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北京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是清朝政府签订的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2015历史《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会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

  2、“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者:美国

  (当德、俄、英、法、日等国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正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了维护和扩大本国在华利益,美国政府向英、俄、德、法、日等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2)时间:1899年。

  (3)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

  (4)评价:“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背景:19世纪末,列强肆意宰割中国的行经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促成了民族反抗意识的高涨。

  (2)口号:“扶清灭洋”

  (3)范围:山东、河南、直隶。

  (4)性质;下层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开始:1900年,英、俄、日、法、徳、美、意、奥八国以中国“内乱”(义和团运动)危及其在华利益为借口,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结果:侵略者攻陷京津,慈禧西逃。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等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签订。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主要内容

  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影响

  《辛丑条约》是《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清末新政

  1、清末新政的举措

  (1)举措: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

  (2)评价:这些举措,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2、“预备仿行宪政”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提出从改革官制入手,逐步厘定法律、广兴教育„„,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随后,成立“编制馆”,作为编纂官制的专门机构。

  3、“皇族内阁”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相继去世,不满三岁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迫于压力,清政府定于1911年先成立内阁。)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新内阁官制,组建所谓“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亲贵9人,其中皇族占7人,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清政府借立宪之名欺骗国人,企图实现专制集权的目的完全暴露。

32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