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篇三

  一、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预习不是一种虚设的强制性完成作业的活动,是学生们认识新课程、了解新课程、对新课程进行地相关补充和延伸的活动;是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作好思想、情感、态度、知识上的准备,是学生自我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与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也不是指为实施某次课堂教学所作的相应的备课准备,而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自由探索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1.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安排

  一般而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预习都会安排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或放学后。这在意识上就缺乏前瞻性。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即效性

  老师要有时间观念上的提醒指示,督促学生及时预习。比如老师可以安排自己的课程代表在上课前在黑板上写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出“请预习课本内容”等文字提示,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

  (2)阶段性

  合理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在当堂课上留时间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或相关段落,并作出阅读提示。比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就留了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下一段落的内容,并且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领会文章的意境。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3)学期性

  这主要针对假期而言。既在假期安排学生自行学习新学期要讲的内容,并作出相关提示。例如在暑假期间我要求学生对下一学期的新课《草原》进行预习。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同学还在父母的带领下亲身到草原之上体验了一把,把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了一篇作文,词语真切、感人。

  三、引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法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段落;划分段落,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重难点;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摸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2.搜集整理相关课文的资料。比如说文章的作者、出处、简介等。有些文章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对其不是很了解。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一些途径搜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上课,利用所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老师所讲获取相应的知识。这样学习不仅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其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

  3.尝试利用课程内容或提示解答课后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文内容再次品读,深入理解课文,写下标注。

  4.掌握生字词,并在文中找出,作出标记,加深印象。

  四、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与评价

  1.老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比如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交流思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老师个别抽查,对预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比如发个作业本或发个小红旗等,亦或是在小组评分上做个奖励的标识等。

  3.老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地提问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引起学生的重视。或要求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等。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示灯,主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给予方法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便会得到加强,自学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终身受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的: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

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4.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内涵和方法

5.语文课前预习论文

310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