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2017

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2017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2017

  时事新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有关时事的评论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据媒体报道,围绕大云寺的保护,曾负责管理保护大云寺的商洛市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局,与开发商及商洛市相关部门展开了多年“角力”,但这并没有阻止开发商继续在大云寺院外的一般保护范围内动工。

  时事评论观点:

  直到商洛市博物馆发出一封公开信,经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商洛市政府才要求开发商停止违规施工。

  商洛市西街旧城改造项目涉及600多年历史的大云寺,是明初始建,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这样的重点文物保护机构,在旧城改造规划时,理当以保护为重中之重,不得破坏文物原样原貌,这是基本的法律要求,也是基本的常识,也符合基本的民心。

  可是,商洛市西街旧城改造规则却搞起腾空大挪移,按照“面积不变,相互置换”的原则,在保持博物馆总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博物馆现在的不规则形状,调整为以四座古建筑为中轴线的规则形状。于是,开发商移植了大云寺内的一棵古桑树,迁移了一座木牌楼,拆了四间明代厢房。施工还造成大云寺山门檐墙裂缝、地基下沉、壁画脱落,大殿立柱、山门中殿山墙裂缝。

  这样的规划和施工违反了《规划法》第四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之规定,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关于“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规定。

  按照《规划法》,当地在规划时,应该真实、完整地保存大云寺的历史格局,保持大云寺的历史环境风貌。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大云寺院墙以外50米范围内都属于建设控制地带,如需建设永久性建筑,需要取得国家文物局同意,然后由省政府公布后方可施工。

  依据法不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这个对大云寺直接造成损害的规划不应该出台通过,不应该不经上一级文物单位的同意就施工。更不应该在商洛市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局反对之下,仍然违规施工,真到引起媒体报道才停止。

  开发商之所以敢破坏式的施工,无疑是因为政府有规划,有领导承诺签字,拿了尚方宝剑。所以,问题主要不在开发商,而在当地政府部门,知法知规仍违规,这给政府造成很不好的形象。

  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官员还是政府,都要首先带头守法执正,不然何以示范民众?

  违规规划、违规施工对大云寺已经造成难以的挽回损害,这不能只是修改规划,恢复大云寺原貌的问题,还要查清规划出台的前因后果,查清其中是否有权钱交易问题,该政纪处分就要政纪处分,涉案就要走司法,否则,类似逾越法律红线的事还会不断上演。

  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据央视报道,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智慧家庭研究中心通过实验证明,一些23元“明星同款”的口罩,其防护效果和过滤效果,竟然不如5毛钱的一次性医务口罩。

  时事评论观点:

  看见这样的结论,估计那些怀揣“防霾”的目的,佩戴这些“明星同款口罩”的人,心中多少会有一些不爽,花更多的钱,却吸入了更多的雾霾,这不是上当吃亏的节奏吗?

  自古人们都说病从口入,但在雾霾面前,显然还需要增加一条“病从鼻入”。这时不时就要侵扰而来的雾霾,饱含了大量的PM2.5,搞不好就沉积在人的肺泡里面,这情景想一想都是祸害无穷。

  于是,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

  戴个口罩,虽不能杜绝雾霾,但多少有个减缓和心理安慰作用。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商家很容易把人们的需求转换为赚钱的契机,口罩以各色各样的姿态来到了人们的眼前,价格上下相差几十倍,据说都能防雾霾,颇给人一种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的感觉。

  “所有标榜自己有防霾效果的口罩,必须标出自己的防护级别。”

  这是不是应该怪厂家呢?他们当然有责任,但具体的责任是什么,似乎并没有什么界定的标准,仅仅靠一次科普试验是不能充当执法的依据的。

  说起来,口罩还是咱老祖宗的发明,因为据有限的记载,咱中国人最早使用口罩。

  当然,在早期不是用来防雾霾的,而是帮助身体抵御冷空气的,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意识到这个物件对于疾病的传播有预防作用,逐渐成为了医院的标配。早期的医用口罩以厚厚的纱布为主,后来根据其过滤物质的体量大小,美国出台了N系列、R系列、P系列等不同的标准,欧洲则制定了FFP的分级系列,我国也出台了类似的把口罩分为4类的标准。

