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 2018年生物中考试题带答案(3)

2018年生物中考试题带答案(3)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2018年生物中考试题带答案

  33.足球运动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足球队集训地之一昆明属于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此环境中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增强血液的运氧能力.

  (2)足球运动员产生的废物之一尿素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在该排泄途径中,尿素是在1(填乙图中序号)处与血液分离,最终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足球射门时,守门员看着足球由远至近,眼球成像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图丙[2]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最终“足球”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4)球迷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原因是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考点】心脏的结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专题】文字叙述型图表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分析】图甲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图乙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①肾小球;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

  图丙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1虹膜,2晶状体,3角膜,4巩膜,5脉络膜,6视网膜,7玻璃体.

  【解答】解:(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2)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守门员注视远处向自己飞来的足球,其睫状体由舒张变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故答案为:(1)红细胞

  (2)1

  (3)晶状体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4)激素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综合掌握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34.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生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B(填字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C(填字母).

  (2)C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3)D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蕨类植物.

  (4)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B与D;A与E的比较,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在结构上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专题】生物的分类.

  【分析】(1)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 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4)图中的A青蛙,B向日葵,C蜜蜂,D肾蕨,E小狗.

  【解答】解:(1)B向日葵能够结出种子,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而且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青蛙、金鱼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蜜蜂属于无脊椎动物;

  (2)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3)D肾蕨利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茎生在地下,属于蕨类植物.

  (4)D肾蕨和B向日葵比较,代表的是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A青蛙和E小狗代表的类群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

  故答案为:(1)B,C;(2)完全变态; (3)蕨类;(4)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生物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35.

  人类的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基因a控制,请根据下列简单遗传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父亲是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

  (2)该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基因组成可能由两种类型;这个孩子是男孩且为双眼皮的机会(概率)是25%.

  (3)女儿逐渐长大,以双眼皮为美.成功地做了“人工双眼皮”,结婚后,该双眼皮能否遗传给她的后代?不能(填“能”或“不能”).其生物学道理是她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人类的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基因a控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

  (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1)父亲遗传给单眼皮(aa)女儿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父亲是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1:

  (2)从图1看出,“该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基因组成可能由两种类型分别是Aa、aa;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会(概率)是50%.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2:

  从图2看出,生男孩的几率是50%.因此,这个孩子是男孩且为双眼皮的机会(概率)是50%×50%═25%.

  (3)“女儿逐渐长大,以双眼皮为美.成功地做了‘人工双眼皮’”,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结婚后”,该双眼皮不能遗传给她的后代(填“能”或“不能”).其生物学道理是她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1)Aa

  (2)两;25%

  (3)不能;她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只要符合题意皆可得分)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原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36.根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都有约5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医药典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由单细胞动物疟疾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疾,挽救了数百万计的生命.在过去15年间将疟疾死亡率降低了一半.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疟原虫属于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看,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免疫.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细胞结构.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疟原虫属于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看,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2)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狂犬病毒)有免疫功能,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1)病原体 控制传染源

  (2)抗原 细胞

  【点评】解答此 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7.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是否比洗手后多?

  (2)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并迅速盖上.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并迅速盖上.

  ④“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

  ⑤把三种培养皿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并计算菌落数分布的多少.

  (4)请你预测上述实验结果: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分析】(1)本题以“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控制实验变量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答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为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因此提出的问题是: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⑤把三种培养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为了减少误差,要计算平均值.

  (4)预测实验结果: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故答案为:(1)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是否比洗手后多

  (3)未经任何处理 菌落数分布的多少

  (4)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多,洗手后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少、空白对照组没有菌落;

  (5)二氧化碳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8.

  材料一: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如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

  小麦各发育期的天数和需水量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

  (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45

  拔节期 23 886

  抽穗期 20 966

  灌浆期 31 1202

  材料二:由于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0多万亩,现在只剩下6万余亩;湘江枯水期有时会造成船舶搁浅现象.

  材料三:如图乙是一幅漫画.

  请仔细阅读上述3个材料,分析说明相关问题: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日均需水量从返青期到抽穗期是逐渐增加,由抽穗期到灌浆期又减少.

  (2)计算表中各个发育时期每天(日)的需水量,并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如图甲所示.请将灌浆期的柱形图绘出来.

  (3)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破坏植被有关.

  (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5)亲爱的同学,请你写出看完资料之后的感想(任写一条即可):珍惜水资源.

  【考点】合理灌溉.

  【专题】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分析】(1)植物生长的时期不同,它的需水量也不同,分析表中的数据答题;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森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蒸腾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1)日均需水量从返青期到抽穗期是逐渐增加,由抽穗期到灌浆期又减少.由题干的表中数据可知需水的总量是逐渐递增的;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小麦不同时期每天的需水量也不同,灌浆期:1202÷31=38.8把上述数据以直方图的形成表示如下:

  (3)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而我国西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由于人类乱砍乱伐、过度放牧、毁林造田、开荒造田等不合理的开发,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破坏植被有关.

  (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易草则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5)要珍惜水资源、要节约用水或保护植被、增加植被、实现植被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水资源面临枯竭,就像漫画中的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人类的眼泪.

  故答案为:(1)日均需水量从返青期到抽穗期是逐渐增加,由抽穗期到灌浆期又减少;

  (2)

  (3)植被;

  (4)植树造林;(5)珍惜水资源,合理科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即可)

  【点评】注意培养解读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直方图的这种技能.直方图能更直观的反应问题.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生物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学习更多应对中考拿高分的其他课程呢,名师主讲视频课带你冲刺中考!(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2018年生物中考试题带答案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2.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3.2017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4.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带答案

5.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

280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