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2018年的高考已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历史是文科,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背熟牢记,那么,究竟有哪些是必背的知识点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一梭伦改革

  1、背景:

  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确立。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使得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国内形势更为紧张;麦加拉占领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经济。前594年,梭伦实行改革。

  2、改革

  (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寡享受政治权利。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4)进行民主化改革,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5)组建公民法庭(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基本特点:

  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中间路线。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其过分强大。

  4、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采用了可行的措施;梭伦既是全权的立法者,又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尊贵守法的典范。

  5、历史影响:

  (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二商鞅变法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1、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1)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2)魏楚等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社会动荡。

  4、文化:(1)“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2)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中心:“农战”与“法治”

  内容:

  前期:a实行什伍、连坐制度。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后期:a废井田,开阡陌。B推广县制。C统一度量衡。D“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历史作用:

  1、政治上:(1)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2)秦国基本上建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有利条件: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分裂混乱的局面,社会安定,经济恢复;

  (2)民族矛盾: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广大农民徭役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 目的: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

  内容:

  (1)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2)设立三长制,制定俸禄制度,不许官吏自筹,整顿吏治;(3)迁都洛阳,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4)革除旧习: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作用:

  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大统一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四王安石变法

  背景

  (1)社会危机:a北宋统治者集中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形成积弱积贫局面;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c辽和西夏威胁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2)有利条件: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内容

  经济上富国之法:

  目的-改变积贫局面

  (1)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2)市易法:在开封设“市易务”。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3)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4)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5)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6)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收取赋税。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军事上强兵之法:

  目的-改变积弱局面

  (1)将兵法: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提高军队战斗力。

  (2)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训练。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3)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

  (4)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

  政治上育才之法:

  目的-培养变法人才

  (1)改革科举:以经义取士。

  (2)改革学校制度。

  使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

  历史作用和教训

  作用:

  改变了积贫局面:原因:各项措施取得成效,表现: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积弱局面的改善:军队战斗力增强,西部边境得到巩固和开发。

  教训: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扰,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3)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五欧洲宗教改革

  1、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黑暗统治核危机

  (1)根本原因: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在欧洲社会处于支配地位,实行大一统神权统治;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西欧民族国家兴起;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由于四分五裂的国家状况,德国成为天主教国家中手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矛盾最为尖锐,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发生。

  (3)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主张:反对赎罪券;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教徒的就不靠教皇、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即信仰即可得救;认为普通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全体教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神甫可以娶妻;世俗的统治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3)成果: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产生的新教派称“路德宗”,在德国和北欧传播;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3、加尔文改革

  (1)主张:许多主张与路德相似,如反对盲从天主教会、《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简化圣礼等。但是他的主张更加激进,更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如把信仰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思想;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有节制、忍耐等美德;神职人员有选举产生,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主张把日内瓦建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等。

  (2)成果:产生的新教派称“加尔文宗”,在英国、法国、尼德兰等地传播。

  4、英国宗教改革

  (1)内容:颁布“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纳年贡;断绝英国交汇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系,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2)影响:由国王自上而下进行,目的是强化王权,建立附属于国王的民教教会。推行者是国王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保留了天主教的残余,后来又兴起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运动。

  5、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与影响

  (1)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_运动。

  (2)影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但反封建斗争不彻底,仍存在教派纷争和宗教迫害。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六穆罕默德改革

  一、背景

  政治方面: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下,但掌握实权的埃及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内战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

  阶级关系:捐税名目繁多,阶级矛盾尖锐。

  对外政策:闭关自守,极力排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乱世”崛起:穆罕默德?阿里在复杂的形势下登上埃及的政治舞台并控制了统治实权。

  国际关系:英法的争夺曾使埃及民族矛盾尖锐,但英法最终被赶出埃及,然而西方国家的威胁仍然存在。

  二、改革的性质、内容、影响

  1、性质:封建性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2、内容:

  经济:(1)实行土地国有,废除各种杂税;(2)大力兴修水利,鼓励农民广泛种植经济作物;(3)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建立近代企业;

  政治:(1)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并设立各级地方行政机构;(2)铲除马木鲁克势力; 军事:(1)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2)改变旧军队,建立新军队;(3)学习西方技术,按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文教:(1)创办各类学校,邀请外国专家讲学;(2)选派埃及青年出国留学;(3)翻译欧洲各种专著。

  3、影响:

  (1)积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军事力量增强,获得民族独立;推动埃及文化事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消极:阿里很快走向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道路,并最终削弱了国力。

  4、失败的原因

  (1)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和残暴性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是地主阶级图强自救的改革,并未能改变封建制度。

  (2)改革未获得人民支持。改革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和对外进行战争,阿里向人民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激化了阶级矛盾,使改革失去广大人民的支持,激起他们和其他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3)改革本身面临许多困难。a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多少利润,资金匮乏,使工厂难以扩大再生产;b管理不善,阿里实行中央集权,工厂的原料、机器和燃料的供给、人力的配备、计划的制定等均由政府负责。工厂的厂长多是现役或退役军官,营私舞弊,常常克扣工人工资和编造假账等,这是腐败的封建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

  (4)外商挟技居奇。外商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的弱点,将老式的、残缺不全的甚至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外国技师消极怠工,故意不向埃及人传授技术,处心积虑破坏生产。

  (5)外部因素干扰改革。改革遭到欧洲一些列强的嫉妒,他们绝不容许地处要冲、物产丰富的埃及通过阿里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强国;英国对横亘在通往印度道路上的埃及更是视若仇敌,为此他们想方设法破坏改革。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1、形势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但因农奴制阻碍,其生产水平远低于西欧。

  政治:农奴制走向衰落,面临严重危机。A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广大工人也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b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c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但被其唤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废除农奴制,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军事:俄国与英法为争夺远东霸权而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非正义战争,俄国战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

  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政府为改革做好了准备。

  2、主要内容:

  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A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在获得

  人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c为管理农民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即“村社”。

  3、评价

  改革具有两面性:(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和改革,具有进步性:a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b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地主经济也向资本主义方式演变。(2)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俄国未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且对外显示了跟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分别设立地方自治狐疑和城市杜马和自治局;(2)贯彻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对司法机关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实行公开诉讼程序;(3)在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对军事管理系统等进行一系列改革;(4)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农奴制的废除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2)19世纪末,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4、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使许多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八明治维新

  历史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明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基本内容:

  (1)政治:彻底废除旧政治体制a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c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显示大力发展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a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b培养高级军事人才;c建立近代化海军;d扶植军事工业;e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4)教育: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a整顿旧的教育机构;b创办各类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历史影响:

  积极:(1)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

  消极:(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2)杰里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失。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集锦

2018年的高考已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历史是文科,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背熟牢记,那么,究竟有哪些是必背的知识点呢?下面由学习啦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8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
    2018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

    关于高考历史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复习好,一点都不能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新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法及建议
    新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方法及建议

    高考改用全国卷后,历史试题跟之前的试题题型结构上没什么变化,但敏体思路却有了较大的改变,突出历史学科的功能。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

  • 2018年高考历史被忽略的知识点
    2018年高考历史被忽略的知识点

    课本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里面的目录啊,注释啊我相信大家都不会认真去观看的,恰恰就是这些不受人关注的地方,隐藏着不少的知识点,下

  • 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集锦
    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集锦

    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不会认认真真的看课本里的知识,所以会导致考试时出现很多易错的地方。怎么补救呢?首先应该是先总结出易错点。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

364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