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解析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材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二、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解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弦( ) 哉( ) 兮( ) 峨( )

  (3)、我能把文中难写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善.鼓琴_________ 钟子期善.听_________ 善.哉_________

  4、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

  5、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盘点一下

  Α: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

  a、查字典。 ( )

  b、看注释。( )

  c、联系上下文 ( )

  d、先 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

  Β、本课中我认为难写的字是_________ 我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

  С、课文我读了_________ ,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过:

  a、大声得朗读。 ( )

  b、先读,读熟后再看课文注释和查字典。( )

  c、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视或查字典。( )

  d、先通过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得朗读来进一步理解。( )

  二、合作探究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读课文,想一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我挑战:我能根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想象出伯牙“志在明月、志在春雨、志在秋风、志在冬雪„„时,钟子期是怎样赞叹伯牙的琴声的?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秋风 钟子期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冬雪。钟子期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能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6、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三、拓展延伸

  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_________ 。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感兴趣:

1.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课文

2.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5篇

3.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文

4.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5.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6.伯牙绝弦课文预习题

265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