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编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编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编

  古典诗歌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精华,诗歌鉴赏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编,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分析】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分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分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分析】“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分析】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分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分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分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②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③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4)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作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诗,赵树理的小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刘白羽的散文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诗歌,魏巍的散文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鲁迅的杂文,杨朔的一些散文。

  ⑥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鲁迅的小说,闻一多、艾青的新诗。

  另外,还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1)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

  ①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维)②托物言志(《咏风》王勃)③感物伤怀(《蝉》李商隐)④情景交融⑤以情驭景⑥以景显情

  (2)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

  【专用术语】

  ①借古伤今②借古讽今(《越中览古》李白)③今昔对比④怀古伤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4)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扬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诗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拓跋焘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象《长亭送别》(王实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5)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杜甫)

  【分析】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杜甫)

  【分析】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分析】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1)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2)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补充层面

  (一)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注意”做到了,诗歌鉴赏你就成功了一半,此言并不夸张。

  (二)语言

  1.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像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悯农二首》

  2.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看了“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编”的人还看了:

1.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

2.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3.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背知识点

5.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2017

7.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8.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71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