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会让你更好的把握核心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2016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2.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55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