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廊坊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廊坊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廊坊

  廊坊的同学,期末考试要来了,大家都复习了吗?历史也复习了吗?想知道自己历史学得如何?做份历史的自测试卷就知道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廊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选择题

  1. 右下图是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幅示意图,该图研究的核心主题是

  A.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B.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

  C.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D.农业播种方式的演变

  2. 费正清在《传统与变迁》中谈到:“明朝中后期,手工艺制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机户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 .以下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 B.手工业品种类多,技术水平高

  C.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

  A.唐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B.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

  C.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D.明清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4.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由此可见,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B.商人的社会地位高

  C.官办商业强大 D.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5.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

  A.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洋务企业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6.《饮冰室合集》中记载:“(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材料中的“旧工业”指

  A.传统商业 B.传统手工 C.传统农业 D.民族工业

  7. 1937年8月至11月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物资1 2400吨。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四川,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自抗战爆发,沿海沿江的民营厂矿40余家率先迁移重庆。以下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C.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8. 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A.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

  C.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

  9.“秋季里来荷花香,棉枝长得树一样,棉桃炸开像罗帐,行人见了都赞扬,,这首歌谣体现下面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提到:“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

  C.土地改革 D.包产到户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报告重点强调了

  A.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B.计划经济的重要性

  C.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12. 解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B.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 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13.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14. 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B.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15. 2016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 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

  16.《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提到,大城市人口中的工人所占比重日益增强,工人中的女工、童工人数所占比重加大,城市工人中的爱尔兰人所占比例增加,以及工人中患热病、肺结核等疾病的人愈来愈多等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劳动力缺乏,工人境遇悲惨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17. 由于更换新技术设备需要巨大成本,英国工业家宁愿继续使用蒸汽机等已有设备。英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只需要简单掠夺殖民地经济就足以获得巨大利润,使得英国人对改进生产技术缺乏动力。此时英国科技领域的守旧思想也比较严重,固守已有的科技成果,许多新发明的推广阻力重重(例如电灯就由于煤气行业垄断势力的抵制而迟迟不得推广)。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 B.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

  C.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 D.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

  18.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忘。”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B.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19. 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部分数据)

  对上表解读错误的是

  A.财政重点转向民生 B.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C.美苏关系趋向缓和 D.国防开支费用下降

  2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 0世纪3 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英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材料反映内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C.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戍

  D.有利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1. 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于20 16年1月1 6日在北京宣告开业,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它是一个政府问性质的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豆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皿投行的设立

  A.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 B.使美欧的盟友关系飘忽不定

  C.拖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D.导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22. 2016年6月23号,英国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这一现象表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欧洲经济形势乐观

  23.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4.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有利于苏联(俄)

  A.加快工业化进程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25. 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非选择题

  26.(16分)2016年G20峰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中国杭州召开。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大业六年(610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唐代,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到唐开元(713~741年)中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杭州城市崛起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衙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

  材料三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杭州的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如在1897年创办的通益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纷织厂前身), 规模较大;其后又陆续兴办起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行业也逐步采用机械传动。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末杭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199 6年,设立滨江区与高新产业开发区,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巷地.目前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童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G20 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将在杭州举办。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6分)

  27.(19分)2016年5月社科院撰写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需要做出新的规划,而其目标应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自古以来,城市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城市化问题也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巨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沏州的南海、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而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文易。……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问, “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有纺织、织布、毛毯、染作、切纸、织作等手工业。镇上每天有许多等待雇佣的工匠。由于棉布业发达,有许多商人到这里来“坐床牧布”。

  ——引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2)根据村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j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一一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4分)

  材料四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 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一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 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 982年,规模最大的1 0个城市吸钠了1 1.86%的流动人口,1 99 0年上升为17. 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一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口移动的状况评述。(8分)

  28.(15分)2016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历史表明,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关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域,对文化的传承、人类征服世界能力的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演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对这些伟大发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论述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

  一一引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四大发明对1500年前后哪一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该事件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 87 0午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一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三 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人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核技术就是一个例子。核能是20世纪人葵获取的一项新能源,可拉制的核裂变反应可以作为发电站、核动力的能源,不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则用来制造原子弹。核技术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潜在的威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惨痛的教训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科技滥用的沉痛教训远不止这些,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奥氧层空洞,水污染,海洋污染等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的挑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卢生的负面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3分)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自测试卷答案

  26.(16分)答案及评分细则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杭州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3分)

  (2)特征: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海外贸易发达;中心城市带动商业市镇兴起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域分工明显。(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在中国开工厂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马关条约》增开杭州商埠。(4分)

  (4)政治: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重视对杭州的政策扶植;杭州重视文化名城建设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

  历史原因: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交通便利。(6分,从三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7.(19分)答案及评分细则

  (1)趋势:从战国时代起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城市化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4分,每点2分)

  (2)特点:市镇是一地的商贸中心,多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市镇的手工业发达;市镇的规模较大。(3分)

  (3)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

  (4)述:80年代人口流动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人口流动从乡村转移到小城镇。90年代人口从农村和内地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转移。(4分)

  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4分)

  28.(15分)答案及评分细则:

  (1)新航路的开辟。(2分)

  变化:打破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逐步连结为一个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4分)

  (2)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多半是由技工完成的,技术含量少(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影响: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分)

  (3)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猜你喜欢: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2.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测试题

4.高一下学期历史定时练习试卷

5.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37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