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及答案

  在语文考试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哪些复习准备工作呢?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希望你能够喜欢!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

  一、为下列句中的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读过sī shú( ),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 ),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2.(老信客)连他们各人的pí qì( )习惯也作了介绍。

  3.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 )了钱要jiē jì( )他。

  4.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

  5.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bí tì( )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 )着句子。

  6.(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chóu( )捆扎( )礼品,图个好看。

  7.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 )伤了的手……

  二、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

  1.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2.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3.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4.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5.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 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三、解释下列 句中加粗字或词

  1.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2.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3.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

  4.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四、简答题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如何理解这个“信”字?

  2.“(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这“凶险”指什么?

  3.“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如何理解“更难能可贵”?

  五、阅读

  (一)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

  1.如何理解下列句中的加粗字的含义?

  (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

  (2)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2.信客为什么不能常去看望老信客?

  3.试概括第3、4段的内容,并思考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信客的?

  4.请把“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一句改为肯定句,并比较二者,哪个句子更好?

  5.如何理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6.上面选文的内容都反映出信客的哪些品质?

  (二)

  我的故乡四十几年前是穷乡僻壤,在我十岁那年,一位夹雨伞、背包袱的私塾先生飘然而至,伫立庄头,自言自语:“是栖歇之地,我在此可得食宿!”随即,他向走来的村民表明自己的教育之志,当场有人领他回家,愿意借出大厢房设立私塾。

  庄里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进了私塾。一方戒尺放于先生的案头,念私塾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害怕打手心。但是,先生的戒尺难得动用,倒是常闻他读书( )(1),声调儿好听,似乎可亲可敬。他满腹诗文,( )(2),孤寂之时便抽水烟,或者摸象棋子。为省火柴,他抽水烟用老花镜在阳光下燃烧纸捻,一次我看见他将冒烟的纸捻移近口边,想吹出火苗,这时候却忍不住咳嗽。我见状便走去帮助,他一边点烟,一边用眼睛端详我,待吐出一口烟说:“你散学留下吧!”那天散学 ,孩子们全部走光,私塾里仅剩下我和先生,他对我温厚一笑说:“瞧你伶俐,我教你读书识字,再私下教你下象棋——嗯,凭这一手,你以后会有结交朋友的机会。”我识好歹,感恩戴德,对他恭敬地三鞠躬。

  一年过去,遇到私塾放冬假。上私塾的孩子都忙积肥,我也背粪筐出庄,在一个村庄外面,我听说这里有位探亲回来的军官找不到人下象棋。初生之犊不知畏,我进庄要跟他“杀”两盘。军官看了我很高兴,只要有人跟他下象棋,不论老幼,摆下棋谱,三局两胜,结果我做了他的马前败将。军官和蔼可亲,嘱我明日再来。第二天我应约又去,如此连续几天。最后他赠送我一枝钢笔,讲留作纪念。我无以回报,只有让他过足棋瘾,便向他推出先生,介绍先生的棋艺高超,并表示要带他去见先生。他讲究礼貌,整肃军容,威武雄健地跟我去了。

  我放下粪篓抢先进去报告,先生听了愣住。(A)军官跨进门槛,先生吓得( )(3),只是讲“我没有犯啥法”。(B)军官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一阵哈哈大笑,马上卸掉军装、摘掉军帽,主动摆下棋盘。(C)军官站起感慨说:“乡野老儒,棋法精深。”(D)他又看看周围,叹息先生贫寒,两日后派人送来一担柴、一袋米。

  又过一年,我们这帮孩子能下田干活了,便不再念私塾。全庄男女老少一起站在庄头欢送,先生又 夹起雨伞,背起包袱飘然而去……

  1.解释下列词语。

  穷乡僻壤:

  栖歇:

  端详:

  感恩戴德:

  2.括号内应该填入的词语是(1)( )(2)( )(3)( )

  (1)A.抑扬顿挫 B.高低有序 C.充满感情 D.热情洋溢

  (2)A.独自一人 B.孑然一身 C.孤苦伶仃 D.孤家寡人

  (3)A.心惊肉跳 B.坐立不安 C.胆战心惊 D.语无伦次

  3.对词语的句中义或句中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位夹雨伞、背包袱的私塾先生飘然而至”句中,“飘然”指的是这位先生行动迅捷,如乘风而行。

  B.“他又看看周围,叹息先生贫寒”句中,“贫寒”指的是先生生活穷苦。

  C.“瞧你伶俐,我教你读书写字”句中,“伶俐”指的是动作灵巧,毫不笨拙。

  D.“是栖歇之地”句中的“是”为判断词。

  4.写出本文的记叙要素。

  人物:按主次顺序应为:

  时间: 地点:

  5.对本文的记叙脉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依次写了私塾先生进村、教书、抽烟、教棋、下棋、离村等几个场面。

  B.依次写了私塾先生教书、我帮先生点烟、军官找人下棋等几个场面。

  C.依次写了私塾先生进村、教书、教棋、下棋、抽烟、离村等几个场面。

  D.依次写了私塾先生教书、我帮先生点烟、我与军官下棋等几个场面。

  6.第四自然段中,“先生渐渐消除疑虑和胆怯,披甲上阵,连胜三局”一句应嵌入的地方是

  (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7.对文章第三、四两自然段(记叙下棋部分)理解不准确的几 项是

  ( )

