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六年级方法 > 六年级语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学生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必不可少,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上完《金色的脚印》后要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1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一、 偏离略读教学轨道

  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此课的教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文章分析和人文教育上。课前设计的那张表格也成了过场,没有好好利用。其实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所以学生对这张表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现在我回过来想想,要是在课堂上再给学生多点时间用15分钟来初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那么在接下来的反馈中也就可以用1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整个故事学完。然后再给他们点时间去回读全文,最后用2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学法,也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最后用5分钟时间去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去阅读我课前给他们准备的《老牛》,再用5分钟给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巩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然而我从开课伊始就在看时间,总是把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案放在第一位,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读透读懂了。在品读课文时也一样,只关心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还是没能走出教案的框架。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理论知识只成了脑袋中的摆设,没能发挥出来。

  二、 略读教学方法与技巧指导不到位

  本课要交给学生的略读方法是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我在课上也就只给学生点出这一点。没有再深入指导,其实是我把这句话当成了摆设,自己也从没去思考过,何为用较快的速度。所以当被问及这问题时我哑口无言。是呀!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还是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缺少思考,自己都处于模糊状态,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呢,可悲呀!想来,这一堂课也给了我充分的准备时间,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结果又把略读当成精读来教。要是在备课时我能在略读方法上多思考一点,也许就能让学生知道用较快速度阅读也就是用默读来读。更可笑的是当我发现学生读书时声音较轻时还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想来都觉得失败。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总是游离在精读与略读的十字路口,既没达到精读的方法培养,也没达到略读教学的培养运用的目标。

  三、环节设计画蛇添足

  在略读教学中一般不提倡小练笔,而我在这堂课中让学生站在小狐狸、老狐狸和正太郎的角度去写话,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人文过足,工具欠缺。在略读课堂上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其次也浪费了太多时间,要是在最后能把这部分时间用在课外阅读《老牛》上,我想会更理想。

  在这次的活动中让我有种挫败感,但我没有后悔,因为在这次同课异构,精读与略读新课程中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触摸到了略读教学的一些门道。在其他几位上课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吴老师和阙老师的点评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略读教学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还学生一片略读方法的训练场。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在略读中成长起来。

  其次,略读教学要舍得放,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段时间里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法和任务。切记放任自由。教师用相对少数时间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略读教学其实略的是教师的教,学生还是要学得精。

  第三,教师在方法的引导和运用时,要适时适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并非多多易善。

  第四,把握好沈大安所言的略读教学的三大任务:把握大意、学习略读、拓展延伸。

  关于略读教学虽然现在还很迷惘,但我相信在我们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肯定会有一片明朗的天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阅读课文,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以正太郎的眼光来写的,老狐狸用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未遂,接着又在正太郎的家里做窝,喂养小狐狸,继续想办法救小狐狸,当正太郎遇到危险的时候,老狐狸救了正太郎。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也赞美了动物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课堂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先安排孩子们自学,让他们分组自学,根据自学导读制定自学计划。孩子们自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观察孩子们自学的情况。我发现,不少的孩子比较喜欢小组合作这样的方法,学习的时候很认真很扎实,并能和小伙伴积极展开讨论;也有少数的孩子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喜欢的仅仅是方式而已,他们只是在浑水摸鱼,并没有认真学习,甚至连课文都没完整读上一遍;也有部分孩子更喜欢独立学习,他们默默读书,默默思考,默默在书上批注。因此,我在巡视的时候拍拍那些偷偷玩的孩子的背,提示提示他们,但是,效果不大。当然,这些孩子的成绩并不佳,即使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这些孩子们啊,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呢?值得思考啊!

  交流的情况比较好。特别是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以说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的时候,孩子们的讨论很热烈,也有一定的深度。

  这堂课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时间安排得不太合适,因此,一课时没能完成教学任务。以后不但要培养孩子们自学能力,还要训练孩子们提高自学速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3

  我在教学时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教室里每个人的心田。

  1、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教师很快让学生理清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很多地方读来让人感动至深。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总是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频繁地冲击着孩子们的耳膜,也在孩子们的心田激起涟漪,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吗?

  2、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课上到这里,无须多说,孩子们已经被感动了。文章要传递给孩子们的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主旨已经不知不觉印在孩子们心里了。但是,教师不满足,用了相当的时间进行了一番近乎说教的总结上升,一下子冲淡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如果到这里,教师没有过多的说教的东西,而是留给孩子更多的回味,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体验中丰富加深这种体验,或者给孩子提供“斑羚飞渡”之类同样震撼人心的文字让孩子自己去读,留给孩子的思考的空间会更多一些。

24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