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稿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备课是每个语文老师在授课前必做的功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江南春》备课稿

  一、导入

  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都发生在哪一个季节里》(春季),今天我们药剂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去领略一下江南的春天美景。

  二、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2、学生读《江南春》

  3、教师读诗。学生找出自己和老师读故事的不同(学生交流)

  4、小结:

  A、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我们可以怎么停呢?介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2、2、2、1(板书)这样来停。

  B、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5、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6、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7、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整体感知

  1、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黄莺、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靠山而建的城、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佛教寺院、雨、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2、“千里”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千里”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

  (千里是虚指,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小结: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诗中写出了听觉,还有什么?

  (视觉、幻觉、感觉。)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什么了?

  (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4、带着自己的感觉齐读课文。(学生读诗句)

  5、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6、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佛寺的多,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学生读诗句)

  7、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学生完整朗读,关键词句教师伴读。)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离我们又很近。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如果你能够用到今天学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自己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轻声试说。)

  (鲜花生机勃勃,非常茂盛。绿色依托着红色,红色衬托着绿色,美不胜收,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紫的花,红的花,衬托着绿色的叶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起来今天学的一句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很有意思,其实古诗就是这样有趣。最后推荐一本书给大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与古诗教朋友》,愿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与古诗教朋友。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钟楼读书》备课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

  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

  “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

  帅: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

  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

  “……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坐一条独木舟来了……”

  师:熊猫生活在哪卫?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

  作者的感情呢?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

  “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厂。”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

  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感情朗读。

  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6—17自然段

  1.默读第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结合前文说说,为{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

  3.师述:读书: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4.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

  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

  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

  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

  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请模仿课文的写法,鞋一段话。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备课稿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因为也是唐朝诗人写的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人称“诗圣”,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花 蝶 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蝶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作业:

  1、把诗歌改成小散文。

  2、读〈绝句〉

  板书设计:

  花多美

  江畔独步寻花(愉悦) 蝶舞

  莺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4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