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广东江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2)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广东省江门市一轮复习的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有伐辽器仗 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 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 预:通“与”,参加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8.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分)

  9.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

  B. “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动,后者暗示了“儿子”心理的变化。

  C. 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 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强化了主旨。

  E. 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备感自然和亲切,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

  (2)小说中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讲述了三代人的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夏丐尊的教学改革

  夏丐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了全面改革,使春晖中学的国文教学独树一帜。

  从教材看,夏丐尊和他的同事们将当时春晖的国支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必修科的教材有两种:一是商务版的《国文课本》;一是教师自编的《选授讲义》,包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对范文的选择教师特别重视,既要内容新,又要形式,以利学生从中吸收营养,在思想、道德、情操上得到熏陶,在语言文字、写作方法上得到借鉴。这些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物。

  对于初中要不要教文言文的问题,当时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兼教,一种主张绝对不教。夏丐尊等主张兼教,他们认为“自小学以至大学的学生,文言文尽可以不写,而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却希望其能读解普通的文言文。如果中学毕业生没有阅读中国普通书的能力,那就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遗产,不特是本人的不幸,恐也不是国家社会之幸,不特在中国文化上可悲观,在世界文化上看来也是可悲观的”。夏先生等还认为,当时文言文事实上在社会生活里还占有很广的势力,如果不授学生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将不能看日报、官厅公告以及现代社会上种种文件,但分量要控制,以占全部课文的十分之三四为宜且教材要精选。

  选修科按年段分设。第一学年注重补习,第二学年注重个性,第三学年注重调剂。选修教材的内容从实用文、修辞大意到文学史、近代文艺思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学生的爱好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考试是夏丐尊在春晖早期国文教学中的又一举措。在1923、1924年保留下来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一份国文考查试卷,从考查内容看,语文基础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诸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几乎都已涉及到了可见,当时的基础教育是比较全面的。

  在作文教学方面,夏丐尊和春晖早期国文教师花了很多心血和很大气力。他们经常研究学生的写作实际,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加以指导。

  首先,夏丐尊十分重视作文的态度。他认为,文章“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态度的注意,却比技巧更加要紧”。

  第二,重文风,提倡“实、新、小”。他要学生注意周围的“实生活”,用“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为培养学生对实生活的观察能力,他们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新鲜的人和事,经常以一二百字写生活的一个片断,然后逐渐扩大。这样的文章篇幅小了,内容却充实了,感情也更真切了。

  第三,夏先生等十分重视文章的批改,讲究当面指点。校友王文川在一篇《怀念母校》的文章里提到:“夏丐尊往往叫我们去他那里,当面批改作文,启发我们明白错误的地方,加以详细说明;遇到好文章就张贴出来叫我们大家去看。”夏丐尊、朱自清等先生几乎都用了相同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一张成绩升降表,“我们的每篇作文,都标出升降记号,让我们自己看到进步或退步”。

  夏丐尊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尤其是博学的好处。因此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夏丐尊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他为学生们开出了一份书单。书单设有两条标准:一条是做普通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书,一条是做现代世界人不不读的书。一份书单共85部书,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用中文写的也有用英文写的;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这份书单几乎包涵了中国和世界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当代最先进的文化成果。陈望道于l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也是当时必读书目之一。书目中还列入《新旧约》等,夏先生认为这类书对后来的思想、文学影响不小,也应该了解。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春晖教师从《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中选取内容新、形式美的文章,编成了《选授讲义》一书。

  B.夏丐尊先生认为初中生需要学习文言文,但教师要控制分量,最好占全部课文的十分之三四,而且教材还要精选。

  C.选修科三年各有侧重,分别注重补习、调剂和个性,内容广泛,有利于学生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D.夏丐尊先生提倡“实、新、小”的文风,要求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发现新鲜的人和事, 多写生活的片断,然后逐渐扩大。

  E.本文通过详细记述夏丐尊先生冲破阻碍进行教学改革的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位有思想、有眼光、有作为的教育家形象。)夏丐尊先生为什么主张“兼教”文言文请简要分析。(6分)

  (3)夏丐尊先生对国文教学的改革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4)夏丐尊先生开出的书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及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C.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1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 。 。 。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生存的生活资料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

  16把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句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5分)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的典范。

  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生活和理政的地方。

  它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帝王希望自己能千年万代统治的想法而兴建的。

  它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故宫设计者按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

  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B

  【解析】A.“崇文”不仅仅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偏概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 D.偷换概念。“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该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2. 【答案】C

  【解析】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 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 D.无中生有。“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A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做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4. 【答案】 A