  A.在这部分中,事情的起因是军官找人下棋,经过是“我”请出先生,结果是军官与先生下棋。

  B.在这部分中,事情的起因是“我”下棋负于军官,经过是“我”请出先生与军官对弈,结果是军官对先生的棋艺非常满意。

  C.这一部分是一事写多人。通过下棋事件表现了先生、军官与“我”的各自性格特征。

  D.这一部分主要表现军官的执著追求 与盛气凌人、“我”的无知无畏及真诚待人。

  E.这一部分主要表现的是先生的棋艺高超和生活清贫,而“我”与军官性格的展示起了衬托作用 。

  F.这一部分中,作者表现了对先生高超棋艺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先生传授棋艺的感激之情。

  8.对这篇短文的中心意思和表现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一事写多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的胆小怕事和棋艺高超、军官的执著追求和以诚待人、“我”的无知无畏和知恩图报。

  B. 以多事写一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生活清贫、认真教书、棋艺高超、与世无争。

  C.以一事写一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生活清贫、认真教书、棋艺高超、与世无争。

  D.以一事写一人的手法,表现了私塾先生的胆小怕事和棋艺高超、军官的执著追求和以诚待人、“我”的无知无畏和知恩图报。

  9.不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

  A. 故乡的私塾先生 B.我的启蒙老师

  C.忘不了那次下棋 D.先生,我忘不了你

  (三)拱桥

  ①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②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③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④说是校长,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⑤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子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上,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⑥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⑦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⑧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大手拍拍我剃得溜光的脑瓜,呵呵笑了:“这里不是脚后跟儿,可毛儿软不扎人的。去吧,去吧。”我就逃也似的躲开他。

  ⑨他那时真的很老,像谁的爷爷。教我那阵儿已退休五年,据说他的儿子几次接他回辽西走廊上的村庄,但他都走不脱。山那么深,谁肯来教一茬茬的捣蛋鬼呢?只能是他。

  ⑩因缺了两颗牙,他讲课吐字有些不清。比如把“二”读成“à”,我们跟着喊“à”,他就酱色着脸说:“我读‘à’你们不能读‘à’。”我们就齐了声喊:“是,老师,你读‘à’我们不能读‘à’。”可是我们怎么读呢?他就无奈地笑了,说:“老了,教你们爹妈那会儿,我可是不这么发音的。老了,说老就老了。”他那会儿真比谁的爷爷都老。

  (11)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12)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拱桥。

  (13)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14)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趟来趟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躲。校长已捶着弯背,哗 啦哗啦趟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15)“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16)“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眩晕,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17)“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18)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19)“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20)我闭上眼睛,趴上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21)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为他粗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22)“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23)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24)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狠踹了他一脚。

  (25)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如今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26)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给加粗字注音。

  脊背( ) 箍( ) 坍塌( )

  2.上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出每部分的大致意思。

  3.文中刻画了一位山村教师的形象,说说你对他的认识?

  4.说说文章题目有什么含义。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答案

  一、1.私塾;liáo dǎo 2.脾气 3.zhuàn;接济 4.jǐ jǐ 5.鼻涕;zuó mo 6.绸;zā 7.zhā

  二、1.头——尾; 2.生——死;祸——福;来——回 3.进——退4.羡慕——嫉妒 5.升——沉;荣——辱;迟钝——敏感

  三、1.黯:阴暗。 2.颠沛:穷困;受挫折。 3.赋闲:失业。

  4.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四、1.“信”指诚信。这句话是说诚信是信客的生命,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让别人充分信赖的信客。 2.“凶险”指的是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那个发了财的拈花惹草的同乡竟诬陷他是小偷,被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叫人撑持不了。 3.做信客的职业,使他能够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这使他形成了善解人意的性格。他虽然见多识广,阅历丰厚,可是他并不以此自居。所以说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

  五、

  (一)1.(1)“逼”字说明老信客对自己职业的万分留恋。 (2)“堆”字说明信客的肩上担子很沉重。 2.因为他实在太忙,也怕因为去看望老人,而叫别人苦等。 3.这两段概括写 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情。这是从信客所承受的痛苦的角度来表现信客的。他不仅繁忙,承担着众人的嘱托,而且承担着不应承担的委屈,承担着无端的怀疑、猜测。 4.农村 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都相信会有很多。否定句的语气强烈,比肯定句好。这更能体现信客的痛苦是蒙受无端的怀疑,也更能表现信客的高尚品质。 5.信客的职业特点就是传递消息,把亲人的音讯传递给对方,有喜有忧,有福有祸,当然也包括着噩耗。所以作者把这些都比喻成“重担”,担在了信客的肩上,说明信客的责任重大。 6.任劳任怨,仁义热心,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二)1.略 2.(1)A(2)B(3)C

  3.B

  4.先生、我、军官;解放前;家乡。

  5.A 6.C 7.A;D

  8.B 9.C

  (三)1.jǐ gū tān

  2.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简要介绍老师的情况;第二部分(第5~8段)写老师有个特殊的惩罚措施——用下巴刮手背;第三部分(第9~10段)写老师太老了,读音都不准了;第四部分(第11~24段)写老师背学生过河;第五部分(最后两段)写老师因太老离开了学校。

  3.他是山村教育事业的拓荒者,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是爱心支持他为山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 一生。这位老师具有一种“拱桥”精神:默默奉献,舍己“渡”人,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自己甘愿做一座“拱桥”。

  4.“拱桥”是个比喻说法,是说老师弯曲的脊背像座桥,而他的生命内涵更像拱桥。他是山里孩子上学路上的拱桥,也是山里孩子人生路上的拱桥。他立于山里与山外、文明与愚昧之间。“拱桥”把自己的血肉之躯、把自己的一生铺垫在那些山里孩子的人生路上。
看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信客》测试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3.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4.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194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