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是讲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一、农业的起源:

  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 南北差异:南稻北粟

  二、农业的发展

  1、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耕工具(春秋战国:铁器牛耕;西汉牛耕推广;唐朝:曲辕犁);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

  水利工程(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

  2、生产关系——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千耦其耘、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个体农耕

  3、小农经济

  (1)产生时间:春秋时期

  (2)产生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出现

  (3)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②男耕女织;(落后性)

  ③精耕细作 ④自给自足。(封闭性)

  (4)评价小农经济

  积极: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①落后性,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②脆弱性,遇天灾人祸,易破产;

  ③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1.《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2.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要及吋播种、除草、灌溉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3.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4.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5.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

  6.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

  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土地兼并严重 D.不均衡增长

  7.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8.唐末诗人聂夷中在《咏田家》中写道:“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诗人在此强调的是

  A.封建剥削沉重,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破产

  C.商品经济发展,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地位重要

27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