  【解析】伐:夸耀。

  5. 【答案】 B

  【解析】②讲的是罗艺为凌侮别人而付出的代价;③表现罗艺的“勇于攻战”。

  6. 【答案】B

  【解析】高祖在这件事上释怀的原因,文中没有交代,强加因果。

  7.(1)【答案】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北夷害怕他,(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素”1分; “以”1分;“领”1分;句意2分,其中“为所”被动句式1分。)(2) 【答案】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过”1分;“枭”1分;“复”1分;句意2分,其中省略句1分。)

  【参考译文】

  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寄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争战方面勇猛,擅长射箭。大业年间,(罗艺)屡次凭借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隋炀帝下令授予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使北平督军一职。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帅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罗艺)每每凌侮李景,(可是)频频被李景凌侮,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

  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悠久的兵器,粮仓充盈,多据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

  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太子(谥号“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地殴打了太宗的亲信。高祖因他是属吏大怒,很长时间才释怀,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北夷害怕他,(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矫诏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罗艺于是入主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私下谋划攻击罗艺,事情泄露。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到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8. 【答案】“润”的意思是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做此类题首先要分析“润”字的含义,其次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个字的好处和表达的效果。

  9. 【答案】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地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苗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分)②虚实相生,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然后收归眼前。(2分)③直抒胸臆,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做最美妙的的音乐来欣赏。(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及诗歌的内容来分析。

  10. 【答案】①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1. (1)【答案】D(3分)B (2分)A(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万众瞩目”有夸张意,而选项中的表意属于写实;题目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C. 首段是叙事而非议论。E.“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色彩”的是小说中写到的鲁南生活习俗,“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的说法言过其实。

  (2) 【答案】①前一次表现月色明亮的环境特点,推动对饮谈话的情节;②后一次渲染轻松的气氛,暗示事情出现转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3) 【答案】①理解父亲,关心儿子;②憨厚朴实,善于引导;③对幸福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作品人物性格的能力。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答案】观点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观点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观点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会破坏幸福感。观点四:幸福感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与否没有必然联系。(自圆其说即可,要求扣住文章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2.(1) 【答案】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E项中的“冲破阻碍进行教学改革”文中无据,文中只是列举夏丏尊先生教学方面的具体措施,“冲破阻碍进行教学改革”言过其实。A项,《选授讲义》包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其中只有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C项“调剂和个性”顺序错。

  (2) 【答案】①中学生能读解普通的文言文,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遗产。②拥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世界文化的需要。(答“没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恐也不是国家社会之幸,不特在中国文化上可悲观,在世界文化上看来也是可悲观的”亦可。)③文言文在社会生活里还占有很广的势力,学会了才能看日报、公告和种种文件。

  【解析】解答本题的相关信息在文本第三自然段,文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夏丏尊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结合文中人物特点,联系上下文内容,概括分析。

  (3) 【答案】①教材的改革:国文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现成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兼教文言文。②考试的改革: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③作文的改革:重视作文的态度,重“实、新、小”的文风,重视文章的批改。④阅读的改革: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四点给6分。没有具体解说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题的相关信息分布在全文各段,体现在教材改革、考试改革、作文改革、阅读改革等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信息筛选要完整、全面,表述语言规范明确,分条回答。

  (4) 【答案】①夏先生开列书单的两条标准“做普通中国人不可不读”和“做现代世界人不可不读”,这启示我们:读书是为人生奠基,要用发展的、世界的眼光读书。(2分)②夏丏尊先生的书单共85部书,涉及古今中外不同的学科,这启示我们,读书要“多”,不仅数量上要有保证,内容上也要广博。(2分)③这份书单几乎包涵了中国和世界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当代最先进的文化成果。书单中《共产党宣言》和《新旧约》并存,这启示我们,读书要选择中外最优秀的、最先进的、最具影响力的书。(2分)结合自己阅读实际。(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原文中“书单设有两条标准:一条是做普通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书,一条是做现代世界人不可不读的书。”体现出“既要重视继承,也要重视与时俱进的思想”,分析时需要紧紧把握这一点。

  13. 【答案】A

  【解析】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 B.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C.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 D.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

  14. 【答案】D

  【解析】A“吸引”和“关注”搭配不当;B 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 C 不合逻辑。“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把意思说反了。

  15. 【答案】 A

  【解析】思路一:入手点⑤①④连接,排除BC;比较A和D,看③的位置在首还是在尾,横线前谈论“社会性”,横线后谈论“道德”,所以③在首位。思路二:①②③⑤都谈论“人与社会”,④过渡到“道德”方面,故排除CD;又因为①④相接,故排除B。