  但是,当口罩作为医用物品出现的时候,会经受相对严格的标准检测,N95或者N99,实际标准达不到,是不允许乱标的。

  可是当口罩从医院里面跑出来成为防霾利器的时候,该接受什么样的标准,却有些失去了方向,因为雾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里面的成分相对复杂,我们的口罩究竟应该抵御什么样的物质,这些似乎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这个时候,大谈口罩的防霾作用,确实容易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特别是走在大街上,还想兼顾美观的作用,就更可能出现其他方面的效果弱化。

  所以,对于口罩防霾,不能总是靠商家去热炒、一些媒体去调查,这时候更多的应该出现专业的声音,例如在雾霾天适合使用什么级别的口罩最优,管理部门应该要求所有标榜自己有防霾效果的口罩,必须标出自己的防护级别等等。

  这些措施出台了,可能人们才不会在买昂贵的“明星口罩”还是一次性口罩之间徘徊。

  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最近,某卫视在一档喜剧节目中播放了两则小品,一个讲述为梦想和爱情奋斗的“北漂”故事,一个聚焦农村小伙与“传销组织”斗争的趣闻。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活的群众语言,令人捧腹,也让人感慨:这样关注小人物、表现真感情的作品,其实可以再多些。

  时事评论观点:

  我们常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但要想实现“成风化人”的作用,首先作品必须能够抵达人的心灵。观众通过文艺作品,看到身边上演的故事,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才更容易实现作品与人的同频共振。然而,一些文艺创作者总是在故纸堆里找故事,关起门来找灵感,创作出来的东西或是“新瓶装旧酒”,或是脱离实际“假大空”,这样的作品,让人卒读尚且不易,又何谈触动人心?文艺要走近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应紧随时代的步伐,以新故事、新表达去打造好作品。

  能否植根生活、反映人们内心的关切,检验着文艺作品的含金量。“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今天的社会生态是文艺创作的时代背景,文艺创作关注脚下的土地、眼前的生活,才能拥有最鲜活的素材,才能成为时代的回响。回想最近一两年受到关注、热议的几部影视作品,大都是表现普通人情感、聚焦现实问题、直击社会痛点。《欢乐颂》中的“海漂”生活,《小别离》中的教育焦虑,《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官场生态,都或多或少能够触动观众心里的关切。植根生活,抒写生活,把现实投射到作品中去,就能让作品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生命力。

  文艺要抵达观众,还需创新表现形式,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当下的网络社会特质明显,节奏之快,境况之新,形态之丰富,早已和过去是“两副面孔”。人们在网络上浏览着海量的信息,接受着各种优质文化的浸润,气质形象、审美趣味也都发生着改变。如果文艺作品依然囿于旧有的语言、行为、逻辑和叙事,恐怕难以充分引起互联网一代观众的共鸣。以小品艺术为例,如果还是充斥着无厘头,简单堆砌着各种段子,寄希望于以夸张的动作表情来制造“笑果”,可能还是难以走出“小品越来越不好看”“只有演员笑,没有观众笑”的尴尬。

  深挖井才能饮甘泉。文艺创新需要观察时代、了解时代,把握时代的脉动。打造精品力作,只有想象没有行动不行,只有决心没有苦功也不行。艺术创作者沉下心来,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打磨作品、深耕细作,才能为我们的文艺舞台增加更多生动、精彩的中国故事。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2017>的人还看了:

1.2017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

2.2017高中政治时事评论精选

3.2017年高中政治时事评论

4.2017高中政治时事评论

5.2017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3篇

6.2017高中政治时事评论汇编

30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