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一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设计(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设立的目的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做作、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愿望

  相同 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学以致用】(2009•全国卷•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材料体现自治机关在国务院授权下,依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行政法规,②③符合题意。自治机关包括政府和人大,①错误,④对自治机关自治权表述不全面。

  答案:B

  【迁移训练】2010年1月16日,x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通过了《关于出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细则》。x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制定《关于出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细则》,是在行使

  A.立法自治权 B.独立立法权 C .经济自治权 D .文化管理权

  解析:在我国,立法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本题容易错选B项,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但立法自治权不能等同于立法权。

  答案:A

  【课后提升演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4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自治区政府 B.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国家统一

  答案:D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乡政府、镇政府、自治州和自治区政府 B.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C.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

  D.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答案:B

  3.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 ④民族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B.自治权

  C.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D.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B

  自1947年在内蒙古成立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起,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模范地开创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充分印证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据此回答5—6题。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内蒙古在我国能够最早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是因为

  ①蒙古族在长期奋斗中与我国其他各民族形成紧密地相互依存关系 ②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 ④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蒙古族相对聚居的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分布得现实状况,③项观点错误,含③的选项均应排除,故答案选B。第4题,题目要求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②④项观点正确,故答案选B。

  答案:B

  6.内蒙古自治区能够模范地开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

  ①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 ③使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④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项讲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原因,③项讲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均不合题意。

  答案: B

  7.中国现在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长官都是由少数民族担任,在自治机关的有关部门都必须尽可能的配备少数民族干部。这说明

  ①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民族区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材料中内容反映了我国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依法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①②③项符合题意,故选答案选C。④项中“根本原则”说法错误。

  答案:C

  8.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坚持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①维护国家统一 ②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③促进现代化建设 ④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9.辨析: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本题属于缺乏条件型辨析题,在作答时首先肯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然后补充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条件,即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的支持。

  参考答案:该观点是片面的。

  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⑵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还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团结原则。

  ⑶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需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还需要国家、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帮助。

  10.材料一:最近,《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保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促进了5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维护了我国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60年的实践充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的好政策、好制度。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30年辉煌成就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的好政策、好制度”?

  (2)运用有关民族知识,简要说明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经济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政治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实际是要求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注意题目的知识限定——民族知识,解答本题可以从处理民族关系原则、政策、民族关系、国家扶持、发达地区帮助等方面分析。

  答案:(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各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平等权利和利益,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2)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把国家的扶持、发达地区的帮助与少数民族地区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艰苦创业结合起来。
看了“高一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设计”的人还看了:

1.思想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

2.思想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案(2)

3.高一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学案

4.高一政治必修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期末练习试题

5.高一新课标政治《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

259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