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 梦荧0 分享

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又有了新的进步吧!那么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

A.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 B.赤道  C.0°和180°经线 D.回归线

2.2015年4月22日,国际地球母亲日的主题是“未来,你我主宰”。此日地球运动在图中(  )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D之间

D. D→A之间

3.晴朗的早晨,太阳即将从地平线上升起,家住九台的丽丽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立,准备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此刻丽丽右边的方向可能是 (  )

A.东方 B.西方 C. 南方 D.北方

4. 图幅相同的九台区地图和吉林省地图相比 (  )

A.两幅地图比例尺一样大 B.九台区地图范围小,但比例尺大

C.吉林省地图范围大,比例尺也大 D.九台区地图比例尺比吉林省地图小

5.有关大洲和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B.大西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

C.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

D.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

A.大洋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就可以判定它为 ( )

A.鞍部    B.山顶     C.山脊   D.山谷

8.关 于某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终年高温多雨 B. 明天气温超过30℃ C.今天小雨 D.昨天晴天

9.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是 (  )

A. B. C. ← D. →

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10~11题。

10.该日最高气温大致出现在 (  )

A.2 B.8时 C.14时 D.20时

11.这天气温日较差约为 (  )

A.15℃ B.6℃ C.31℃ D.25℃

1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地图,你认为下列对地图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

A.旅游时带好旅游交通图  B.查找山脉时用地形图

C.网上查找公交线路用电子地图  D.绘制学校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13.某地一年 内有两次阳光直射、且全年昼夜平分,这个地方在 (  )

A.北回归线上 B.北极圈上 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

2015年“地球日”活动中,中国区主题是“能见蔚蓝”。“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据此回答14~16题。

14.下列能源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水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炭

15.雾霾, 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雾的是  (  )

A. B. C. D.

16.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寻回蓝天”的是 (  )

A.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B.增加私家车保有量

C.垃圾焚烧处理 D.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17.小明的作文中有以下描述语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奶奶很喜欢昆明四季如春的天气

B.今年夏季气温较往年偏高,气候出现了异常

C.今天的气候晴,和同学们打球很开心

D.上午晴空万里,下午雷雨交加.气候变化真大

18.下列民居中,适应全年炎热多雨气候的是 (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19.当PM2.5浓度过高的时候,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

A.在公路旁晨练 B.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

C.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 D.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20.黄种人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

A.非洲 B.欧洲 C.东亚和东南亚 D.大洋洲

21.下列关 于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 (  )

A.佛教创始于中国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2.2015年6月13—19日为中国第25个节能宣传周,其主题是“节能有道,节俭有德”。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 (  )

A. 禁止砍伐森林 B.不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自驾机动车外出 D.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3.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

A.1月 B.7月 C.6月 D.12月

24.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上课的我们,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不管任何情况,立刻跑向室外

B.立即从窗户处向外跳逃生

C.护头下蹲并躲在结实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快 速撤离到开阔地带

D.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25.关于聚落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B点的经纬度 。

(2)A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

(3)D点位于C点的 方向。

(4)A、B、C、D四点中,位于东 西半球

分界线上的是 点。

2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大洲名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3)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大部分陆地位于热带的大洲是 ;(填名称)图中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4)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以我国福建省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 马六甲海峡→进入C 洋→红海→E 运河→经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各地。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甲表示 聚落,图中乙表示 聚落。

(2)下列哪些区域适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

A.热带雨林地区 B.温带河流沿岸的平原 C.沙漠地区 D. 南极地区

(3)下列聚落中需要 保护的是( )

A.北京现代建筑群 B.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C.九台普通农村聚落 D.美国的别墅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AACBD 6——10 DCABC

11——15 BDCAC 16——20 DBAAC

20——25 DDBCA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40N,60E

(2)南温带

(3)西北

(4)C

27.(1)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⑤南美洲 ⑥大洋洲 ⑦南极洲

(2)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亚洲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4)印度洋 苏伊士

28.(1)乡村 城市

(2)B

(3)B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计划

紧张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又要拉开帷幕。然而,复习课的内容往往因缺乏新鲜感而提不起学生兴趣,如何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呢?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要上好地理的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知识的系统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主要起引导学生去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表面的知识,复习课是更高层次的新授课,不仅复习知识,还应串联知识,归纳知识,整合知识,加深内涵的理解。

二、注重学法指导,总结解题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做图分析题,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好做题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最终还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提高学生看图分析的能力、和做题方法。

三、精讲典型例题,培养创新思维

以往我们上复习课时经常使用练习卷,采用学生练——老师讲的方式进行,不自觉的陷入题海战。结果是学生喊累,老师着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这次我们采取各章突破综合复习练习的方法;并且可用少数的几个典型的习题,例如气候类型的分析,组织学生分析该题主要考点、讨论解题方法,还可让学生自己围绕该题进行相互出题和解题,然后引导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于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所以任务很重,希望学生能有个好成绩。每个人都能较期中有个明显提高!

221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