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生物>

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介绍(2)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一的生物复习提纲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简单

  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 高→低 √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 (DD或dd)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4.杂合子:( Dd)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杂交:DD×ddDd×ddDD×Dd

  6.自交:DD×DDDd×Dd

  7.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Dd×dd)

  8.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9.(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第1步:染色体数目为奇数,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

  第2步: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

  第3步:有同源染色体,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为有丝分裂

  4.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果蝇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第三节伴性遗传

  1.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2.[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①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②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在隐性遗传,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行: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双螺旋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4判断核酸种类(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C=G,则为双链DNA;(3)如有T且A≠TC≠G,则为单链DNA;(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第3节DNA的复制

  1、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②、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

  ③、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④、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⑤、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①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②.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③.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

  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是基因、DNA的载体

  2.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3.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分子中U+A(或C+G)相等。

  4、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是双链DNA碱基数目的1/6。


猜你感兴趣:

1.高中生物核酸知识点梳理

2.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大全

3.2018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

4.高中的生物复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5.高中生物学习知识点总结

377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