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为什么你写作文时总跑题?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

为什么你写作文时总跑题?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为什么你写作文时总跑题?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

  为什么你写作文时总跑题?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三备考作文辅导资料。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

  议论文贵在新。不仅论据材料要新,而且立意构思也要新。那么如何才能富有新意呢?

  首先要求思想新,有时代感,对间题的着法新颖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要求构思新,不同凡响,不落案臼。

  某年上海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此题是从朱熹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出来的。朱熹诗句本有意,为考生从大处立了意,作了提示。考生最主要的便是在正确理解诗句涵义的基础上,把原意,具体化,从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确定一个具体的中心论题,从而阐述见解。当年的考生、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陈易,曾在《语文学习》上介绍自己临场考试的作文经验,值得借鉴。

  他谈道,在确定议论文的体裁后,立即从众多的素材中《环境保护、人才交流、经济改革、社会面貌、知识更新等)选择议题,并对其中三个较为现实的议题(环境保护、经济改革、知识更新)再思考,反复分析、比较。他感到文章不仅要有充实的内容,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敢于标新立异,级终选择了知识更新这个议题展开论述。为什么他这样选择呢?

  他的看法是:环境保护是个重要话题,但很有就事论事的味道,流与源本是环境的一部分,议论局限于环境这个问题,似乎浅了些,更何况这话题古人谈,今人谈,书刊杂志上常常谈,因而又老了些。于是排除这个论题。

  经济改革是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他只懂得一点皮毛,要详细谈也谈不出名堂,别人当然更会感受不深。何况报刊上关于经济改革的文章多如牛毛,写这话题易走入俗套。因而也排除了这个话翘。剩下知识更新,他感到具有不少优越性。首先,它有时代感,新旧知识脱节不仅存在于老知识分子身上,同样也出现在青年学生身上,当前谈这问题确有必要。其次,它有新意,在种种热门话题的排挤下,知识更新已不常被人们提起,而被埋没忽视之后再写它,会令人有新的感受。

  其三,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间题考虑较多,体会较深,容易落笔写出真情实感。因而最后确立了这个论题。确实,当时选择这个论题较为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我们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陈旧。如果永远停留在这个知识水平上,科学不能发展,社会不能进步。一唯有更新知识,才能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针对这个论题,深入展开论述,定能写出富有深意的好文章。

  写文章总要表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因而高考作文命题密切结合时代形势,符合时代要求,启发学生表现时代风貌。考生在准备应考阶段,务必密切关心时代形势,才能保证作文的选材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思想性。

  为什么你写作文时总跑题?就是因为没学会这个!

  一、对比型

  1、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3、经典例析

  2006、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

  请看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2007年高考作文材料: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分析

  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升。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

  2、审题要点

  (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雷区。

  3、经典例析

  先看2006年高考全国卷I卷作文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分析

  材料作文没有导引词,怎么办?其实导引词被命题人镶进了材料里面,文章结尾牧羊人与孩子的两句话不就是给我们两种写作角度吗?选取哪一个角度都可以。但选取前者也就是写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占绝大多数,不容易出彩;而选取后者也就是说乌鸦努力过,此生无憾的考生则可以写出新意,易得高分。这就是本次作文命题最高明的地方。

  三、现象(事例)列举型

  1、材料特征

  (1)材料形式为松散型的现象列举,且各种现象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2)材料淡化了作文审题,甚至不需审题。

  (3)写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写作角度广泛,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写作。

  (4)侧重考查学生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2、经典例析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分析

  材料中给我列举了诸多关于三的成语和熟语,且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审题难度就在于写出其深度和文化内涵,可以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写作。

  四、问题型

  1、材料特征

  (1)选取的材料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某种社会现象。

  (2)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感、写作的开放性。

  (3)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和看法。

  2、审题要点

  (1)选准靶子,即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或现象。

  (2)确立写点,在具体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具体的点。

  (3)善于运用哲学方法分析问题,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使你的认识有理性深度。

  (4)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

  3、经典例析

  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形式上虽为漫画,但内容上是针对现代教育问题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如:媒体上炒作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长陪读现象,全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选红了谁?人造美女现象等。

