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一政治必修一课后练习及答案(2)

高一政治必修一课后练习及答案(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一政治必修一课后练习及答案

  【解析】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①符合题意。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②错误。兼顾效率与公平,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符合题意。消除收入差距是平均主义的错误观点,④错误。

  【答案】 C

  6.(2014·成都期末)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精神及中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大部分省市逐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体现了(  )

  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③只要公平的分配,就能提高经济效率

  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趋向合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说法正确。这样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④符合题意。效率是公平的基础,②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答案】 D

  7.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流,就应(  )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②虽然对于推进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不是从分配制度角度分析的,所以不选。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④正确。

  【答案】 D

  8.(2014·海南高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既扩大了农民的财产权,又能够增加收入,A项符合题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并没有扩大财产权,B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没有扩大财产权,C项不符合题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不会改变土地所有权,更不会增加农民收入,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9.下列对张某家庭月收入的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

  张某家庭月收入情况统计

  张某在一家

  股份合作制

  企业工作 妻子在某

  外商独资

  企业工作 女儿在某

  民办学校

  当教师 存款利

  息收入

  月收入 3 000元 4 000元 3 600元 400元

  ①按劳分配收入3 000元,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7 600元

  ②按劳分配收入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3 600元

  ③属于劳动收入的有10 600元,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有400元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10 600元,财产性收入400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故张某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外商独资企业属于私有制经济,其妻子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民办学校属于私有制经济,故张某女儿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据此判断,①正确。存款利息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其他都是劳动者劳动所得,③正确。

  【答案】 C

  10.(2014·东莞质检)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2013年全面推行,通过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由主管部门依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以及风险等因素,确定分配办法和收入水平,目的在于改变事业单位日趋严重的人浮于事作风,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表明(  )

  ①维护公平对提高经济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 ②国家力图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为了提高效率 ④提高社会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是为了改变平均主义,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体现了公平对效率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1.(2014·豫东、豫北十校模拟) 由于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B市在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B市力争善待每一个来该市的人。为此,该市2014年推出了居住证改革,将通过居住证在这些保障服务方面改善外来人员的待遇。这一举措

  (  )

  ①体现了公民权利的至上性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缩小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公民权利的至上性,也没有涉及城乡收入分配问题,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通过居住证在这些保障服务方面改善外来人员的待遇,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答案】 D

  12.(2014·潍坊模拟)主席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再分配中国家可以(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加大对失业补助的财政支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政府参与的分配,②④符合题意;①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排除;③属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排除。

  【答案】 C

  13.某企业有员工270人,陈先生是该企业的所有者并自任总经理。2013年年底该企业报表中包括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项目 原材料 机器、设备、

  厂房折旧 专利费 工资、

  津贴 税款 土地

  租金 利润

  费用 1 800 135 1 900 1 350 110 9 243

  注:在工资、津贴中,管理人员(总经理和部门经理)5人,薪金共450万元;技术人员9人,年薪430万元;工人和职员256人,工资、津贴共468万元。

  (1)材料中有哪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你对该企业的分配方案有什么看法?

  【解析】 第(1)问,根据表前说明可知该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再根据表中所列相关项目判断属何种生产要素,还要根据表注工资类别进行分类。第(2)问主要是根据表注中各类人员的薪资数目、人数进行比较,一分为二地分析其分配方案的优缺点即可。

  【答案】 (1)专利费——技术要素,租金——土地要素,陈先生收入——资本要素,管理人员收入——管理要素,技术人员收入——技术要素,工人和职员收入——劳动要素。

  (2)①收入分配方式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②该企业的分配方案明显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倾斜,体现了效率优先。③工人和一般职员的收入偏低,有失公平,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应当考虑区分不同的岗位责任,兼顾分配的公平。

  1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生

  产总值

  (亿元) 300 670 340 903 401 513 473 104 519 470 568 845

  财政收

  入 (亿

  元) 61 330 68 518 83 101 103 874 117 253 129 143

  社会保

  障和就

  业支出

  (亿元) 2 761 3 401 4 503 4 715 5 753 6 550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析】 设问有两个层次。第一层要求回答材料反映的信息,题型是图表题,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旨,第二步是看图表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第三步是看注释,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图表信息。解读图表时,可以先对图表信息进行纵向比较,得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然后横向比较城乡居民间的差异,最后分析注释所反映的信息。第二层,回答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实质上是回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针对图表反映的信息和问题,可从发展经济、完善制度、提高比重、缩小差距,实现公平等角度展开。

  【答案】 2008年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收入分配不合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⑤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看了<高一政治必修一课后练习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一政治必修一选择题及答案

2.高中政治必修1第五课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3.2015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4.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5.高中政治必修1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287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