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测试

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测试

时间: 舒雯911 分享

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测试

  多做一些其他学校的考试题可以增长自己的眼界,使你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17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攀缘 以德抱怨 沏茶(qī) 蓊蓊郁郁(wěng)

  B.肄业 艰苦备尝 镌刻(juān) 怙恶不悛(quān)

  C.房檩 贸然从事 敛裾(jū) 扪心自问(mēn)

  D.纱绽 纵横捭阖 框架(kuàng) 蝇营狗苟(yí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学期伊始,校长王恩哥在开学典礼上对北大刚入校的莘莘学子的一番勖勉,让他们热血沸腾,感慨良多。

  B.想当初自己兴致勃勃去“精典书店”买下这套书,本想回来好好阅读,哪想到作业一多,便把它束之高阁。而今,书上已布满灰尘了。

  C.考上了巴蜀中学,她止不住心中的喜悦。爸爸告诫她说:“你要好好珍惜,巴蜀不仅有很好的硬件设备,还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你一定要对他们不耻下问,努力提升自我。”

  D.在第30届全国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3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6位同学获金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骄人成绩是教练宋晓宇老师三年来倾力投入的结果。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华语电影的名导演来说,2014年堪称崩盘之年。几乎所有名导的新作都遭遇了市场和口碑的重创。在拍摄了过度夸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情绪混乱的《三枪》之后, 。对艺术电影的苛责,以及对张艺谋习惯性的求全责备,让《归来》昙花一现就迅速地被遮蔽了。

  ①他选择带着枷锁跳舞的““””题材《归来》

  ②虽然《归来》得到了众多国际电影巨匠的肯定,国内仍是一片骂声

  ③张艺谋开始找回自己,回归早期《秋菊打官司》的真诚与淳朴

  ④可惜的是,中国观众已经将骂张艺谋视为一种习惯,甚至是时尚

  ⑤这部反思之作,从历史担当到艺术手法,都凸显了张艺谋返璞归真的诚意和责任感

  A.③①⑤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⑤④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4-6题

  慢阅读

  当今的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如同骇客,正在接管自己的大脑。你几乎丧失了自主性,几乎没有一分钟不被移动通讯和网络信息所干扰,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哪怕是安安静静地读书片刻。为了应对这样的危机,一股“慢阅读”的小众社会运动渐渐兴起。

  “慢阅读”是由“慢食”运动催生的“慢运动”的一部分。1986年,一位意大利人为反对麦当劳在罗马开业,创立了“慢食”来对抗“快餐”,并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运动。其基本哲学,就是捍卫传统烹饪方法,并在食品的生产、供应等方面也回归传统。具体到“慢阅读”,就是要暂时与网络媒体隔绝,拿着纸质的图书细嚼慢咽,没有任何完成任务的考虑,读到哪里算哪里,从阅读中享受快乐。这些慢读者声称:自从回归这种传统阅读后,精神更为集中,焦虑大大缓解,思考深化,并更善于倾听,更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

  不过,对传统阅读的威胁不仅仅来自网络。教育竞争的白热化,往往使阅读越来越具有功利性。我在对准备留美的中国学生进行英文阅读教学时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学英文根本不关注内容本身,而是在应试压力下的“搜索”。他们一目十行,碰到生词就立即到网上查找,哪怕这个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解释不通也不会质疑。许多高分学生从来都不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却有一大堆如何跳过某些部分、然后勾对选项的技巧。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也主张“慢阅读”,只不过是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如今,研究性的阅读已经很难离开网络,甚至必须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编织型阅读”。我在教学中告诉学生,阅读需要“搜索”,但“搜索”不仅是为了看到几个关键词,而是要知道怎么利用网络找到与正在读的文本相关的资料,用以编织成比这个文本更为丰富的思想图案。这一切,都首先要慢。认识一个词其实是一个思考过程。我们要好好体会这个单词的各种意思和例句,体会各种意思之间的连接,有时要不惜花很长的时间阅读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参考文献。这样不停地“编织”,才能完整地认识一个词,包括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劝所有的人,在这个繁忙喧嚣的时代,给自己的心灵留下足够的时间,每天至少拿出半个小时,找本有价值的纸质书,远离手机、网络、电视、电话,静心细读,感受一下心灵充盈了多少。一旦学会了慢,打好了传统阅读的基础,就可以把网络为我所用,对任何事实、结论,进行交叉检验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会阅读的乐趣。

