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要高考了,对于语文这科要怎样进行全面的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关于“悟”,各种解释,大同小异,究其实质就是不借助逻辑推理的心领神会,即非逻辑性,重在自我体验,只可意会,难以言说。禅宗的这一特点与艺术思维是十分类似的。

  一、“无理而妙”。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禅宗南宗讲顿悟。艺术构思讲妙悟。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可见这种妙悟是非理智可以把握的。这种情况与顿悟完全一致。妙悟是人最佳的精神状态,人的创造力在这个时候得到超乎寻常的发挥。就艺术创作来讲,首先是想象极为丰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其次是新意迭出,不同凡俗,正如皎然所说:“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别看悟只是瞬间的事,在此之前尚需付出艰辛的劳动。没有相当好的修养,没有相应的精神准备,悟的境界是不会出现的,而且悟之后仍需深造,作诗如此,参禅也是如此。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悟”的实质就是非逻辑性,重在自我体验,只可意会,难以言说。

  B、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十分类似。

  C、妙悟的突发偶然性与顿悟完全一致。

  D、“悟”虽然只是瞬间的事情,无需付出艰辛的劳动,但需要好的修养和相应的精神准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是“无理而妙”。

  B、中国艺术推崇含蓄、空灵,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体现了禅宗的“参活句勿参死句”。

  D、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一种妙悟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禅宗与艺术思维十分类似,因为禅宗与艺术思维都是“无理而妙”。

  B、在含蓄和空灵方面,参禅与作诗是相通的。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具有空灵的美感。

  D、皎然所说的“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是一种妙悟状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

  B.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C.罗洪先与唐顺之交情很好,唐顺之被召用了。严嵩因为与罗洪先是同乡,打算借用边疆的人才来起用。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译文:

  (2)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8、首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精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5分)

  9、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 )、四( 12 )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分)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末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篷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下面对原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寥寥几笔刻画了“那片玉米的主人”的形象,小说重在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同情。

  B.文中人物语言不多,但富于个性,比如画线句中,①透着权力的强硬,②体现出农民生活的艰难。

  C.这篇小说截取农村生活的一个断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乡长和老汉对比揭示主题,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D.三儿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但年龄外貌都没有交待,个性不鲜明,因为作者只把他当成一个理想的符号,不注重他的个性刻画。

  E.小说结尾三儿辞职,显示现实中形式主义作风的严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但结尾乡长的表现让我们完全看到了希望。

  (2)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6分)

  (3)文中三儿出场时间不长,但作者却刻画了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按事件发展顺序简要分析三儿的心理变化过程。(6)

  (4)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三儿,也有人说是乡长。你认为是谁呢?请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25分)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

  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再度亮相艳惊舞台

  “我是山里人,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

  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另一次亮相,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

  “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的虔诚之心”,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杨丽萍表演了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她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完全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B.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再度艳惊了上海滩。

  C.杨丽萍创作的歌舞乐《藏谜》几乎涵盖了所有藏区典型的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从《云南印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她的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韦芝就曾公开赞扬过她。

  E.杨丽萍在准备《藏谜》素材的过程中走遍了藏区,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文化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2)“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4)通过杨丽萍的努力,“原生态”歌舞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引起广泛关注。“原生态”艺术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3分)

  ①31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4枚金牌,以23枚奥运金牌总数打破前人保持的奥运奖牌纪录,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最多的纪录。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我非常感激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B.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苹果产品在华的销售每况愈下;同样,《苹果财报》显示,上季度该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C.春节期间,网络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

  D.这次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在大家的关注下如期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逆转夺冠。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A




所以

即使


B



/

那么

虽然


C


/


所以

由于


D



而且

/

一旦

甚至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

  专家指出,看脸的时代也要靠实力说话。 ① 。体育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一定是以超高的竞技水平为基础的。贝克汉姆如果空有颜值,不可能成为“万人迷”;C罗也绝非仅靠肌肉就征服了球迷。换句话说,竞技场不同于娱乐圈, ② 。比如,里约的游泳赛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大度霸气、勇夺1金1银的孙杨和用尽“洪荒之力”夺得100米仰泳铜牌的傅园慧。相反,“国民偶像”宁泽涛 ③ 。由于参加的四个游泳项目中,两个个人项目无缘决赛,两个接力项目因犯规被取消成绩,他也就少了很多露脸的机会,而且其原来光鲜的形象也黯淡了许多。

