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2)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

  21.随着“互联+”的发展,近年来建立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手机打车应用市场快速发展,手机打车软件公司推出各种针对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优惠和补贴措施。打车费用的降低,吸引了广大民众纷纷采用打车软件叫车出行。下列对手机打车软件叫车这一消费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有 ()

  A.打车软件与智能手机是互补商品,打车软件使用量与智能手机的需求量呈正相关

  B.“互联+”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拉动了手机应用市场的发展

  C.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发展和打车费用对民众的影响反映供求双方互为前提,此消彼长

  D.采用打车软件叫车出行是求实心理引发的健康消费行为

  22.百年老店“全聚德”开展了一项“适量点菜,吃完有奖”活动,倡导“够吃正好”的消费理念,对传统的“有吃有剩”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全聚德”倡导的这种消费 ()

  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符合求实心理

  ②是展示个性,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体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我国同时出现了粮食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现象,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 143.5万吨(12 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 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

  材料二: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价低1 000元,进口量同比增加20%,导致国内粮食库存压力增大,对我国市场形成巨大冲击,造成了农民“丰产不丰收”。

  (1)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分析粮价下跌对城市居民家庭和种粮农民的影响。(10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探讨我国农民“丰产不丰收”的原因。(10分)

  24.某校高一(2)班同学在学习“多彩的消费”时,以“村民的生活”为主题,在某村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了解到如下情况。

  情况一:该村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民们逐步富裕起来;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到了养老金,村民“舍得花钱了”。如今土草房变成了砖瓦房和楼房,家家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大多数家庭用上了电脑,装上了宽带,许多家庭购买了家用轿车。

  情况二: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讲起了排场:结婚时张家花了20多万元,李家非要超过他,花了30多万元,为此背负了高额债务。有些人花钱大手大脚,见别人买了,自己一定要跟着买,许多东西买来后很少使用。许多年轻人吃穿用追求名牌,满屋高档现代化家具,却不愿花几十元钱买一本书。

  (1)请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分析情况一中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2)结合情况二,运用所学知识对村民如何正确地消费提出自己的建议。(12分)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解析:材料中货币需求量增加20%,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12万亿元;因为实际流通货币量为15万亿元,因此货币贬值幅度为12万亿元/(1-X)=15万亿元,X=20%;原来标价为30元的商品,由于货币贬值20%,因此现在价格为30/(1-20%)=37.5元。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解析: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导致钢材市场需求下滑以及一些钢厂产能过剩,导致螺纹钢价格一路走低,说明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干肢不符。答案:B

  9.解析:生产某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商品供给数量会增加,C项符合题意。答案:C

  10.解析:2015年某企业生产的M商品20万件,价值总量为300万元,则每件为15元;2016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1/3,则M商品的价值量缩小1/3,则为每件10元;货币贬值20%,用贬值后的货币表示,则有贬值后的1元相当于贬值前的0.8元,贬值前的10元,用贬值后的货币表示则为12.5元;该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比去年增加100万元,则为400万元,产量为32万件,由原来的20万件提高到32万件,生产效率提高了60%。答案:C

  11.解析: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商品“有价无市”从根本上讲是由价格脱离了正常的价值导致的,D项观点正确。答案:D

  12.解析:“无酒不成席”,酒水与饭菜属于互补商品,饭菜仅收成本价意味着酒席价格下降,在此就餐更加实惠,故能吸引消费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答案:C

  13.答案:A 解析] 限量生产使其供不应求,价格就会走高,故A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厂家的做法提高了汽车的价值量从而带来汽车价格的升高,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

  15.解析: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答案:A

  16.解析:漫画反映出,当前部分生为在同学面前显摆而追求新潮,向名牌看齐,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答案:C

  17.解析:树立节俭风尚,体现了勤俭节约,绿色消费,③正确。破除“做事先论高低贵贱”“攀比之风”等陋习,体现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②正确。①④观点错误。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D

  20.解析:一般来讲,某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其需求量增加,A项错误;政府实施的惠民政策,对公交车的票价没有影响,B项与题意不符;在公交车票价不变的情况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对公交车的需求量会增加,D项正确;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

  21.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可以看出,打车软件与智能手机是互补商品,故打车软件使用量与智能手机的需求量呈正相关,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采用打车软件叫车出行是求实心理引发的健康消费行为,拉动了手机应用市场的发展,B、D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C中的“供求双方互为前提,此消彼长”是错误的,符合题目要求。

  22.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也没有体现绿色消费,故排除②③。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3.答案:(1)①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粮价下跌对城市居民的粮食需求量不会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5分)②由于粮价下跌,农民获利减少,种粮积极性下降,可能造成粮食种植减少,甚至影响粮食安全。(或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农民收入减少,会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5分)

  (2)①价格影响需求。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刺激了粮食进口,影响居民对我国自产粮食的需求,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5分)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粮食增产、进口粮食增加使得国内自产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影响国内粮食价格,造成了农民“丰产而不丰收”。(5分)

  24.答案:(1)①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该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4分)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减少了村民消费的后顾之忧。(4分)

  (2)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能为了撑面子而举债消费。(3分)②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商品,不能盲目跟风攀比。(3分)③要坚持精神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相协调。(3分)④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3分)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3.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

4.必修一政治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5.高三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6.2015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29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