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备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初三历史备考资料: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与1785年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发生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这一技术革新的发明及应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的范畴,具有广泛的规模,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它是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它不仅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和军事战略,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

  历史背景相同:统一前资本主义都已有了显着的发展。由于国家的分裂割据状态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所以迫切要求实现统一。

  统一都有一个中心:意大利是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德意志是以普鲁士为中心。

  都有中心人物:意大利是加富尔;德意志是俾斯麦。

  有共同的敌人:都要求排除阻碍统一的奥地利的干扰。

  统一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

  都达到了最后的目的:走上了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但都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

  德意志: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对内加强局势的严格控制,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实力;对外一方面依靠强硬的军事,武力解决问题,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

  意大利:在统一战争中除内因外,更多地借助于外国的帮助,主要是法国的援助,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最后完成统一。人民起义在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