  17.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⑴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2分)

  图1: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7年间变化

  ⑵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任意选取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4分)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教养”引发热议。图片配文写道:“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并从这点认定他们是外地人,认为上海人是不会这样的。据了解,两个女孩的穿着没什么不雅之处,也没妨碍地铁的公共秩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D原文最后一段“……在此之前尚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2、【答案】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不是含蓄、空灵,而是直接抒情,属于“飘逸”的美学范畴。

  3、【答案】A因果关系不当。“无理而妙”(以及之后的“意在言外、瞬间顿悟”)是禅宗与艺术思维十分类似的表现。

  4.【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5.【答案】A.【解析】“除”为削除官职。

  6. 【答案】C.【解析】文中说“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是说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

  7.(1)“读书人的事业有比这个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哪里或怎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大于此”的倒装,“安”“足”“事”的翻译各1分,“儒者”大意1分)

  (2)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数”“视朝”“是料朕必不起也”的判断句式翻译各1分,“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意各1分)

  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读书人的事业有比这个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堡喜,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

  8、参考答案:①这两个字是“争”和“暗”(1分)。②“争”是竞争的意思。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是山和水在争路一样。(2分)③“暗”是昏暗的意思。“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2分)(答到其它字,酌情给分)

  9 、参考答案:尾联用了两种手法:①化用典故。②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③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④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

  10 、(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1) B项3分,E项2分;A项1分。E项,完全看到希望与文意不符,只是说,看到了一些希望。A项,小说重点不是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

  (2)①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②推动情节发展,让三儿、老汉、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③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答其中一点得2分)

  (3)参考答案:①在接到乡长“搞掉那片玉米”的通知后,“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表现了他的惊讶忧虑;②在老汉说“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后,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表现了他的酸楚同情,③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见到乡长,三儿“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面对乡长的询问,三儿有点结巴,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斗争,④面对乡长的威胁,三儿无声地点头。天黑了,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后面写了辞职书,说明三儿已作出决定。(答到3点,就给6分)

  (4)答案: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从两个方面自圆其说都可以。

  第一: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三儿。因为①三儿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篇幅,②文章大量描写三儿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三儿宁可不要自己的工作,也要帮助老汉的美好品德;③小说重点刻画三儿,表现他为民着想,与乡长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对比。④小说通过三儿这个人物的美好品德,歌颂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第二: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乡长。因为①乡长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人物,②小说通过乡长这个形象,要强制搞掉那片玉米,“狐疑地盯着”三儿,到结尾“眼睛湿润了”表现了人性的复杂;③那么三儿的作为和精神触动了乡长,推动了乡长的反省。④小说通过乡长这个形象,揭示了有些官员一切唯上,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的主题。

  (观点1分,分析6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4点7分,答到相关意思即可。)

  12 .(1)E 、C(E项3分,C项2分,A项1分)【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在“完全颠覆”,应该是“几乎颠覆”。B项错在她的作品,再度艳惊上海滩的作品不是《云南映象》而是《藏谜》。D项错在“云门舞集”的创始人,应该是林怀民。E项正确,C项原文说的是五个省的藏区。

  (2) ①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我们跳的是命。”②她对舞蹈追求的执着。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从《雀之灵》《两棵树》,到《云南映象》,再到《藏谜》,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③对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她都全力而为。④对名利极为淡泊。从未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舞蹈;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

  (3)答:①结构上,照应了文章开头她对舞蹈的“冷静与痴迷”,进一步说明杨丽萍将舞蹈视为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舞蹈她不愿也不会有别的选择;②内容上,更好的说明了杨丽萍淡泊名利,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更好的表现出她追求本真的一面。(学生答题时只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即可酌情给分,一个方面3分)

