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地理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

  (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

  (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

  (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

  (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重点和难点)

  一、会画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填图册第7页(1)

  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春分:3月21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春季,昼夜平分。

  夏至:6月22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昼

  秋分:9月23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秋季,昼夜平分。

  冬至:12月22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夜

  二、五带名称分界线、位置、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特征。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8中的图1.25)

  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详细

小比例尺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课本第25页)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

  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修路、爬坡水渠、水库选址)

  水库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如下图中甲处)

  大坝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洼地、小盆地的狭窄出口处(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如图中乙处)

  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如图中ABC)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

  绿色表示平原 ,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课本第27页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

  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

  绘制方法(描点、引线、连线,注意处理好相同海拔的点之间是上凸还是下凹参见课本28页的图)。

  1.我市某地理探究小组搜集到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利用其进行探究活动。

  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参与到活动中。(10分)

  (1)甲居民点位于乙居民点的 方向,规划公路的直线距离约 千米。(2分)

  (2)甲居民点海拔大约为 米,

  它与B点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2分)

  (3)判断图中地形名称:A ,B 。(2分)

  答案:1.(1)东北(1分)2(1分)

  (2)100(1分)200(1分)(3)山谷(1分)山脊(1分)

  如何学好初中地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

  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然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1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