  (有删改)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慢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慢阅读”是在西方主流社会中逐渐兴起的力图恢复人的自主性的社会运动。

  B.“慢阅读”是一种主张拿着纸质图书漫无目的地细嚼慢咽的传统的阅读方式。

  C.“慢阅读”有助于人们集中精神,消除焦虑,深入思考,更能促进相互间的交流。

  D.“慢阅读”的威胁不仅仅来自网络媒体,还有已呈白热化的教育竞争。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编织型阅读”是一种并不排斥利用网络手段来进行研究的“慢阅读”。

  B.绝大多数准备留美的中国学生阅读英文时一目十行,所以对内容根本不关注。

  C.在英文阅读测试时,不仅需要“搜索”关键词,还要不停地“编织”思想图案。

  D.阅读完纸质书后,需要利用网络进行检验,才能对内容进行深入地思考。

  6.在这样一个万事都趋于“速度化”的时代,作者所倡导的“慢阅读”是否不合时宜?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陈仲躬

  唐天宝中,有陈仲躬家居金陵。仲躬好学,修词未成,携数千金,于洛阳清化里,假居一宅。其井甚大,常溺人,仲躬亦知之。以靡有家室,无所惧。仲躬常习学不出。月余日,有邻家取水女可十数岁,来于井上,则逾时不去,忽坠井而死。井水深,经宿,方索得尸。仲躬异之。闲日,窥于井上,忽见水中一女子,以目仲躬,凝睇之际,以红袂半掩其面微笑,妖冶之姿,出于世表。仲躬神魂恍惚,若不支持。乃叹曰:“斯为溺人之由也。”遂不顾而退。

  后数月炎旱,此井水不减。忽一日水竭。清旦,有人叩门云:“敬元颖请谒。”仲躬命入,乃井中所见者。其装饰鈆粉,悉时制耳。仲躬与坐,讯曰:“卿何以杀人?”元颖曰:“妾非杀人者,此井有毒龙。自汉朝绛侯居于兹,遂穿此井。洛城内有五毒龙,斯其一也。缘与太一左右侍龙相得,每为蒙蔽。天命追征,多托故不赴集。好食人血,自汉以来,杀三千七百人矣。某乃国初方坠于井,遂为龙所驱使。为妖惑以诱人,用供龙所食。甚于辛苦,情所非愿。昨为太一使者交替,天下龙神尺须集驾。昨夜子时,已朝太一矣。兼为河南旱,勘责三数日方回。今井内已无水,君子诚能命匠淘之,则获脱斯难矣。若然,愿终君子一生奉养。世间之事无不致。”言讫,便失所在。

  仲躬即命匠,命一亲信,与匠同入井。嘱曰:“但见异物即收。”至底唯获古铜镜一枚,阔七寸七分。仲躬令洗净,贮匣内。焚香以奉之,斯所谓敬元颖也。一更后,元颖忽自门而入,直造烛前设拜。谓仲躬曰:“谢生成之恩,照浊泥之下。某昔本师旷所铸十二镜之第七者也。贞观中,为许敬宗婢兰苕所坠。以此井水深兼毒龙气所苦人入者闷绝故不可取遂为毒龙所役。幸遇君子正直者,乃获重见人间耳,然明晨内,望君子移出此宅。”仲躬曰:“某已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元颖曰:“但请君子饰装,一无忧也。”言讫,即无所见。

  明旦,忽有牙人叩户,兼领宅主来谒仲躬,便请移居,并夫役并足。未到斋时,前至立德坊一宅中。其大小价数,一如清化者。后三日,其清化宅井,无故自崩。兼延及堂隅东厢,一时陷地。仲躬后文战累胜,为大官。有所要事,未尝不如移宅之效也。其镜背有二十八字,皆科斗书。曰:维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于首阳山前白龙潭铸成此镜。千年在世。于背上环书,一字管天文列宿。于鼻四旁题云,夷则之镜。

  (选自《太平广记·博异志》有删改)

  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邻家取水女可十数岁 可:大约

  B.遂不顾而退 顾:回头

  C.但见异物即收 但:如果

  D.直造烛前设拜 造:前往

  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此井水/深兼毒龙气所苦/人入者闷绝/故不可取/遂为毒龙所役。

