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书论文(2)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书论文(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书论文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书论文篇二

  一、按插图色彩划分:黑白图和彩色图

  1.黑白图以黑白色为基调,在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中黑白图最多,共有30多幅。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的是对课文难点的注解;有的使重点内容具体化;有的隐含有画外之音,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实质上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扩展。总之,这类图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彩色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共有460多幅。这些插图内容涉及的领域多,空间跨度大,设计构思巧妙、贴切,插图记录的场面逼真、生动、形象、亲切,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二、按插图所处位置划分:题头图、文中图和练习图(略)

  三、按插图组成数量划分:单图和复图

  1.单图是指画面相对完整的一幅图,能独立地表达完整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不受其他图的影响。单图具有独立性,它所表现的是一定时间、空间特定的人物或事件。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单图最多,共有390多幅。

  2.复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与之相关的几幅单图,通过艺术构图的手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画面,也可以说复图是几幅单图的有机结合体。教材中复图的画面最少的有两幅,最多的有十多幅,复图又可划分为“连环式”和“环拱式”两类。

  四、按插图表现风格划分:统计图表类图、漫画类图和实物类图

  1.统计图表类图是用图示或数字说明教材内容的插图,文字简洁准确,表达内容丰富,说服力强,纵向、横向比较清晰,这类插图旨在为教学内容提供准确、可信的统计数据,使学生对所学问题和原理更加理解和信服。这类插图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教材中。

  2.漫画类图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实事的插图,用幽默、诙谐的画面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内容简明、主题突出、形象直观,又包含哲理。漫画在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运用最多。

  3.实物类图是以真实的事物、人物或历史事件说明教材内容的插图。它又可以细分为事物类图、人物类图和历史事件文物类图:

  (1)事物类图。即为教材所讲述的原理、道理或问题提供一个较为典型的画面,高中政治教材大部分彩色插图属于这一类。如:《经济生活》第9页“信用卡”、“现金支票”,第10页“外币”等。这类插图以典型的事件、真实的场面、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起到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加深理解的作用。

  (2)人物类图。如:《经济生活》第24页“袁隆平”、“牛玉儒”;《政治生活》第4页“农民工人大代表收集农民工意见”、第66页“郑培民深入基层视察工作”;《生活与哲学》第19页“马克思”、“恩格斯”,第23页“邓小平”等。这类插图所介绍的都是中学生们所敬仰的革命领袖或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运用这类插图要以典型人物的精神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历史事件文物类图。即根据教学需要而提供的典型历史事件的场面或历史文物证据等。如《经济生活》第5页“早期出现的一般等价物”;《政治生活》第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第71页“欢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第96页“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第97页“欢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第106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这类插图是通过典型历史事件的真实场面或以历史文物证据等进一步说明、证实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插图教学既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一门深奥的、充满艺术性的学问。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择多种方法,实现最优化的组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书论文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材也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尤其是思想政治教材不仅要体现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更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在教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对传授知识至关重要。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好几处有关“基本属性”的知识点,例如商品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真理的基本属性等。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教师对“基本”一词有着不同理解,有的教师会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例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两点商榷》一文中,作者指出“把‘客观性’说成是真理的基本属性是不够准确的”。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属性”一词,笔者也有自己的理解,现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对基本属性的定义

  要给“基本属性”下定义,首先必须知道“基本”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基本”是这样解释的:1.根本;2.根本的;3.主要的;4.大致,大体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基本”一词的释义,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属性”的“基本”一词应该是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三条解释,而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属性”是指主要的性质或特点,是对同类事物的共性的概述,即同类事物都具有的主要属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对基本属性的具体分类

  1.基本属性即同类事物都具有的主要性质、特点。教材中主要引用的是本意,比如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任何一件商品都具有的属性,是所有商品的共性。还有矛盾的基本属性、人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都是指同类事物都具有的主要属性。

  2.基本属性即根本或本质的属性。教材中是通过“根本”或“本质”这两个词来体现的,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有的个性。比如商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价值属性;同样的人区别于其他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人具有意识活动,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有属性。除此之外,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等等。这体现的都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有的属性。

  3.基本属性即大致、大体上这一事物具有的属性。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这一属性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们分别是在不同的时期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民主发展的需要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由此可见,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针对“基本”一词释义的不同进行分类,引用了不同的词以便区别。而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也是一种认识,既然同属于认识的范畴,真理和意识、认识、理论、社会意识就具有共同的属性,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虽然表现形式主观,但一经表现出来它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因此将客观性定义为真理和意识、认识、理论、社会意识共有的基本属性是正确的,只是在教材中把真理具有客观性这一基本属性作为重点阐述罢了。

  因此,把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理解为真理特有的,以区别于其他认识范畴的概念是不恰当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这一知识点准确讲授给学生也成为教学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基本”的内涵。正确理解这一难点,关键在于不能把“基本”等同于“根本”或“本质”,否则在理解上会出现偏差,不但引起对教材内容的质疑,而且会影响正确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只有恰当准确地理解了“基本”的内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一知识游刃有余地讲授给学生,从而突破难点,并防止陷入教学误区。

  总之,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当然,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受主观认识的影响出现不严谨的地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辨别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钻研、深入分析教材,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准确理解把握教材。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2.高中生思想政治论文

3.高中思想政治论文

4.有关高中文化政治论文

5.关于高中工作思想政治论文

324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