  五、独词型

  1、材料特征

  作文命题中没有材料提示,仅提供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命题作文),这种形式以命题作文居多。因为没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对于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来说,审题及写作都很为难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2、审题要点

  (1)语境设置法 即在词语或短语前后添加修饰语或设置一定的语境,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当然命题作文的题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去挖掘,寻求最佳角度。

  (2)虚拟提问法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新闻写作中的5W理论对题目中的独词进行虚拟提问:是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谁、为什么。拿到一个独词型或概念型的题目后,不妨多问几下,通过递加追问,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打开写作的思维,确立写作的角度。同时,这种由果及因的追问,也能对话题有更深的认识,易把文章写得深刻些。

  3、经典例析

  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广东卷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题目分别为季节传递。审题时,我们要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求得小、巧、具体的写作角度。

  以季节为例,审题时,可先添加修饰语,缩小季节的写作范围: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爱的、事业的、历史的、社会的

  再结合虚拟提问法对话题内涵进行挖掘,我们的季节怎么啦?通过分析可以派生出这样一些角度:全球气候变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爱的四季亘古不变(爱不分四季);人物心态的四季变化;中日关系四季变奏曲;城市高楼大厦四季不分给人们带来的缺憾等。传递这个题目审题就更简单了,运用虚拟提问法就可轻松搞定,如传递什么?为什么要传递?怎么传递?等。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独词型的还不少:如2005年高考江西卷的脸、重庆卷的自嘲;2006年高考四川卷的问、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等。

  六、解词(释意)型

  1、材料特征

  (1)题目选择的是一个多义词语作话题或题目。

  (2)材料对词语作了多方的解释和理解。

  (3)每个义项都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写作角度。

  2、审题要点

  这种命题形式审题难度小,只要借助义项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可。审题时还可参照独词型材料的审题方法。写作角度也很明确,毋需在审题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时间。

  七、诗词和名言警句型

  1、材料特征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诗歌意象是我们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

  (2)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蕴或象征意义产生联想或感悟,进行作文。

  (3)诗词型的不能写成诗歌或诗句鉴赏短文。

  2、审题要点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意的,而诗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征性,审题时可抓住意象这一特点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所指的对象,然后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不可随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语言。对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则)审题时,我们要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现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当今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读,发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传序》中有这样一则名言:忧劳可以兴国,豫逸可以亡身。从历史教训层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从当今信息化社会实情看,忧劳可以亡身(如过劳死重复建设等)豫逸可以兴国(借助高科技进行工农业生产、缩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题。

  3、典型例析

  例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就是采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小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

  这个高考作文题貌似话题作文,实则为材料作文(材料为诗歌)。因为命题者特别提醒考生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即必须以所给材料的主旨为作文的中心来写,否则就有可能被判为离题,这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之所在。

  审题时要抓住星星这个意象,星星可代指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物,还可指某种理想、梦想或美好的东西等。再从诗歌内容上看,指的又是两种相反的认识,人们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现截然相反的认识。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人们由于距离、主观想象、个人偏好,或某种因素等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所给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宽泛,可写现象与本质距离与认识,也可写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对比。总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内在联系立意,审题就不会出现差错。

  八、漫画型

  1、材料特征

  (1)题目所给材料是一幅(几幅)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

  (2)取材内容多源于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审题要点

  (1)认真观察漫画构图,把握画面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漫画形象:人/物,形象的状态(静/动);

  ②漫画布局:单幅/多幅,漫画上下左右的层次顺序;

  ③漫画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如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

  ④漫画中的文字:漫画的题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它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提示问题现象。因此漫画中越是夸张厉害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漫画的艺术夸张解读其对应的现象或问题。

  (3)描述漫画内容,提炼寓意

  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化为文字表述的一种题型,因此先要把图片转化为描述性文字,再解读文字中的揭示的问题、蕴含的哲理。从图片到寓意一般要经过两次思维转换:图表象寓意哲理。

  (4)对应现实,发散思维,选择角度和素材。

  (5)另外还要了解漫画创作的特点,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审题。如漫画的感情指向多为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针砭时弊;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达到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风格上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

452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