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考必背的10首文言文及常考30个文言实词

时间: 惠敏0 分享

  导读: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考必背的10首文言文 背会了文言文考试得高分)》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必背的10首文言文 背会了文言文考试得高分

  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最后一年的冲刺阶段就要来了,本文整理两个10首高中必背的文言文,如果同学们都能背会,在考试中遇到能得满分。

  《寡人之于国也》

  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u)槁暴(p),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逍遥游》

  节选自《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滕王阁序》(节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附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n)媵(yng)嫱(qa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分布图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五人墓碑记》

  节选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考常考120个文言实词 练习版(无答案)

  板块四 文言基础知识

  清单一 高考常考30个文言实词

  1.爱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⑥通(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⑦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奇思妙记语: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含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这一义项(如爱女)。

  成语助记语: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独爱( )菊,有陶氏之风,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有人约其子茶亭相见,其子爱( )而不见。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使人安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⑦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奇思妙记语: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引出其使动义使安定,由此又可推出安抚、安慰等义项。

  成语助记语: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战国之际,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民不聊生,于是遣将去险远之地安( )军治寇,终败矣。逝者已矣,存者而今安( )在哉?

  3.被

  b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施加,施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④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奇思妙记语: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用来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即可引申出遭受等义。另外,被也通披,有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等含义,穿不也正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语: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犹不觉苦。

  4.倍bi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②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奇思妙记语: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本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出违背之义。

  成语助记语: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百倍( )于游子。十年间,每逢佳节,倍( )思亲朋。

  5.本běn

  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④本业,指农业。强本而节用。(《荀子天论》)

  ⑤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⑦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⑧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奇思妙记语: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引申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而后本原之义虚化,引申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语: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著作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6.鄙bǐ

  ①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⑤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奇思妙记语: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语: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晋之鄙( )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求其谅。居久,则鄙(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 )人。

  7.兵bīnɡ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③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军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奇思妙记语: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即士兵。同样,军队、军事、战争当然也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等义又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成语助记语: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 )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 ),将兵( )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 )其友,陈涉不语。

  8.病bnɡ

  ①重病。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③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⑤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⑦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⑧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奇思妙记语:病本义为重病,引申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语: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 )之,求扁鹊治,不治,病( )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乃桓公之病( )也。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

  9.察ch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③详审,细究。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④明察,了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⑤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⑥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奇思妙记语: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成语助记语: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郡守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 ),然帝以为李密品行端正,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 )孝廉,此事足见帝之察( )。

  10.朝

  cho

  ①朝见,朝拜。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③拜访。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④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⑥对,向。如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奇思妙记语: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属早晨须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的使动义即使朝见。

  成语助记语: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邹忌朝( )服衣冠,上朝( )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 ),经数年之久。邹忌名闻天下,为历朝( )谋臣所景仰。

  11.曾

  cnɡ

  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zēnɡ

  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玄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②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奇思妙记语: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进而虚化为曾(读cng)经之义。

  成语助记语: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于是愚公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 )云,笑之。愚公笑曰:汝曾( )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

  chnɡ

  ①驾,坐。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

  ②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③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④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⑤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shnɡ

  ①一车四马的合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②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奇思妙记语: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登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做量词以计算车马。

  成语助记语: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 )彼垝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 )便,终不免亡身,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 )雪。至家,心乃定,于是决定余生乘( )化以归尽。

  13.诚chnɡ

  ①诚心诚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表肯定,确实、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奇思妙记语:诚的本义是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之义,进一步虚化为实在、的确果真等副词性质的义项。

  成语助记语: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 ),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 )无意,乃遣从者怀璧归赵,后秦诚( )如此。

  14.除ch

  ①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③修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④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⑤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奇思妙记语: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成语助记语: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除暴安良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相待,三顾其舍,亲除( )其东屋之除( )尘,引荆轲登车,荆轲感激而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 )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 )吾死,不然事定成!

  15.辞c

  ①借口。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②言辞,文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一种文体。如《归去来兮辞》。

  ④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推辞,辞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⑥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奇思妙记语: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然是话,就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同时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成语助记语: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假人辞色 万死不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 )》,其辞(文辞)优美。子兰欲以叛国为辞( )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 ),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 )亲戚,见放于楚之汨罗。

  16.从

  cnɡ

  ①跟随,追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②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从事,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④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⑤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⑥随从的人。其从如云。(《诗经》)

  ⑦指堂房亲属。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znɡ

  通纵,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奇思妙记语: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故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成语助记语: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樊哙从( )军,从( )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 )良计,入帐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 )来,欲杀之,樊哙不惧。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 )良坐。

  17.殆di

  ①危险。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②通怠,懈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③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④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奇思妙记语: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等意义有着因果引申关系,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成语助记语: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 ),物件燃烧殆( )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 )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dānɡ

