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 礎鸿1124 分享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文期末考试是值得学生们关注的,如果你不上心地练习初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就会考得不理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0×3=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

  A、安塞(sài) 晦暗(huì) 冗杂(rǒnɡ) 羁绊(jī)

  B、没镞(zú) 斟酌(zhuó) 蕴藉丰富(yùn) 清沁肺腑(qīng)

  C、哨兵(shào) 菱角(línɡ) 满腔热忱(chén) 酒馔(zhuàn )

  D、连累(lěi) 髭(zī)须 洗漱(shù ) 剜(wān)心

  2、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盘缠 救济 勤谨 陷害 B、刺配 绵衣 缝补 暴响

  C、胳嚓 毡笠 应承 溯风 D、絮烦 吹撼 草帚 时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凭借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迅速蹿红的刀郎,鸡年隆重推出第二个专辑,在歌坛再兴巨澜,而圈内的一些“大哥大”、“大姐大”也安之若泰,表现出大度和容纳。

  B、乌克兰大选举世瞩目。其间,美国又一次施行“美元外交”以左右局势。广大选民实在不可理喻“山姆大叔”的这一行径。

  C、想起紧张的复习直至考试结束后有一个好好的寒假就在前面,我们已觉得了一点轻松。可是,我们的家长又有着他们的担心:孩子会不会久假不归?学习会不会止步不前甚至退步?

  D、生命遭遇吞噬,家园遭遇损毁,地震、海啸极大地危害着东南亚等地人民,而与人为善的义举也在全球形成热潮。“人与自然”的故事演绎得异常悲壮和感人。

  4、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 出头来。

  (2)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

  (3)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

  (4)又沉到水底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 出来。

  A、露 窜 冒 钻 B、露 驶 钻 冒

  C、钻 冲 冒 露 D、钻 窜 冒 钻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对某些组织或个人的高尚风格和先进事迹赞扬称颂的书信形式是 ( )

  A、表扬信 B、感谢信 C、祝贺信 D、慰问信

  7、下列不是小说三要素的是 ( )

  A、人物 B、情节 C、环境 D、地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习惯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谢贵方邀请,届时敝人一定光临。

  B、我们一定提供一流的服务,欢迎各位光顾。

  C、你们的服务态度很好,下一次我们一定惠顾。

  D、明天我到贵府拜访,你可要在家恭候哟。

  9、下列说法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一句是 ( )

  A、这凳子能坐三个人。 B、这凳子坐得三个人。 C、这凳子好坐三个人。 D、这凳子会坐得三个人。

  10、下列作品的作者依此是 (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劝学》 《师说》

  A 罗贯中 杜甫 韩愈 荀子

  B 施耐庵 杜甫 荀子 韩愈

  C 施耐庵 李白 韩愈 荀子

  D 高 鹗 杜甫 韩愈 荀子

  二、课本知识积累与语言综合运用(15分)

  11、文学常识积累。(4分)

  ①杜甫,字 ,唐代伟大的 诗人。

  ②《 》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中叶500余年的诗歌305首。

  ③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2、补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6分)

  ①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劝学》)

  ②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③ ,白露未唏。(《诗经•蒹葭》)

  ④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场景,会对漫画中的那位儿子说些什么?(2分)

  你会说:

  14、 综合性学习活动。(3分)

  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语言材料。请你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作修改。

  学校食堂因教师打饭窗口常常被学生挤占,贴出了这样一条告示:“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

  ① 告示中的“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有什么语义错误或语法错误?(2分)

  ② 这条告示应该修改为: (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3题(26分)

  (一)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气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选文有改动)

  15、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6、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3分)

  17、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3分)

  18、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分)

  19、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分)

  (二)百合花

  茹志鹃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

  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20.这是一篇有关战争的文章,作者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分)

  21.文中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死的?(3分)

  22.试分析文中“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3分)

  23.对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这句话是作者对“新媳妇”的指责,并流露出对她的讨厌之情。

  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勇敢的举动所感动,并为他的伤情而痛心。

  C、作者写“新媳妇”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D、文中的“百合花被”是全文的线索,“百合花”又象征了纯洁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4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4.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25.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②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⑤黑质而白章 ⑥吾恂恂而起 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

  26.下列各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蚯蚓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却能上吃泥土,下饮黄泉,这是齐心协力的缘故。

  B、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C、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却能吃到上面的泥土,饮到下面的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D、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吃到上面的泥土,饮到下面的黄泉,这齐心协力的缘故。

  27.这段文言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

  答: 。

  28.把这段文言文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示),归纳每层的大意,并把第三层的译文译成现代汉语。(前3问各1分,后一问3分,共计6分)

  第一层大意:

  第二层大意:

  第三层大意:

  翻译第三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全国人大常委、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的会长曾宪梓,当年创业时将叔父的用作生活费的6000元钱当作创办金利来领带厂的本钱,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家有多少钱?不得而知,只知道仅他给国家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捐款就逾6亿元。然而,就这样一个大富豪,在香港40年,居然没有到过夜总会、舞厅、卡拉OK,喝酒、赌博、抽烟等一样都没有“学会”,而他的用餐,则是酱干、半碗米饭、一个青菜、一小碟肉而已。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3=30分)

  1、答案:B、沁qin.2、答案:A(B“绵衣”应为“棉衣”;C“胳嚓”应为“咯嚓”;D“时晨”应为“时辰”。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6、答案:A7、答案:D8、 答案:B(“光临”“光顾”“惠顾”都是对对方讲的,“恭候”是对自己讲的)

  9、答案:A10、答案:B

  二、语文积累(10分)

  11、答案:1、子美 现实主义 2.《诗经》3. 答案:普通话

  12、答案:①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②天生我材必有用③蒹葭萋萋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13、答案略(2分)

  14、答案:①(2分)答:(1)语义上的错误:“打”字是多义词,有捶打、殴打的意思,也有买卖饭菜的意思(老师学生来窗口打饭,就是买饭菜的意思;食堂窗口打饭给老师和学生,就是卖饭菜的意思)。多义词容易造成误解。(2)语法上的错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打饭菜给老师学生,“打”这个动词带上了两个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饭菜”,一个是间接宾语“老师学生”,这条告示省略了直接宾语,容易造成误解。(以上(1)(2)两点,答对一个即给2分)

  ②(1分)答:本窗口先给老师打饭,再给学生打饭。(意思相近即给分)

  三、阅读理解

  15、文章中对“雪”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16、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旨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17、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18、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19、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20、答案:(1)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激烈场面。(2)从人物的选择上讲,所选的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21、答案: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的战士,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为了战友和抬担架民工的生命,他自己扑在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的手榴弹上,壮烈牺牲。

  22、答案:(1)她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2)是个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3)她善良淳朴,救助伤员;(4)她深明大义,对战士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深情,理解到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14、答案:A

  23答案:答案示例:(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24.C 25. C 26. B 27.比喻、对比28.分三层……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第一层大意:学习要长期逐渐积累。 第二层大意:学习要持之以恒。 第三层大意:学习要专心致志。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吃上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五、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375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