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美学论文,入选北京版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1、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其实,对于艺术品来说,它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在半个多月前,这座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珍品——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声中轰然倒下,从我们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这是上个月拍回来的乐山大佛,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庞大的身躯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其他腐蚀物,面目已经模糊。

  还有这座胜利女神雕像,被发现时,它的高贵的头颅已经不知去向。

  还有就是这座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时,她的秀丽的双臂已经残缺。为了区别于其他众多的维纳斯雕像,人们习惯上把她称为“断臂的维纳斯”或“米洛斯的维纳斯”。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的炮火是无情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是无情的。但这世界毕竟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人们,于是人们一方面加强保护,一方面对已遭毁坏的艺术品加紧修复。

  这其中就有许多人一直试图为维纳斯的断臂复原,要为她重新安上那残缺的双臂。然而,一百多年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复原的方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满意。维纳斯的双臂到底应该是怎样摆放的,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谜。同学们都是正处在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龄,在这节课开始前,不妨也来想象一下,为揭开这个谜而提供一个方案。

  2、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断臂维纳斯的形体及其有关传说,展开想象。

  2.想象完毕,请三位学生谈谈心目中的“完整的维纳斯”。

  3.教师总结: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来看课文的第五段,其实还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

  4.学生齐读第五段开头三句。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引导:我相信,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维纳斯。于是在场争论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反对为维纳斯复原的做法。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们认为,对维纳斯而言,无情的历史,偶然的毁坏,恰恰成全了维纳斯,使她成为了人类艺术宝库中不可或得的珍品。这是一个很大胆、很特别的观点。作者这个看法的建立基础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对这个观点的完整表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

  2.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

  3.学生默读完毕,找到答案,回答:作者是“以艺术的名义”反对对维纳斯所进行的任何复原工作的,他认为维纳斯“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4.教师引导:“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不知大家读着这句话时,心中有没有产生疑问。

  5.学生研读这句话,寻找问题。发现:文章的这一中心句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二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四.引导学生研究探讨问题:

  1.教师引导:课文其实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除了我们已经看过的一、二、五段外,三、四段是在谈论第一个问题的,六、七段则是谈论第二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四个段落快速找出你认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语句。

  2.学生快速浏览,划出语句。然后回答。

  3.根据学生的疑难语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讨论完毕,每组派代表发言。

  5.教师总结。

  6.教师引申:听了同学们对“断臂维纳斯”艺术的分析,我倒突然有了许多感悟,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一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的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艺术的完整”;二是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这也就是艺术上“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感谢同学们,也感谢这位日本的作者,让我们懂得了这些最基本、但又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艺术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这节课一直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歌颂残缺,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即艺术上的残缺都是值得提倡的。这到底又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课后联系课文,思考: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但是否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你认为艺术的残缺需要什么条件?

  2、米洛斯的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臂原来是什么姿势?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解说:这个练习不是考据,而是想象。因此,天马行空,写出你独有的创造力来。读一些古希腊或者罗马神话,让想象符合传说中的某些情节,这很好。不拘泥于神话传说,把维纳斯放进现实生活甚至神奇未来,也不错。)

  3、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研读有关历史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说:的确,这个半裸的女性雕像,虽然优美、健康、充满活力,可是并不给人柔媚或肉感的印象,它的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她不是他人的奴隶,所以无须故意取悦或挑逗别人;她也不想高踞于人们之上,故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感。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2.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4.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5.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

25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