  B.以此井水深/兼毒龙气/所苦人入者闷绝/故不可取/遂为毒龙所役。

  C.以此井水/深兼毒龙气所苦人/入者闷绝/故不可取/遂为毒龙所役。

  D.以此井水深/兼毒龙气所苦/人入者闷绝/故不可取/遂为毒龙所役。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有一个叫陈仲躬的书生,虽然好学,却因为诗赋没有成就,带着数千金来到洛阳清化里,居住在一所宅院里。

  B.院中有一口井,常有人溺毙于此。就在陈仲躬住进来之前,邻居家的姑娘也坠井而死。陈仲躬闲暇时来到井边,见井中有个妖冶艳丽的姑娘对着他笑,差点不能自持。

  C.敬元颖来拜访陈仲躬,被陈责备。敬元颖道出毒龙杀人吸血的原委,并请求陈仲躬趁着毒龙去朝拜太一神君的空隙救自己。

  D.敬元颖其实就是井中的那面铜镜,为当年师旷所铸。陈仲躬助她脱离了井底的污浊,她便帮陈仲躬以文取胜并做了大官。

  四、(本大题3小题,共24分)

  10.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某乃国初方坠于井,遂为龙所驱使。为妖惑以诱人,用供龙所食。(5分)

  (2)某已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5分)

  11.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诗中描写飞鸟这一意象有何作用? (4分)

  (2)诗歌最后一句风格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句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12.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为民生而苦闷忧虑的两句诗是:“ ,

  。”

  (2)刘兰芝在《孔雀东南飞》中表明自己对爱情不会改变的比喻句是:“ ,

  。”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否定老庄“齐生死”观点的句子是:“ ,

  。”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紫罗兰手镯

  高建新

  ①奶奶在弥留之际把她的手镯交给了水姑她妈,说水姑这孩子最乖巧,就传给她。水姑赶到家时,奶奶已经上路了。奶奶的丧事办完了好几天,水姑她妈还把手镯紧紧揣在口袋里,盘算着,这手镯到底要不要送给水姑,是不是应该把它送给儿子呢?奶奶有八九个孙儿孙女,唯独最疼爱水姑了,老人家过世时已经九十有余,中风躺床上三年了,儿孙们都确实是忙,水姑是小公务员,其实也忙,但偷空就回去看望,甜的咸的总会带回去,塞在奶奶的床头,所有的儿孙都是奶奶帮着带大,看着他们长大的,可奶奶感觉水姑最有情有意有良心,吃亏赚钱从不计较。她对孙辈们就说过,将来最有出息的就是水姑娘,不信试试我的嘴!

  ②再说那手镯的事儿,听奶奶说,那手镯是不知传了几代人的宝物,是奶奶过门那天,婆婆亲手交给她的。奶奶婆婆的上辈是果农,在常州北靠近长江的鸡登山一带,种植大片的水犁和水蜜桃果树,也许家业兴盛,才会拥有这样贵重的东西。现在,水姑妈把手镯捂在口袋里快要发烫了,到底送给谁,还没有一个决断。

  ③这天,大娘正儿八经令一双儿女回家,从一个布包里里三层外三层解开,一枚淡紫色剔透明亮的手镯映入眼帘,姐弟俩一看,那就是奶奶爱不释手戴了一辈子的镯子。大娘正襟危坐道,今天叫你们回来,就是为了这个传家宝贝。奶奶临别前,特地嘱咐要送给水姑的,但我思前想后,十分为难。这是我的婆婆交给我这个儿媳妇的,我也应该把它传给我的儿媳妇。手心手背都是肉,女儿你不要动气啊,你已经出嫁,这东西就不给你了,因为这是传家宝。 “老娘,那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你看咋办就咋办,我没有意见……”水姑一句话还没讲完,妈就把手镯递给了儿子。土根十分高兴,把镯子往裤袋里一塞,说,妈,就这点事,也不用叫我特地赶回来啊,我还要赶紧回家呢!