  ①遮挡。前辟四窗,垣墙__,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②抵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应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⑤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⑥判决,判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表处所,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⑧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⑨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⑩表未来的时间,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两者相抵。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dnɡ

  ①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安步以当车。(《战国策》)

  tǎng

  通倘,表假设,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奇思妙记语:当的本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成语助记语: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 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李斯为秦相,当( )政。当( )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 )关隘,敌临,守将败退,按律当(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 )之,于其当( )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 )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19.道do

  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⑥道理,规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奇思妙记语: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道的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则需要述说,而后又引申出思想、学说的义项。

  成语助记语: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离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苏洵欲往京城,道( )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 )中,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 ),以为六国用兵之道( )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人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 )此事:孰闻道( )多也?

  20.得d

  ①收获。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②心得,体会。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③取得,得到。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④得意,满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⑤通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⑥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⑦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记王忠肃公翱事》)

  ⑧得当,合适。此言得之。(《六国论》)

  ⑨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奇思妙记语: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即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能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之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出应该的义项。

  成语助记语: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人人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 )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 )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 )之。

  21.度

  d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②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纪》)

  ⑤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⑥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⑦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⑧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du

  ①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奇思妙记语: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计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即推测,揣度。由标准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成语助记语: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宋妻往市买鞋,至市而忘度( ),徘徊良久,几度( )欲返,度( )之再三,度( )其夫脚之大小未成,终返家。其夫见妻空返,以为其玩乐无度( ),责其只知游乐、不知以脚度( )鞋之大小。后人度( )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 ),岂不谬哉?

  22.非fēi

  ①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责怪,认为不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③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不。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⑤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奇思妙记语: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做动词时即认为不对之义,而后虚化为否定副词。

  成语助记语: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 )因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 )之,曰:此言非( )也,陈涉胜于民心,此非兵家之能乎?

  23.复f

  ①返回。军乃引而复。(《韩非子》)

  ②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③回答。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告诉,上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齐桓晋文之事》)

  ⑤夹层的,双层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⑥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⑦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奇思妙记语: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出回复(言语的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嘛)等义。后虚化为副词,即再、又之义。

  成语助记语: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寻之,遍历各地,于山重水复( )之中苦寻无果。一日,正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 )。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其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 )往。

  24.负f

  ①以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凭借,依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享有。如久负盛名。

  ⑥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⑧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⑨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奇思妙记语: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其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成语助记语: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苦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 )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 )秦曲。赵王召相如负( )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 )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 )约,令从者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 )不易量。

  25.盖

  ɡi

  ①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②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③胜过,压倒。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④发语词,表推测,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⑤大概(因为)。承接上文,说明原因,带有推测的意思。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⑥用在句首,不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h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奇思妙记语: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做动词时即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了。

  成语助记语: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冠盖云集 欲盖弥彰

  姚鼐游泰山,登不多时,甚觉艰难;忆项羽气盖( )世,又登之。路有树,枝枝相覆盖( ),其叶如盖( )。见一古物,其上文字如新无损,盖( )古人遗之。

  26.故ɡ

  ①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③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⑤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⑥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⑦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⑧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⑨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奇思妙记语: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成语助记语: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项伯与张良有故( ),遇项王欲杀刘邦,故( )前往告良。良见项伯,问曰:公何故( )至此?伯具言所闻。良听罢,急以告邦。邦故( )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7.顾ɡ

  ①回头看,环视。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③顾念,顾惜。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④顾虑,顾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⑤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⑥表轻微转折,只不过。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表反问,岂、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奇思妙记语:顾的基本义:回头看。由回头看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照顾等义。

  成语助记语: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 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 )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处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其为孔明之计,临行顾( )之,而后返,再求之。如是者三,乃见。孔明因顾( )其家人,则曰:顾( )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刘备令从者安之,孔明方许。

  28.固ɡ

  ①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②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使稳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④固执,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⑤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⑥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⑧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⑨表让步,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奇思妙记语:固本义为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如此的内涵,故又虚化出本来、原来、当然等副词性质的义项。

  成语助记语: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齐据险地之固( ),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 )止之。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 )。田忌故固( )壁不战,方胜之。史论:齐固( )有取胜之势,且田忌有谋,岂不胜哉?

  29.归ɡuī

  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返回。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③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归依,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⑤趋向;集中于一处。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诗序》)

  奇思妙记语: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到了另一个家,故引申出回家回国之义;而且出嫁也代表着成年女子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还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归又常借作馈字,有赠送之义。

  成语助记语: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返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 ),周瑜雄姿英发,且吕蒙既归( ),江东俊杰多归( )孙吴。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450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