  【解析】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看,“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表现出杨丽萍淡泊名利 。从结构上看,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照应上文、深化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有照应开头的作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参考答案: 第一,①“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②“原生态”歌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一些民族文化艺术正在遭受破坏甚至濒临失传,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③“原生态”歌舞是从民族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和保护。④杨丽萍倾心打造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和《藏谜》,因为扎根于绚烂的民族文化,才征服了观众,而且杨丽萍制作《云南映象》和《藏谜》的过程,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过程。因而,“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

  第二,①这就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②《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连舞台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原生态”艺术,这些歌舞只是原生态,而不是真正的艺术;③真正的艺术需要演员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而不仅仅靠短期的舞台练习;④近年来,一些导演热衷于搞实景演出,把一些没有歌舞基础,没有舞台经验的群众作为演出的主体,成为一种时髦。因而,“原生态”歌舞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

  (能从现实和文本两方面来谈,合理即可)

  13. D 【解析】:①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表示看见了就害怕。在本句中,符合语意,是正确的。②耳提面命: 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在本句中,属于用错对象。③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在本句中,符合语意,是正确的。④登高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在本句中,“登高自卑”错在望文生义。⑤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在本句中,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

  14.B 【解析】:A。句式杂糅,“为……所欢迎”和“深受……欢迎”糅杂在一起;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帖子”; D。成分残缺,“参赛选手……角逐”缺少谓语。

  15. A 【解析】①处选“都”,呼应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强调的是博尔特体育技能的高超;③处选“但”,与“最后”相呼应,为转折关系;④处为因果关系;⑤处为假设关系,因为博尔特在现实中仍未退役。

  附注: 原文如下: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都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也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但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所以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即使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16. ①体育明星也不例外。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仅靠颜值就能立足于竞技场的。

  ② 纵然颜值爆表,但因奥运成绩不佳而难免遭受冷遇。(写出一处给1分,两处给3分,三处给5分)

  【解析】联系上下文,第一空应为过渡句,前面是观点句,后面是举例论证;第二空之前有提示语“换句话说”,联系本段话的观点与前面的事例,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仅靠颜值就能立足于竞技场的”;第三空联系下文以及平时对宁泽涛的了解,可概括出其在“颜值”与 “成绩”或“实力”两者间的状况。

  17.⑴近7年来,数字媒介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手机阅读率在近三年上升迅猛。

  ⑵【示例一】①纸质媒介阅读,是最富有诗意的阅读方式。(1分)②当墨香一点点散开,当书被一页一页地从指尖翻过,我们都能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内容的感人,还有书的厚重、油墨的幽香。(3分)

  【示例二】①数字媒介阅读,是当下一种更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1分)②只要读者手指在鼠标上,又或者在感应屏幕上轻轻滑动,便可自由飞翔在字里行间,而且自己喜欢的内容一瞬间也可拷贝粘贴完成。数字媒介抛弃了沉重的书本,让阅读变得更简便。(3分)

  【解析】读图表的关键在于:一要清楚各项参数所代表的内容;二要抓住曲线的变化趋势,在纵或横的对比中,把握对象的特征或变化趋势。(1)首先要理解两个图表的内容:第一个图表是“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7年间变化”,是对数字媒体阅读整体情况的统计。其次,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2)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体阅读有各自的特点,只要能准确概括即可。但要注意两点:①概括特点,②表述简要说明。

  18.解析:这个材料可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从网友的角度:(1)没调查就没发言权,网友没了解女孩为什么蹲着就乱发议论。(2)不要动不动就歧视别人。“认定他们是外地人,上海人是不会这样的。”,这是一种地域歧视。比如,在某些人眼里,东北人、河南人、广东人就一定怎样怎样。(3)乱贴标签,戴帽子。别人蹲着,就被认定没教养。

  从女孩的角度:(1)我的地盘我做主,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空间,在没影响到别人的情况下,别人不要横加指责他们。(2)年轻人更需要的是关怀。(3)个人行为和公共秩序的关系。

  从整件事情的角度:(1)“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老年人怎样看待年轻人,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2)怎样看待教养。是不是蹲着就一定没教养。教养是拿来约束自己的,不是随便评判别人的。
看了"2016年广东省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2016年江西省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2.2016年江西省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3.2016江西省重点高中高三联考文综政治试题节选

4.2016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16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