  ④土根从老家出来,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到市中心的珠宝店,他想请店里的师傅看一看,这手镯到底值多少钱。老师傅拿起放大镜对准手镯,先是眼睛一亮,接着眉头就皱了起来,说道,它的材质差不多等同于一小块优质花岗岩石。土根怏怏离去,不日便将手镯还给了老娘,说,只值一百元的东西,你还是给我姐算了,这样既圆了奶奶的心愿,还不伤和气。老娘无话可说,转身就把镯子给水姑。水姑原是没什么想法的,这样一来,就有点生气了,早点不给,不值钱了,再拿来“现眼宝”,我又不是捡垃圾的。但又一转念,就算弟弟“年幼无知”,也不可与老娘斤斤计较啊。再说了,它总是奶奶用过的东西,没有金钱价值,也有纪念意义,于是就收下了。

  ⑤与水姑同住一个单元有个在博物馆工作的年轻人,不知从哪听说了手镯的事。那天,他主动上门,自我介绍后,请求看一看东西。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哪里会有这种深紫色完美无瑕的翡翠手镯啊,看上去似真似假,吃不准。他说这样吧,过几天,馆里为了鉴定几件稀世文物,特地要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过来,到时可以送给他们过目。

  ⑥ 那天,一位鬓髯苍苍犹如仙翁般的老人接过手镯,只一瞧,便啊的一声,捧着它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只听他口中叹道:“天赐我也,天赐我也……”

  ⑦原来这位老专家,对这枚手镯已经寻觅了两个朝代半个多世纪,而今天得来全不费功夫。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来到常州,在鸡登山桃园,只见仙桃满枝,有个嫔妃看着眼馋,路边守园的果农老大爷见状,叫她现摘现吃,不必客气,那嫔妃饱了口福,感激万分,就随手探下手腕上一只手镯,送给了大爷。从此,它流落在民间,故宫现仅存一只。

  ⑧此刻,老翁还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不知所云。水姑一激动,也在老者身后趴了下来,且连磕响头……

  (有删改)

  13. 怎样理解文中“一位鬓髯苍苍犹如仙翁般的老人接过手镯,只一瞧,便啊的一声,捧着它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这句话的含意。(2分)

  14. 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水姑这一艺术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5. 第7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6. 这篇小说情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7. 文章以省略号结尾用意何在?得知紫罗兰手镯的价值后,水姑会怎么处理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8. 下面一段话共有5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愿意。(4分)

  ①老重庆的烤火盆是以生铁铸就形状如钹带有盆沿架放在木制框架上的圆形器物。②使用的燃料是人工烧成的青杠一类的木炭,本埠称之为桴炭或杠炭。③桴炭有此妙用,遂成为日用品出售。④小贩们挑着两筐桴炭沿街叫卖,婆娘们讨价还价,成了初冬时节的一道风景。⑤旧时文人写作时,将火盆置于脚下,因心无旁骛,常发生烧糊鞋子之事,被同仁引为笑谈。

  (1)有语病的句子是: (只填序号)(2分)

  (2)针对语病的修改: (2分)

  19.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5个短语概括“地热辐射采暖”的优点。(5分)

  地热辐射采暖是一种新型采暖方式。它将盘管系统暗埋于地面饰材下,可省去安装暖气片和暖气管道所占的空间。地下热水、工业余热、供热管网、家用供热源等都可成为它的热源。它通过地面向室内辐射散热,让暖从脚下起,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高度内,水份散失少,克服了散热器采暖带来的口干舌燥等不足。室温由下而上梯度分布,天花板温度最低,空气几乎无上下对流,节能幅度大约是20%,如果采用分区温控装置,节能幅度可以达到40%。碳晶地暖等理论使用寿命可在50年以上。目前,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超过50%的新型建筑中都采用了地热辐射采暖。

  地热辐射采暖的优点 、 、 、 、

  20. 有人认为校刊《巴蜀风》的刊名太平淡,没有特色,请仿照示例,为它重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5分)

  示例:

  刊物名:《嘉陵水滴》

  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神,柔情的嘉陵水滴,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刊物名: (1分)

  理由: 。(4分)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绘画里凡是画亭子的地方,一定是景观最好的地方,绝对不是随便添加上去的,因为这个亭子表示说: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

  停下来吧!去倾听自己要听的东西,做回自己,回到生活本身,发现无处不在的美。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2017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 B(A以德报怨C扪心自问ménD纱锭)

  2. C(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这里是向老师请教,对象错误)

  3.答案:A

  4.D(A“主流社会”是指绝大多数人所奉行的社会,与“小众”不符。B偷换概念,“漫无目的”不同于“没有任何完成任务的考虑”。C“消除忧虑”错。)

  5.A(B因果倒置。C“英语阅读测试”属无中生有。D结论过于绝对。)

