突出表现了一个将领的大智大勇。

  C.李章不为陈规所限,宁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要牟兵攻打随意囚禁太守的地方豪强的做法得到了光武帝的肯定。

  D.李章屡次征伐盗贼,建立奇功,保护了地方百姓和地方官员生命,但他有时斩杀盗贼过于随便,也因此受到朝廷的批评和弹劾。

  (三)孔奋力行清洁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日:“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至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竞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日:“孔君清廉佳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接受(教育)

  B.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代理,暂任

  C.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日 交互

  D.士多不修节操 修:美好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B.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C.躬率妻子 D.而奋力行清洁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姑臧称为富邑 B、不以官属礼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以金笼进上

  C、而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 D、常迎于大门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既而得其尸于井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孔奋小时候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

  B.市日四合——集市每天有四次集会

  C.徒益苦辛耳——只是白白地辛苦罢了

  D.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孔奋坚定自己的操守,治理辖区以仁慈公平为贵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奋清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②不以官属礼之

  ③单车就路

  ④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常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奋是刘歆的学生,但刘歆却对他的弟子说他已经从孔奋那儿学到了道理。

  B.孔奋治理姑臧非常得法,那儿的百姓生活从此变得安定而富足,而孔奋自己在职期间的财产却没有什么增加。

  C.孔奋的清廉受到当时许多做官人的嘲笑,只有太守梁统非常敬重他,还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母亲认识。

  D.孔奋离开姑臧时单车上路:百姓们感谢孔奋的恩泽,捐送了许多物品给他,但他却什么都没拿。

  (四)高柔断案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日:“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对日:“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日:“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举人钱不?”子文日:“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日:“汝已杀礼,便宜旱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埋藏处所。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三国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 逃跑

  B.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 侍奉

  C.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知道

  D.班文天下 颁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为自己辩白

  B.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 孤单

  C.具首杀礼本末 全面交代(罪行)

  D.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应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 ②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③乃辞诣廷尉 ④承子文辞往挖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收他的妻子盈和家中的男女仆人为官府的奴婢

  B.汝曾举人钱不?

  ——你是不是曾经拿过别人的钱?

  C.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

  ——当时子文正好因一件小事被关进监狱里

  D.柔察子文色动

  ——高柔观察到子文有悔改之意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柔断案高明的一组是( )

  ① 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

  ② 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

  ③ 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

  ④ 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

  ⑤ 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柔断案手段高明,开始故意不受理礼妻的诉讼,静观礼妻的反应。

  B.窦礼少年丧父,对母亲尽心侍奉。

  C.窦礼之妻去州府申冤,但没有人查问此案。

  D.焦子文见高柔来狱中,知事已败,不敢再有隐瞒。

  (五)蒋琬得诸葛亮器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日:“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日:“思惟背亲舍德,以殄①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往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日:“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

  【注】①“殄”:通“腆”,丰厚,美好。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奄至广都 突然

  B.琬见推之后 推崇,称赞

  C.思惟背亲舍德 思,想

  D.密表后主日 秘密,暗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B.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C.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D.后事宜以付琬

  3.下列旬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以资政殿学士行

  B、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2)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非百里之才也

  ②君位必当至公

  ③背亲舍德,以殄百姓

  ④不以修饰为先

  ⑤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备出游暗访至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要给他定罪,后经诸葛亮求情,才免去罪名。

  B.蒋琬曾请赵直占梦,赵直胡乱欺骗他有大吉之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主要是因为他“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1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