  16. 【答案】既是按照帝王希望自己能千年万代统治的想法又充分体现了故宫设计者按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而兴建的,成为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理政地方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的典范。

  或: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理政地方的故宫是既按照帝王希望自己能千年万代统治的想法又充分体现了故宫设计者按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的而兴建的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的典范。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本题要求把短句变成长句。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以其中一个主要句为主干,其次,把剩余短句作主要句子的定语或状语。

  17. 【答案】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丛篝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认真审读例句的句式,修辞、语意中心,所写句子要与此一致。把握住“与其……,不如……”这一句式,注意句间逻辑关系。如: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撷取一片彩虹;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

  18.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该作文立意可以确定为:面对艰险和强敌,要从容镇定,无所畏惧,要敢于“亮剑”,才能战胜艰险和强敌,点亮人生。确定立意之后,就可以构思行文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选用最鲜活、最切合作文命意的素材,这样才能使得作文内容充实,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主旨。

  【优秀作文】

  亮剑之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亮剑从头越。

  ——题记

  铺开文卷,一幅画面映入眼帘,撼人心魄:好一个驼羊,有羊的至善至美,又有豹的英姿气魄。面对恶狼,面对危险,它从从容容,昂起头颅,敢于“亮剑”前行,真乃可敬可叹!

  危险消除了,恶狼遁去了,驼羊胜利了。胜得令人欢欣鼓舞,令人心扉洞开:原来,危险当前,恶狼舞爪,并没有什么可怕。良善之士,只要沉着镇定,无所畏惧,亮剑而行,向着险恶奋勇冲击,就一定会奏响胜利的凯歌。

  勇敢的驼羊行走在我的心灵中,我则恍然走进遥远的时空……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身影——蔺相如,他一介孱弱的平民,却昂着头,坚定地向着凶暴的秦王走去。秦王之威,可谓令赵国胆寒矣,然而蔺相如毫无惧色,他以“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的豪气降服了秦王的霸气。最后,他胜利了——完璧归赵,渑池护国威,令赵国扬眉吐气。蔺相如之赢,靠的是什么?他没有魁伟高大的身躯,没有盖世的武功,他靠的是一身正气,一身勇气,靠的是这种“驼羊”式的“亮剑”精神。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又有一个身影匆匆闪过。他,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大元帅,金戈铁马,正挥师北伐。当时,南宋小朝廷可谓弱矣,而金兵气势汹汹,可谓强矣。然而,岳飞挥鞭“亮剑”奋勇前行,他胜利了,他的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让人民胆壮气豪。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一组这样的镜头又从眼前闪过:曾几何时,长江三峡,那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含着吞噬一切生灵的霸气,激流飞溅,声震九霄。然而,你看长江漂流勇士,中国年青一代的“驼羊”,他们昂起高贵的头颅,“亮剑”漂流,向着急流和险滩,奋勇挺进。他们都胜利了——因为无论是生还,还是永沉江底,他们都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勇敢者“亮剑”的丰碑上。

  “亮剑”之歌是勇者之歌,是胜利之歌。当然,“亮剑”而赢,还须讲究“亮剑”的艺术,讲究勇者之精诚睿智,巧妙向艰险与凶恶宣战,方可确保“剑不折刃”,大获全胜。

  时空轮回,气象万千。

  人生旅途,有满目鲜花之际,亦有风雨交加之时;有风平浪静之景,亦有潮起潮落之险。

  然而,这都算不得什么——朋友,你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是陆游在横刀立马,仰天长啸;你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亮剑从头越,那是一代学子在心潮澎湃,振臂呐喊。

  朋友,你再翘首远眺,在那绿茵茵的山坡上,有如朵朵白云的羊群,更有一只驼羊,它高昂着头颅,“亮剑”前行。你听,它“得得”的轻蹄,奏响的是一首勇敢者的“亮剑之歌”……

  【佳作点评】

  本文在素材选用方面堪称典范之作。第一,善于“一材多用,多维推论”。按照思维定式,蔺相如一向是个讲团结、讲大局的典型人物,然而本文的作者却多维推论,另辟蹊径,根据本文的写作命意,将蔺相如推崇为具有大无畏的“亮剑”精神的英雄,且议论阐述合情合理,毫无牵强之感。第二,本文将蔺相如、岳飞、长江漂流勇士等诸多素材组合排比,横向铺陈,收到了“层层蓄势,动人心魄”的良好效果。


猜你感兴趣:

1.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附答案

2.高三的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方法详解

3.2015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4.2015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5.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多音字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6.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训练题

37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