  6.不是。(1分)当今社会,人们喜欢借助网络进行快餐式地阅读,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把尽量多的信息吞到肚子里去,此种“速读”已使得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异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2分)“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有助于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的读书性格,从而在文字中寻觅阅读的真正乐趣和意义。(2分)

  是。(1分)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惜时如金,很难有时间慢下来静静地阅读;(2分))借助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大量阅读信息,有助于人们阅读量与质的快速提高。(2分))

  7.答案:C(但:只要) 8.答案:D

  9.答案:B(在陈仲躬住进来月余,邻家姑娘坠井而死)

  10.(1)我是国朝初年坠入井中的,被这条毒龙所驱使。为作出妖媚的样子来引诱人坠入井中,供它吸食(乃1分,为所1分,妖惑1分,大意2分)

  (2)因为我已用钱将这所宅院租赁下来了。现在马上要搬出去住,我用什么来获取安身立足之地呢(僦1分,何以1分,措足1分,大意2分)

  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个叫陈仲躬的书生,家住金陵。陈仲躬非常好学,但因为赋诗、写文章一时没有成就,便带着几千金,来到东都洛阳清化里,租一所房屋住下。这所房屋庭院中有一口井,很大,经常淹死人。陈仲躬知道这件事情,因为没有家室住在这里,无所惧怕。陈仲躬住进这座院落后,总是关在屋中学习,足不出户。邻家有一个女孩,约十几岁的样子,来到院中井边来提水,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忽然坠入井中淹死了。井水很深,隔了一宿,才将尸体打捞上来。对女孩落井淹死,陈仲躬觉得有些可疑。一天闲时,他来到井边,探头向井下窥望,忽然看见水中出现一个女子,用眼睛看陈仲躬,凝视之际,用红袖半掩脸面向他脉脉含情地微笑。妖媚妖冶,超出一般的女人。陈仲躬看得心动神迷,魂移魄惑,似乎都按捺不住了。不由得叹息地说:“怪不得呢,这就是女孩落入井中淹死的缘由吗!”于是不再看井中的妖媚女子,转身回到屋里。

  过了几个月,天炎热大旱,但是院中这口井里的水,一点也不见减少。忽然有一天井水突然干涸。一清早,有人敲门说:“敬元颖请求拜见相公。”陈仲躬让来人进屋一看,乃是那天在井中见到的那个妖丽女子。她的妆扮,全都跟洛阳城中的女人一样。陈仲躬让这位女子坐下,责问道:“你为什么要诱杀人呢?”敬元颖回答说:“我不是杀人的人。这口井中住有一条毒龙。自汉朝绛侯住在这里,掘成这口井,这条毒龙就住在井中。洛阳城中有五条毒龙,它是其中的一条。因为它同太一神左右的侍龙处得很好,因此常常被它欺骗。上天征召它,多数时候找个因由不去赴集会。这条毒龙喜爱喝人血。自汉朝以来,它已经吸食了三千七百多人的血啊!我是国朝初年坠入井中的,被这条毒龙驱使。作出娇媚的样子来引诱人坠入井中,供它吸食。很是辛苦,也不是我情愿这样干的。昨天,是太一神使者交接班的日子,天下龙神都得集驾到太一神那里。昨天夜里子时,各位龙神已经朝拜太一了。但是,河南大旱,太一神让群龙考察三五天才放它们回来。现在井内已经没有水啦。如果你能诚心让工匠下去淘井,就可以让我摆脱这条毒龙给我的苦难啊!果真如此,我愿终生侍奉公子。世间上的事情没有办不到的啊!”说罢,便不见了。

  陈仲躬当时就让一工匠下井去淘,并派一名亲信仆人一块儿下到井底,嘱咐说:“到井底后,见到特殊的物件就将它取上来。”这位仆人随工匠下到井底后,只拣得一面古铜镜,宽七寸七分。陈仲躬让仆人将古铜镜用水洗净,放在匣子里,焚香敬奉它。这面古铜镜就是敬元颖啊!当夜一更后,敬元颖果然从门外走进屋来。一直走到香烛前下拜,对陈仲躬说:“感谢你搭救我的大恩,使我脱离了在井下照着污泥的苦差使。我原本是昔年师旷所铸的十二面铜镜中的第七面。贞观年间,是许敬宗的婢女兰苕将我坠入井中。因为这井的水特别深,又有毒龙吐出的毒气,下到井底的人都被闷死,因此没人将我捞取上来,就为毒龙所使役。幸亏遇到你这样正直的人,才得以重见人间啊!然而,明晨以内,望搬出这所房子。”陈仲躬说:“我已用钱将这所宅院租赁下来了。现在马上要搬出去住,我用什么来获取安身立足之所呢?”敬元颖说:“现在就请你整理行装,什么忧虑也不要有。”说完,立时不见了。

