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六年级方法 > 六年级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大瀑布的葬礼》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对于这堂课的教学,老师们应该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1

  《特殊的葬礼》一课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教学后细细想来,发现还是有所收获的。总结如下:

  一个中心:“特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然后紧紧抓住“这个葬礼特殊在哪儿?”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激励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使他们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很快就说出了葬礼的三点特殊性:(1)哀悼的对象特殊。通常葬礼是为死去的人举行的哀悼形式,这里则为一条大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确很特别。(2)主持人很特殊。由国家元首、公务繁忙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葬礼仪式,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3)参加人员非常特殊。参加这次葬礼的人有专家教授、热爱大自然的人等等,而且人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以上这三点特殊,学生只须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知晓,无须老师作过多的讲解。倒是它的第四点特殊,即“举行葬礼的特殊意义,不是为了纪念或哀悼某个人的离去,而是号召人们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学生不易一下子明白,需要老师着重引导,点拨启发。

  三个基本点:“读读、说说、写写”

  第二课时,我紧承上节课的内容,专门围绕“为什么要为这条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它到底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展开讨论,研究“举行葬礼的特殊意义”。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抓住一些重点词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体会得很深刻,而且读得也很有感情。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生突破时空界限,欣赏到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今昔强烈的对比中,学生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对眼前的瀑布,他们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并替瀑布说出了它的心里话。他们的发言异常踊跃,回答非常精彩,不仅认识到了人为的破坏给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更体现出他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决心。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主持这次葬礼,无非就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他在葬礼上所做的动人心弦的演说,为的也是号召大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这就是举行这次葬礼的特殊意义所在。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辞。由于学生从未写过演说词,对于演说辞的格式和要求不太清楚,课上,我有针对地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巴西总统的演说辞。学生们写得很不错,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从他们真切的话语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位孩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善良之心。

  整堂课,通过读读——说说——写写,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逐步学会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了读中悟情,读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语文课也由此变为学生展示自己朗读水平、交流能力的新天地。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2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什么样的瀑布,学生汇报(世界最大、雄伟壮观、令人陶醉、令人骄傲、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发人深省)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风,场面雄奇壮观。充满了自豪的场面描写,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带给人极大的愉悦感。有的小组采用朗读的方法学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学生汇报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惋惜、失望、悲壮)。

  二、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今昔瀑布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生命”请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默读的方法更便于学生思考。学生得出有三个原因:

  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

  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

  学生先默读有关的语段,学生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三、采用课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1、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还远不止一个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列举了许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学生观看破坏环境的直观的录象。

  2、写话:看了这些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是吗?写下来。

  近段时间我们六年级在学习第四组课文,这组课文以“爱惜资源,保护地球”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相关文章。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本组课文中学生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给即将购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一封回信,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转让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步,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第三步,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以上目标在教学中贯彻得较好,遗憾的是,课的最后,在对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时,我处理得比较仓促,有点喊口号似的结束了学习。课下认真思考了一下,如果能把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以及歌唱家关牧村的歌曲《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来结束本课,我想效果可能会比口号好得多,学生也会更深刻地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3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描写了昔日旺盛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因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建造水电站、毫无节制的用水和乱砍滥伐,导致瀑布渐趋枯竭,说明了环境破坏给大自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前,通过钻研教材,我设计教学的“对比”这一环节,抓住“昔日”与“如今”的两块瀑布景象与其中多处的“点”学习这篇文章。

  对于这样的环保文章,学生并不陌生,只是文中的瀑布远在巴西国内,而且现又已枯竭,学生无法再领略到它的容颜。没有视觉上的真切感受,学生很难产生环保的迫切需要。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体验,真正从内心有所感悟,教学时,我借助媒体声、影、像渲染气氛,我抓了文中的两个主要块面,即“昔日”与“如今”的瀑布景象的对比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昔日”与“如今”间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戚怀伤,然后用朗读抒怀,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制高点。

  重点对比昔日的“雄伟壮观”和今天的“奄奄一息”

  在教学“昔日”与“如今”的瀑布景象时,我让学生找出许多描写描写瀑布的词语:“雄伟壮观”、“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奄奄一息”等作为教学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其味,动以情。尤其是瀑布的“雄伟壮观”的特点,我分三个层次教学,使学生对大瀑布赞叹的情感步步升腾。首先让学生找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瀑布的词语,读一读并想一想哪个词语是对瀑布特点的概括,然后细品每个词语分别描写了瀑布的什么特点,如“一泻千里”流速的快;“从天而降”是落差的大;“咆哮而下”是声音的响等,学生不但掌握了可从不同角度描写水势的方法,而且从品味中激发了对瀑布赞叹的情感。再引导学生看看今天的大瀑布“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乃至后面游人“昔日‘陶醉不已,流连忘返’和今天‘乘兴而来,失望而去’”这一感受是学生明白生态环境遭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将课题书写完整,只写了“大瀑布”,也许是违背了教学要求,但于我来说,只要让学生明白“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呵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地球的孩子都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把保护地球当作自己的第一使命,这样一切事物都会永存,又怎么会为谁而举行葬礼呢!?

24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