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之美

  三、 写宴会盛况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练习二、三作业检查

  二、学习新课,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第四段,抒怀才不遇之悲,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写苦于无路请缨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与众宾客一同赋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逊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

  表宴会“盛大”的语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读这两句时“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读出真情,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奉宣室”的典故,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同时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

  三、 句式特点:

  明确:以四、六句为主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四、 作业:

  课后练习四

  教后记: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1、强化练习

  2、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强化练习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骈俪藻饰,辞系华美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课后练习四

  二、学习新课,文章鉴赏

  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魅力,根据体验、兴趣选其一点品评、评价,以达到强化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感受、理解、品评,学以致用。无论“命途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启人心智;委婉的抒情,动人心弦;开阔的意境、华美的语言予人美感……在鉴赏中,学生才能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自觉背诵的欲望。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A. 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例(依次):a 雄州 雾列,俊采 星驰。

  b 披 绣闼,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请同学们找出例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二)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该文 写景雄伟壮丽,文辞华美;抒情真挚委婉,借助典故,充实内容,抒发心志,毫不滞塞。可从“藻饰”“用典”两点入手,赏滕王阁盛景,解王勃心怀。

  五、 作业:

  《练习册》《滕王阁序》

  教后记:文体知识还应巩固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人教版《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2.《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设计

3.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4.《滕王阁序》的教学设计带原文

5.高三语文课文《滕王阁序》教材视频

6.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滕王阁序原文翻译及鉴赏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2)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之美 三、 写宴会盛况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练习二、三作业检查 二、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