  第二天早晨,忽然有一个买卖的中间人来叫门,领来一位房主来拜见陈仲躬,并请他立即搬家。外面车马夫役都准备好了,未到正午就来到立德坊的一所宅院中。这所宅院,大小和租金跟清化里那所宅院一样。过了三天,陈仲躬原来住的清化里那所宅院的水井,无缘无故地自行崩塌,牵延到东侧的厢房,一时间地都陷下去了。这以后,陈仲躬赋诗、写文章,屡屡扬名,并作了高官。不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象当年搬家移居一样有人出来帮助。陈仲躬从井中得到的这面古铜镜,它的背面有二十八个字,都是蝌蚪文。是:维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于首阳山白龙潭铸成此镜。这面古铜镜已经在人世间有一千年啦。它背上的环书文字,一个字分管一个天文列宿,按照方位排列,在镜鼻四周题有四字:夷则之镜。大意是:平坦均匀的镜子

  11.答案:(1)化静为动,点活了画面;(1分)衬托了秋空的寥廓;(1分)以其独还巢寄寓作者的孤寂及浓厚的思乡之情(2分)

  (2)一洗前面断肠之哀怨,为全诗增添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2分)塑造了一个克服个人愁情而为国事奔忙、壮心不已的崇高形象。(2分)

  1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3.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专家的惊喜,侧面体现出手镯的价值。

  14.侧面描写。开头奶奶执意把手镯留给水姑及对水姑的看法侧面表现水姑善良孝顺大方不自私。

  正面描写: 3段水姑放弃手镯的一段语言描写体现水姑大度、不计较,4段末手镯又回到水姑手上后的心理描写,体现水姑善良、重情义。

  对比。二三段把水姑的行为和大娘、水根的自私虚伪对比,表明水姑大度、善良、有情义。

  (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15.补叙手镯来历,点出其珍贵身份;照应前文第2段,使文意完整;丰富并深化文章内涵,传家之宝升格为国宝。

  16.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奶奶留手镯给水姑,水姑妈偏爱儿子却把值钱的手镯给水根,水根欣喜去鉴定却发现手镯不值钱而放弃,还给水姑;水姑本已仅把它当作纪念之用却因老专家鉴定让手镯价值连城。

  17.用意:耐人寻味,余味无穷。只重钱财不重情义的水根落了一场空,有情有意的水姑终得老天眷顾,讽刺水根赞赏水姑,不言自明。(3分)

  参考答案一:捐献给国家。(1分))

  理由:水姑本是一个对钱财处之淡然之人,奶奶传手镯给水姑,就是因她不计较,而在水姑妈把手镯给水根的问题上,她大度地放弃,在水根因手镯不值钱还给她后,她也不计较收下。故宫手镯仅余其一,她的捐献是圆老专家的梦,因此,当得知此物之价值后,在惊喜之余,她很可能会捐赠给国家。(3分))

  参考答案二:留作传家宝(1分)

  理由:手镯本就是家里传了几代的;水姑孝顺奶奶,当知道手镯不值钱时也毅然收下做纪念;手镯值钱了,她自然会更加珍爱奶奶留下的宝贝;文章结尾处,当得知此物价值时,她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也许是在感激奶奶对她的厚爱吧。(3分)

  18.答案:③修改:遂成为被出售的日用品。

  19.答案:①节约空间②热源广泛③温暖舒适④节能省钱⑤寿命长

  20.【答题示例】

  刊物名:《巴山夜雨》

  理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是缠绵勃发的诗情,夜雨是滂沱无尽的才思,婉约的巴山夜雨,催生出巴蜀儿女的不倦创造力。

  《朝天阙》

  理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朝天阙展示我巴蜀豪情,朝天阙体现我巴蜀雄风,高迈的朝天阙,昭示我巴蜀才子的文思泉涌。

  刊物名:有深意或喻意。(1分)理由:先引刊物名出处,(2分)再说明选择这一词语的用意。(2分)

  21.作文参照高考

18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