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精选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时间: 巧绵21291 分享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 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情、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阿米尔的父亲在当地很有声望,也是阿米尔小时候崇拜的对象,而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则是其父亲从小的玩伴,同样,阿里的儿子哈桑从小就是阿米尔的好伙伴。然而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却有生来不可弥补的裂痕,尽管阿米尔还是个孩子,在他心中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种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和哈桑是朋友”,尽管阿米尔一没事就会找哈桑玩,尽管哈桑为了去追原本属于阿米尔的风筝不惜付出一切,然而“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拉扎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之所以每次哈桑为他付出后尽管心存愧疚,但总是设法得到了自我宽恕和自我原谅。

  在阿米尔和哈桑身上反映出阿富汗两派斗争的现状,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社会的大环境中,即便他并不知道种族斗争的根源所在,在大环境的感染下他总是有意隐瞒与一个哈扎拉孩子玩耍的事实,尽管他们情同手足。相比之下,身为仆人的哈桑却对种族歧视不以为然,无私地对自己的主人朋友好,即便阿米尔提出让哈桑吃土的假设后,哈桑迟疑了一下,眼睛看着阿米尔信誓旦旦的说:“如果你真的命令我那样做的话,我会吃的。”哈桑不管阿米尔怎样对待他,他一如既往尽着自己仆人的责任,哈桑出生后叫出的第一个人名不是“妈妈”或“爸爸”,而是“阿米尔”,这意味着一生中他将阿米尔当作自己父母般重要看待。

  然而命运弄人,在阿米尔随父亲移居美国,父亲逝世后不久,阿米尔在几十年后接到了父亲朋友拉辛汉的电话,告诉他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这犹如晴天霹雳,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更加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曾亲手将自己的兄弟赶出家门,现在生死未卜,“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句话如鱼钩般勾起了自己对哈桑做出的种.种不对,也刺痛着阿米尔的心。终于,阿米尔在亲情的引导下做出了行动,不再只是自我宽恕,而是自我救赎。

  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哈桑的孩子,却被塔利班毒打,在剧痛难忍时,阿米尔笑了,“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在我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角落,我一直期待这样的事情”,终于可以偿还自己的罪过,“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阿米尔瞬间明白,有着不光彩过去的不仅仅自己一个,自己的未婚妻、自己置若神明的父亲,与自己不同的是,妻子在结婚前将自己的过去坦诚说出,父亲用尽一生在做善事,就是为了赎罪,只有自己,选择沉默,将罪恶感压在心底,毫无作为地折磨着自己。与其压在心底,让记忆像梦魇般时时发作,不如抬起胸膛,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原本哈桑对阿米尔忠诚的表白多年之后经阿米尔口对侄子说出,多年之后同一场景的呈现,只是角色的反转,多年前哈桑追风筝时阿米尔犯下了不可原谅的过错,多年后阿米尔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昨天,终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我曾经看了四遍,前面三遍,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偏偏掺杂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纷纷交杂纠缠在一起,在那兵荒马乱的社会中,抽丝拨茧般的将人性一层层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被社会认可的阿米尔,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利,财富荣誉诸如此类,但与此相伴却也承担了父亲的愧疚,在父亲疼爱的同时,也被父亲所嫌恶,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全心疼爱,却又对父亲充满敬畏,于是他嫉妒,胆怯。不被社会认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与阿米尔一同长大,受到老爷的格外疼爱,也始终最是忠诚的陪伴着阿米尔,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尔背叛,也依旧可以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他单纯,诚恳,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终日惶惶不愿与哈桑在一起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尔少爷一直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己的原谅;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为阿米尔付出的哈桑,纵然一生忐忑,却始终活的真诚。

  直至数十年后,阿米尔才从父亲的好友口中知道真相,为什么父亲对自己时有厌恶,为什么父亲总是格外疼爱哈桑,只因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是父亲对自己对阿里,对哈桑无言的愧疚,却成为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一个转折点,而当知道哈桑为了保护父亲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倾注了父亲的精力,承载了他们所有欢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枪下,哈桑的孩子成为孤儿流落的时候,阿米尔终于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整本书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温暖舒缓的笔触却数次让人忍不住落泪。

  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或许会犯很多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和恐惧,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对,纵使伤痕累累,也要问心无愧。

  心疼哈桑,也万分的敬佩这个始终诚挚的男孩。而阿米尔,却总让人觉得可怜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他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说道:为你,千千万万次 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想为他祝福。

  为你,千千万万次。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前不久,和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终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

  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么读得懂,后来,才发现是没有用心去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交织着爱,恐惧,愧疚。。。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

