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一下册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高一下册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高一下册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对于高一的历史,如何才能有效做题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下册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解决了我国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

  A.把工业与现代化结合起来

  B.把传统产业革命与迎头赶上新的科技革命结合起来

  C.把工业化、现代化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结合起来

  D.把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

  2.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乡镇企业

  3.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万余家,从业人员2467万多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近14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4.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6.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

  A.变单一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8.在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史上,每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位领导人在农村问题上的相似之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B.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作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票 自行车票

  材料二:郑州张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河南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有一次他出差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只是付了钱就买了下来,送给他的爱人。张师傅家经济比较宽裕,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单位搞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说张师傅是个能人。

  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体制?使用这些票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是否有误,如有错误请指出。
看了"高一下册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的人还看: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答案)

2.高一上册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及答案

3.初三上册历史《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及答案

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64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