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一年级方法 > 一年级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平时上课很辛苦吧,整天为了写教案、写反思发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来到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和孩子们在一起,好像自己也没有了丝毫的烦恼。

  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天生好动,自制力又差,再加上班容量大,所以一时还没有养成良好地听课习惯,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开学第一周我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坐姿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走神的学生迅速的转移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让我费了不少的心思。通过一周时间的着力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习惯已初步形成,今后还将继续强调、训练。

  其次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小学的第一步,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我首先要夯实汉语拼音知识。因为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了拼音,所以我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孩子“谁来领大家读一读?”“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母的?”……孩子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尽量让孩子来教孩子,自己放手交给孩子去做,哪里做的不够好,我在做一些补缺。这样以来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对已经学得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等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扎实,对枯燥的拼音知识更感兴趣,我经常与同年级组、同科目的老师进行交流,还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向他们学习,以便于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己也教的容易。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须不断反思,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我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236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