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六年级方法 > 六年级语文 >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教学案例(2)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教学案例(2)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教学案例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教学案例2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和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等美好品质。

  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语言、心理及环境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 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切入课题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从图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初读感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 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同桌的两个如果都读完了,可以稍稍议论一下。

  2.反馈初读情况:

  ⑴出示重点生字,择重正音析形。

  ⑵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⑶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

  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

  (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

  (板书:“桑娜”二字下加着重号)

  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抱回了她的儿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

  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

  ①补破帆,等丈夫。②看西蒙,抱遗孤。③吐真情,得支持

  (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

  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怎样。

  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

  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

  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顺序,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⑴我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换新帆,不用去补了。

  ⑵我从“这间渔家的小屋”整个的面貌看出穷。瞧,如果不是穷,就这么一间小屋,怎么可以又做客厅,又做厨房,又做卧室,又做储藏室呢?如果不是穷,怎么能够一家七口全挤在一间小屋里呢?

  ⑶我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看出穷, 这时候就是“古老的钟声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时候,渔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还没有回来,起早贪黑地干,那都是因为穷的缘故。

  ⑷我从桑娜的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看出穷,海上风大浪急,小船在风浪中出没,那是拿命去玩,如果不是穷,谁愿意这样去冒险呢?

  ⑸我从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看出穷,已经有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捕鱼,妻子一天到晚做那么多的活计,不是穷的话,他们不必干得那么苦。

  ⑹我从整个这一部分看出穷:一个七口之家,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家里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这间破屋,一只小船,一张破帆,

  一些简单得不能在简单的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妻子任劳任怨包揽这所有家务、照料五个孩子,就是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5.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入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

  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⑴桑娜焦急万分的表现:

  “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划着十字

  ⑵桑娜焦急万分的原因: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始终不见等。(先说出词语,再理解意思,再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6.齐读全段。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教学案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虽然贫穷却拥有善良的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243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