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2)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篇二

  摘 要: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加强了情感教育,这就更彰显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积极拓展学生视野,挖掘人文内涵,将美的本质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动学生的趋美心理,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课改 审美教育

  一、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1.精神美。中学语文阅读篇目大都是文学精品,其中鲜活的生活形象具有最为丰富的审美内容。如《诗经・无衣》,屈原《离骚》,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陆游《示儿》等篇都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那种为抵御外侮责无旁贷、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总是撩拨着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最神圣、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激情,《庄子・逍遥游》、《雷电颂》、《海燕》、《致大海》等篇洋溢着或追求自由创造精神、或为理想而渴望战斗的精神。《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观,《孟子》中“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能使学生分善恶,辨美丑,懂是非,明事理。《再别康桥》、《雨巷》等篇章,表露出主人公最真诚的内心世界,表现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可以由此引导青少年对活中的美进行鉴赏。总之,教材的有限篇目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之美,是塑造青少年一代健全人格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2.自然美。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描写自然山川之美的篇目,或部分段落刻画事物外观形态之美。如《与宋元思书》、《小石潭记》、《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表现了新奇而清幽的图画美;《敕勒歌》、《紫藤萝瀑布》、《观潮》生动地再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绿》、《春》、《荷塘月色》中的部分段落,描写了不同层次的色彩美,既表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又映衬了人物的不同心理色调。自然美能荡起精神中的尘埃,净化人的心灵,学生学习、记录并在生活中体验,就能丰富精神,提高素质。

  3.艺术美。中学语文教材的许多阅读篇目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如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园林、影像等,这些内容是引导学生参与审美实践的重要载体,如《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中国建筑的特征》等篇表现了建筑美、图画美;《琵琶行》、《春江花月夜》、《李凭箜篌引》等反映了音乐美。这些都能从文字上使学生对各种美有了初步的体验。

  4.语言美。教材中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文辞优美,语句铿锵,音韵和谐,节奏整齐,形象生动等方面,特别是选文中大量的文学精品,都是语言美的典范。只要在教学活动中细品读,善挖掘,多积累,牢记诵,会活用,学生便易沉醉其中,呼吸美的馨香,获得美的体验。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1.教师范读、播音范读、音画播放、指导学生表情诵读、分角色表演咏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如在教学《观沧海》、《满江红・怒发冲冠》、《沁园春・雪》等篇目时尽量咏诵出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在学习《将进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时诵出感慨万千又豁达开朗的个性;在教学《祭十二郎文》、《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等篇目时诵出真诚、悲愤、坚韧的情感。各种形式反复咏诵,既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又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2.分析人物,展示美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领略到人物形象美的内涵。在教学活动时,一要注重讨论分析形象中蕴含的美的道德、人格力量。二要讨论分析形象所展示的行为美、心灵美、神态美、气质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讨论蔺相如在对敌和对友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他怎样的精神、气度?在《苏武传》中,苏武是如何忍受种种磨难,却坚贞不屈,最终持节而归的?在《老人与海》中,老人面对重重挫折,是怎样的坚韧不拔、坚守信念的?通过这些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生活的情趣,品味形象美给我们带来的如沐春风般的感受。

  3.利用画图、音乐、多媒体等辅助方式,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通过画面展示山水之美,画面中的人物活动展示了社会美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的政治理想。在教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通过图画向学生展示一幅歌舞升平,人民怡然自乐的场景画,既对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给予了形象的图解,又让学生领略了自然美、生活美。在教学《琵琶行》时,可通过播放音乐,让音乐的起伏变化表现生活中的曲折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身世吻合,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一点睛之句。

  4.揭示生活中的丑以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文学艺术中通过表现,揭露丑从反面显现,衬托美。在语文教学中一要通过分析作品表现的丑来达到对美的张扬,二要联系实际,揭示生活中的丑让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真假,以提高学生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如课文《孔乙己》中阴冷的环境,那冷酷的人际关系,与今日的社会颇有共同之处。再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那见风使舵,自相矛盾的滑稽行为可与生活中的那种趋炎附势的丑相映衬,让学生从中领悟怎样的行为和人格才算是健全的人格,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

  正如生活中处处有美一样,语文中美的因素也无处不在,只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篇三

  摘 要:课改的实施让教师意识到了导学案教学的实用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缓和课堂教学氛围,也采取了导学案教学策略。然而导学案一般涉及许多内容,教师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经历来准备一份图文并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不过,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将导学案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来提升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探讨了导学案和多媒体的各自优缺点,并提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导学案;多媒体;有效结合

  中学语文课改后,语文教师开始纷纷应用导学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根据指示和步骤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性学习。然而由于导学案教学内容颇多,学生很难在规定有限时间内完成导学案中每个部分的自主学习,为此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将多媒体引入导学案教学,通过将导学案与多媒体展示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

  一、导学案教学

  课前,中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进度制作精细的导学案,然后提前给学生看,让学生对课程安排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语文课堂开始的时候,由语文课小组长根据导学案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并不时给予提示和指导。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导学案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学生心中的疑问或不懂的知识进行细致讲解,划出小节重点和难点,并安排课后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在整个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单纯的导学案教学往往需要教师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而且由于教案要以纸质版发给学生,许多知识点难以通过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显得过于抽象和呆板,另外导学案涉及的内容很多,因此印刷出来也是需要花较多的成本的。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般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通过设计学习课件、课件演示和讲解课件内容传播知识。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频,展示相关课件,通过声音的效果加强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教学方式往往具有动态、直观的效果,能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更准确、清晰的了解。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也是需要花时间的,教师不能在有限的课堂内过度地展示课件,而应以课件为辅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将导学案和多媒体结合教学

  导学案和多媒体教学各自有其优缺点,中学语文教师若能有效地结合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对其有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可以将主要内容镶嵌到多媒体课件中,并在课件中指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他的作品以及本文的主题,学习的重点是本文意象和主旨。然后教师可以将本文的音频穿插到课件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听、读课文,对本文的感情有清晰的把握。另外,教师要将导学案中的研讨交流活动在课件中体现,通过播放课件指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最后,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简要总结《沁园春・雪》的主题,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布置课后作业。总之,中学语文教师要在短暂的课堂上有效结合导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学语文教师要使短暂的课堂变得高效、活跃起来,必须有效结合导学案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在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的指引下主动学习和探讨新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琰荣.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 2011(01).

  [2]王亮.借力导学案,打造历史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7).

  [3]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S1).


猜你感兴趣的:

1.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篇

2.高中语文课改小论文

3.关于初中语文课改心得3篇

4.高效课堂论文:新课改下的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打造

5.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289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