  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

  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

  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

  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呵护极致,两人的父亲也是好兄弟,实际上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俩的感情,相反这种感情得到了延续,哈桑和阿米尔感情特别深,但是因为哈桑是仆人,妈妈抛弃了自己,经常受到同龄人的讥笑,而阿米尔因为有出色的父亲备受大家关心。一次阿米尔与哈桑遇到一群朋友,那些人被哈桑指指点点,阿米尔在一旁观望,从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负,阿米尔竟然无动于衷,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经常受人欺负。他一点也不害怕坏人,他很勇敢。随即这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之心,父亲对哈桑的赞赏与期许更令阿米尔厌恶。他设计把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被阿米尔这个好兄弟抛弃,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多少年过后,阿米尔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兄弟,他很愧疚于是四处寻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么样,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好朋友的背叛,无疑是对哈桑的巨大打击。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见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给哈桑那个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愈合。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

  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

  人。

  风筝来来回回,可放风筝的人不再是原来的摸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已经读过三遍了,每一遍都会被深深的感动。我始终在追寻,到底触动我的是什么?那柔软细腻的笔触,那毫无矫揉造作的描写,那关于童年的跳动,那罪恶的定格,那救赎的可贵……

  "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的塔布尔,就像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里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和最丑恶的东西,友谊、忠诚、信任,背叛、歧视、自私……

  童年,是孩子们的天堂。阿米尔和哈桑,在一个富裕家庭长大的两个亲密无间的主仆,一起爬树、一起搞恶作剧、一起看电影、一起放风筝,一起在树上刻下"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我喜欢所有的这一切的描写,那么亲切、自然、童趣,那微妙的幸福悄悄的在心中蔓延着,蔓延着……

  阿米尔和哈桑,"无论如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因为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没有。"这些"不能改变的历史",给了阿米尔背叛的勇气和借口,并最终背负着这个罪恶。在那场追风筝的比赛中,那那条小巷之中,在那打开父亲心门钥匙的蓝风筝与对友情的背叛中,我们再也看不到阿米尔眼中的澄清与欢愉。

  对阿米尔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终究会自行爬上来,你会发现,原来它从未离开过你。

  一条救赎之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

  “我追。”读完最后一句,我合上书本,静静地感受泪水湿润眼眶的余温。我无法形容内心复杂的感受,就像迷失在纵横交错的叉路口,不安的旋晕;像飞虫落入蜘蛛网,无力的挣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透脚心的疼痛,像望着地平线埋下最后一缕光明,不舍与惋惜。第一次那么靠近一个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低头,睁开双眼,瞧,塔利班,本·拉登和恐怖主义。而是站到了它的左边,离心更近的地方。45°仰望天空,微笑,看,那些曾经飞扬在阿富上空的风筝,那些执着的单纯的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哈桑

  哈桑,他是追风筝的好手,他追风筝的时候从来不用看着天空,大家经常说他追着风筝的影子。其它他只是……知道。是的,他知道。他知道风筝飞向哪里,他会拼了命地去追,甚至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H# ?8 m! P: N6 a N1 t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这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每一次都充满了震憾力与感染力。我爱极了这句话。那么真,那么纯。他会毫不犹豫地吃泥巴来表示对小主人的忠心,他会掩饰恐惧站出来保护他的主人,他会拼了命的为主人去追最后的风筝,他会深埋主人的背叛,他会重回战火弥漫的喀察尔守护主人空落落的房子。他会为他的主人——千千万万遍。在我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紧紧追着他的风筝——真诚,忠心,善良。直到生命的终结。他的一生注定会是悲剧,幸运的是他选对可风筝,并义无反顾地追随。他用天使般的眼睛看待这个不公的世界,用整日的微笑去招待这冷酷的世界。他活得那么完整,那么独特。

  其实世界从来都是不公的。公平,是自我调节,自我给予的。不幸的人,应不断追着那乘着不幸之风步步高升的风筝,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找到人上的支点。

  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阿米尔,哈桑的小主人,哈桑眼里的朋友,哈桑同父异母的哥哥。他生性懦弱,为了得到真正的父爱,他背叛了哈桑,借机赶走他们,将一个谎言隐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良心的不安使他踏上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璐,去追寻他的风筝——勇敢,诚实,正直。他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重回故土——战后惨不忍睹的阿富汗,只为寻找他的侄儿——哈桑的儿子。他要给他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更为了解放一颗获罪的心。最终他还是追到了,尽管伤痕累累,但那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缺失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他终于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人们总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悲观的看来,我觉得连完整的人也不多。谁能说自己没有遗憾过,后悔过。也正因为遗憾和后悔才趋势人们不断地追寻他们人生中所缺失的风筝,只有追到了,他们才能成为健全的人。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我将前言,后记,作者简介,世界各大名报杂志的评论反复阅读。其实作者自身也是一个追风筝的人,他与小说主人公有相似的经历:同是阿富汗人,同随父亲逃往美国。当他在创作此小说后,世贸大厦倒塌了,但他在妻子的鼓励下还是勇敢地将书稿投出。为的是让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阿富汗。是的,他追到了,追到了远比他想象中还巨大的风筝。

  或许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相关文章:

1.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篇

2.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7篇

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初一作文范文10篇

5.《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35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