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三语文下册联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下册联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高三语文下册联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如果我们平时不找语文试题来锻炼自己,想要快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是很难的。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下册联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下册联考检测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木讷(nè) 掾吏(yuàn) 惬意(xiá) 自怨自艾(yì)

  B.模样(mú) 侪辈(chái) 远岫(xiù) 缄默无言(jiān)

  C.拓本(tuò) 压轴(zhòu) 饮马(yìn) 不容置喙(huì)

  D.笃信(dǔ) 悭吝(qiān) 落枕(lào) 否极泰来(f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黄粱美梦 金钢钻 以逸待劳 相辅相成

  B.完璧归赵 必需品 不明就理 变幻无穷

  C.火中取栗 照相机 额手称庆 原形毕露

  D.黔驴技穷 钓鱼竿 分庭抗礼 不悲不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领导为了突出任期内的政绩,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B.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C.今年我们要完成的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D.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用尖刀刺伤卫队长费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艾丝美拉达却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

  B.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嬉闹着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麝月。

  C.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托波索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小姐。

  D.为了商讨是否与刘备联盟,周瑜应孙权之招来到柴桑。东吴群臣,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铜雀台赋》,智激周瑜,终于促成孙刘联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8.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等九大类。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第Ⅱ卷 (共114分)

  四、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伊州歌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1)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清风明月”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名句默写(共5题,限选4题)

  (1)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21分)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的女儿?押着唐韵,携着汉风,—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4)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5)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6)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7)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8)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9)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10)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11)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1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1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1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1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6.第(3)段的描写,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3)段作者极力渲染“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作用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纵观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的丰富含义。(提示:谁守望?守望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以作者探访山村的行踪为线索。

  B.文中老人既有热情淳朴的一面,也有落后守旧的一面,作者哀其不幸。

  C.本文写景状物虚实结合,并采用了“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

  D.本文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E.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的痛惜之情。

  F.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六、扩写(15分)

  20.柳永有词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将此句在情与景两方面进行扩展,要求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想象合理;③语言生动;④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制,就是克制自己。

  克制欲望、贪婪,是自制;克制快乐,预防过度,也是自制;有节有度,也是自制;时时检束自己,也是自制……

  请以“自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

  高三语文下册联考检测试题答案

  1.B .A. 惬qiè ;C拓tà ;D. 否pǐ。

  2.C .A.刚; B.里; D.卑。

  3.A .A.拆东墙补西墙:同“拆东补西”,拆掉这里去补那里。比喻临时勉强应付;B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对象用错。C项“起死回生”用于治疗风湿病属明显夸大。D项“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不合语境.

  4.C(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5.C.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6.B.被踢的应是袭人。

  7.A(A项所述内容是对“端午节习俗,应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的解读,并非是其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8.D(应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9.A(根据原文第l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推断的前提都错误,其结论自然也错误)

  10.B. 意:意图

  11.B.B.因:介词,趁机。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D.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

  12.C.

  13.得分点(1)“数”“微行”“便”和句意各一分;(2)“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3)“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14.(1)这首诗刻画的是一位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思妇形象。(2分)

  (2)①“清风明月”有清冷的意味,渲染出清远幽静、孤独寂寞的氛围。(2分)②“清风明月”又是清丽之景,烘托出人美、情美。(2分)③以乐景衬哀情,用清风明月、良辰美景反衬出主人公的相思之苦。(2分)

  15.(8分)

  (l)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而出岫

  (2)畏涂巉岩不可攀 飞湍瀑流争喧豗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5)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16.(6分)对偶、排比、比喻、拟人。(2分)比喻、拟人,将溪水比作少女,赋予溪水人的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清溪宁静、柔润的特点。(或:若隐若现、娇羞含情)(主要抓“少女”及“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对偶、排比,使得语言流畅,有节奏,富于音韵美。(2分)

  17.(6分)内容上:表达自己暂时逃离喧嚣城市、享受到自然美景后的喜悦心情;(3分)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与后文构成对比,为后文写荒凉的村庄作反衬。(3分)

  18.(6分)(1)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2)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3)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4)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3点得满分)

  19.B、F(3分) (选对一个得1分,选对2个得3分)

  20.至少一种修辞,此题最高只能得5分,字数不够扣5分。

  21.略。

猜你喜欢:

1.2017年高三语文模拟真题考试试卷及答案

2.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含答案

3.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带答案

4.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及答案

5.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附答案

38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