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时事评论因其时效性、针对性的特征,经常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出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一)

  笔者认为,营私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心理需求而运作各种思想、行为的活动。营公就是为了解决他人、群体、人类、众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终极归宿而调和各种思想、行为的活动,不求回报,只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陈毅《示儿女》诗:“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其实,营私与营公只看表象是很难区分的。譬如,一个人拿自己的钱财给另一个人,没有一丝图回报之意,只是想给另一个人解决某些困难,这个看似营私实则营公;如果这个人给人钱财图名、图赞、图面子、图认可、图将来、图回报,有投资、投机、建圈子、扩人脉之念,就是营私。所以,在有些精神自觉水平较高的国家,人们宁可捐出部分钱来做公益,也不会轻易营私情、随份子。当然,前提是公益事业的确公开、有益。

  还有,以公职身份以公务的名义严格按计划、条件、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地施政批文、发放钱财,这理所当然就是营公;但有默契、有暗示、有招呼、有跑路、有行贿、有偏颇、有倾向性的公共行为,看似营公,实则不乏假公济私。

  即便如此,公与私之间有时候还是极难分辨的,譬如,看似营私人之关系,实则是为了更方便地教化、施政、利国、利民,这是营私为公,也就是曲线营公。在一个结党营私极其风行的国度里,这既是无可奈何之举也是明智之举。这也是为什么极其清廉的人也可能被憎恨的原因,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功。

  当然也有很多意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好心、好人也可能做坏事(与盲从权力、信仰有关)。

  在公、私这个问题上,宋朝“心学”家陆九渊也有很高的见地。他认为,决定一个人是否是有道德的人(君子)或不道德的人(小人),主要不在于他表面行为,而在于他的内心动机。

  他举例说,一个人终日埋头学习圣贤之书,这个行为看来很好,可是如果他读书的主动机只是为了求取科举功名,那他就不能称作一个(营公)君子。陆九渊所举的这个例子,切中了当时不少学者的心病,听者无不为之悚然心动。

  陆九渊还说:某观人不在言行上,不在功过上,而是直接雕出其心肝。

  所以,要看看自己是君子(营公)还是小人(营私),首先必须检查自己的(心)“志”,看自己的追求、志趣是营公义,还是谋私利。换言之,一个人首先必须正确地树立他的精神世界中的价值标准。

  正因为如此,佛教大乘非常注重发心(愿),因为只有价值目标正确、衡定,即便是在未来际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有所偏离,也能及时纠正。否则,生命过程就会很容易随波逐流、漫无目的、沉浮无期。

  发愿、立志,是世法、出世法之共法,非是佛教所特有,佛教与其它法的不共法是发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菩提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心之体。菩提心的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行之便。

  佛教经典与大德们非常重视发菩提心。

  《华严经》: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华严经》: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有了愿菩提心,又付诸行动,将它提高为行菩提心,那么这个意愿就会深深地渗入到修行者的潜意识当中了。此时,修行者所发的愿心,所持的戒誓,所行的修持,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因此,一个人只有为众生计发大心(愿)、立宏志,百折不挠,才能有所建树;绝不能鼠目寸光、蝇营狗苟、纸醉金迷,害人误己。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皆是因为志不坚、愿不切。

  《论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二)

  近段时间,某地村长利用扶贫中的权力胁迫本村贫困妇女的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这一起孤立的个案,虽然主要是村干部个人品质问题导致,此案件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沉思。(3月23日 新华网)

  信息资料的收集、扶贫精准是否到位、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因为一旦村治出了问题,那么,扶贫资源就很可能成为关系户的肥肉,或是集体大锅饭里的稀粥。从目前精准扶贫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基层村治的一些问题不仅已经妨碍了精准扶贫的推进,而且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一、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缺乏制约,寻租现象严重。在一些农民主动性不强、信息较为闭塞的地方,上级主管部门难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基层信息,村干部成了上传下达的唯一环节。“谁是贫困户?谁有资格拿到扶贫的资源?”几乎完全取决于村干部。如果村干部不能一心为公,那么扶贫很有可能就成为对关系户的利益输送。甚至在一些地方的扶贫实践中,出现了村委会主任岳母开着小卖部拿贫困补助的怪相。

  其二、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在村治中影响过大,异化村民自治,从而让村庄中的小户、小姓往往以“民主”的形式,被排除在扶贫资源分配机制之外,而这些村庄中的边缘人群,实际比主流群体更加弱势与贫困。一些地方的村干部沦为宗族势力、宗教势力的代言人,肆意欺辱压迫弱势群体,甚至因此发生过绝望贫困户举家自杀的极端事件。

  其三、一些地方在扶贫过程中,深受“刁民”现象困扰,从而导致扶贫机制严重扭曲。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维稳”压力较大,因此在村治的具体过程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不够资格分配扶贫资源的人,往往以“闹访”来要挟村干部。在实践中,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一些村庄甚至不申请扶贫资金或者将扶贫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现实利益。因为他们讲的话就是党的政策,他们的决定就是政策的落实,在农村工作中起着以上率下、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精准扶贫时间紧、任务重,事关2020年我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关键时期,作为“领头羊”的村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觑,相反还发挥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首先作为村干部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认清自身角色,明白自身职责,自身要率先脱贫,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做好领路人、帮扶人、示范人才能在广大群众中形成效仿效应。再就是要当好帮扶干部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要积极主动与帮扶干部取得联系,主动与其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掌握贫困户的帮扶意愿,让帮扶干部尽快了解贫困户情况,制定出帮扶措施,尽快让群众脱贫。当然,多从该村致贫原因,如何发展产业,如何增加造血功能,如何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如何增加其收入等方面思考,让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奔向小康。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三)

  近日,山东省聊城市于欢故意伤害案即“辱母杀人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高度重视,派员赴山东阅卷并听取山东省检察机关汇报,正在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对媒体反映警察在此案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将依法调查处理。(2017-03-26 来源 东方头条)

  按理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古今如此,天经地义。不曾想,山东省聊城市于欢故意伤害案即“辱母杀人案”当事人被判无期徒刑,于是舆情汹涌,万民愤怒,为被判决者鸣不平,质疑当事法院不公正,而且千夫所指声讨本案出警警察失职渎职不作为,以至造成血案,引起非常恶劣的舆论事件。

  客观地分析,在为于欢案件判决结果一片鸣冤叫屈声浪中,不可否认有一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乱,趁火打劫推波助澜,但是,相信绝大多数网名是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兔子憋慌了也会咬人”,在亲身母亲受到奇耻大辱、向警察求救无果万分绝望的情况下,于欢顺手持刀刺伤已经超越了天理人伦的底线的施暴者杜志浩。即使观众在看武侠片、警匪片电影电视剧时,看到这样的情节一定会拍手称快,何况是现实版的施暴案件。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正在进一步完善。一些冤假错案陆陆续续得到纠正,像气球摊大妈案件不是重新判决了吗,现在,尽管辱母杀人案造成如此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最高检、山东高检高度重视,正在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对媒体反映警察在此案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将依法调查处理。潮涨必有潮落时,高烧不退有危险。那么,人们是否应该从汹涌澎湃的舆情里冷静下来,端一杯清茶拭目以待,中国是法制社会,应该相信执法部门的整体公信力,坚信法律公正绝不会遥遥无期。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的人还看了:

1.高中时事政治论文800字

2.高中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3.高一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4.高二政治时事热点总结

5.高中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2)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

时事评论因其时效性、针对性的特征,经常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出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论文(一) 笔者认为,营私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心理需求而运作各种思想、行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