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

时间: 维维0 分享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 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1

第四单元

13.《纪念白求恩》

导读:初一语文上册选入的课文《纪念白求恩》是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

知识结构

一、文学常识

二、文章主题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

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

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六、重点问题:

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加强肯定的语气。

3.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14.《植树的牧羊人》

导读:《植树的牧羊人》,又名《种树的男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一、文学常识

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二、文章思想内容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三、重点问题

1.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牧羊人的形象特点有哪些?

①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无私、慷慨。

②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自信,果断。

③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积极生活,爱整洁。

④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目标远大而高尚。

⑤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无私,俭朴。

15.《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一、文学常识

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心理学家。

二、文章思想内容

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能战胜困难。

16.《诫子书》

导读:《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重点内容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2

第五单元

17.《猫》

导读:《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知识结构

(一)、文学常识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二)、重点问题

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

3.重点写第三只猫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结局:挨打屈死。作者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第三只猫的死亡是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三)、中心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18.《鸟》

一、文体常识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二、重点问题

1.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

(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2.文章结尾和开头都写道“笼中的鸟”,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和悲苦,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三、 中心归纳

明确:作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抒写了鸟的种.种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笔端带情,字里行间脉脉含情,常是某些散文的特色,梁实秋的《鸟》即如此。

“我爱鸟”,文章一开笔就表“情”,直截了当,毫不含糊。然后顺势而下,写笼中鸟的苦闷,绘广阔天地里鸟的欢乐,为囚在笼里的鸟而生悲,为自由自在的鸟而生喜,为风雪中丧失生命的小鸟而致哀,爱注鸟中,鸟的命运牵动着作者的心。

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声形并茂。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独奏,似合唱,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作由衷的赞美,然后铺展开来刻画。有高踞枝头的美,有振翅飞翔的美;白鹭伫立,鸢鹰盘旋,忽静忽动,美不胜收。而刻画鸟身躯的玲珑饱满,简直是情满纸上,爱意流溢。“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爱得不:深,难以有这样深切的感受。

作者不仅以鸟鸣传喜,鸟形传爱,而且直接表露这种爱好是单纯的,不带任何幻想。为了证验这种感情的真实,特别讲述了曾带给人无限诗意的杜鹃的习性。目的不在贬诗人骚客,而在于抒发真情。

19.《动物笑谈》

导读:动物笑谈本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一、文体常识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课文内容简析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一层(2—9)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

第二层(10—19)写我与可可可的趣事。

三、中心归纳

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20.《狼》

导读:《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一、文体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人,清代文学家。《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二、解释词的含义:

1.一狼仍从(从:跟随)

2.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

3.屠大窘(窘:困窘、急迫)

4.恐前后受其敌(敌:胁迫、攻击)

5.顾野有麦场。(顾:向旁边看 )

6.场主积薪其中(积薪:堆积柴草)

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

8.弛担持刀(弛:卸下)

9.耽耽相向(耽耽:注视的样子)

1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像狗一样蹲坐)

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之:过了一会儿) (瞑:闭眼)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1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暴:突然) (毙:杀死)

13.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在睡觉) (盖:原来)

1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欺骗) (几何:多少)

17.止增笑耳(耳:罢了)

三、特殊字: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动词,打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只有。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企图,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①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②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④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①介词,译为“把”。例句:投以骨。介词,译为“用”。例句:以刀劈狼首。

②连词,译为“来”。例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译为“用来”。例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3

第六单元

21.《皇帝的新装》

导读:《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知识结构

(一)文学常识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狡诈和愚蠢的本质,以此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三) 重点问题

1. 皇帝为什么一听骗子对新装的介绍就马上心动了?

因为这衣服不仅漂亮,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旦有了这件新装,就可以帮助自己检验他的臣民,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2. 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装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装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自 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 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

3.这场骗局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孩子总是单纯天真,不会说谎且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会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用这天真的声音来揭穿新装的底细,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可以。这句话说明老百姓看到了事实真相却又不愿意表现出是自己的判断,借小孩子之口,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怀疑,又可以让自己的名声得到保护。

(四)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

课文开头为了突出皇帝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漂亮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童话最后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和说谎的皇帝、大臣、百姓们予以对比,突出孩子的天真、率性,以及大人们的虚伪、愚昧。在心理描写方面,作者主要刻画了皇帝、察看织布的老大臣和官员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虚伪分析得非常透彻,符合人物的个性。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非常有利。

(五)反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语。反语能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22.《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导读:天上的街市和太阳船分别是郭沫若和吴望尧的两首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中国新诗奠基人。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二、文章主旨

这首诗,作者通过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天上街市繁华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四幅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表现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三、文体知识

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四、重点内容

1.第一节中的“明”“闪”“现”“点”等词语好在哪里?

前两句都用了“明”字,联想自然。这两个“明”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动词,点亮的意思;后一个是形容词,明亮的意思。状写明星用“现”,显现的意思,描摹了星星闪现的过程,用词准确。“闪”与明星搭配,“点”与街灯搭配,都十分妥当。

2.第二节中的“我想”和两个“定然”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几个词语表明这节中所写的景物是诗人的想象,如去掉就变成了写实,这样不仅不合事理,诗的韵味也消失了。

3.短短的16行诗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天上的美景明明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却又如此加以肯定,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四次使用“定然”这个表示绝对肯定的词,一是使人感到诗人的想象真实可信,形象鲜明;二是表示诗人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

4.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

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摆脱封建束缚的愿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太阳船》

一、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天上的街市》夜晚,海边,诗人仰望美丽的天空,星光闪闪,心情变得开朗起来。瞧,天国的乐园是多么的美丽。明星如灯,缀满天幕,熠熠生辉。地面呢,街灯如星,点点成线,摇曳生姿。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上陈列着许多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那被浅浅天河分隔开来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还在守着银河远远相望吗?不!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请看,天上的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

《太阳船》天空浩瀚,好似碧海无边,载着太阳日复一日地破浪远航。清晨,海面一片金黄,驶离码头,开始一天新的征程。大海的中央,白银翻滚,“太阳船”劈波斩浪,一路前行。夕阳之下,海水橘黄尽染,“太阳船”无法冲破黑暗,依然加满马力,沉没于无际的灰色的波涛中。刹时,船身两边涌起巨大的波浪,海面上溅起了无以数计的银星。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痛恨之情。

三、《太阳船》中的想象看起来天马行空,但是又合乎情理。说说诗人是如何展开自己的想象的。在一天之中,天空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诗人以一天中太阳、天空的变化为基础,由此展开想象。

天空与大海都一望无际,且颜色相近,于是诗人将天空比作大海。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不断变换着位置,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太阳散发着金色的光芒,体积庞大,所以诗中将太阳想象成“镀金的巨船”。随着太阳的变化,天空的颜色也随之改变,作者以现实为基础,再用诗的语言加以描述,形成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

四、课外搜集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句,并与同学交流。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3)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谁云天上无离台,看取牵牛织女星。

(7)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8)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

五、诗人吴望尧把太阳想象成一艘“镀金的巨船”,你会把太阳想象成什么?仰望星空,你又会有什么新奇的联想和想象?选择一个天体(如星星、月亮),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仰望星空/试图探寻那条/深印在记忆深处的银河之踪/浩渺的天宇何其广大/奈何单单缺少了包容那份传世恋情的心胸?仰望星空/满眼的长袖零落/衣袂飘轻/那可是织女尚未离杼的锦缎/在静静地舞动着/她亘古之恋的衷肠?明朗夜空中的繁星成片/忽闪忽闪/装点着牛郎织女的相思点点/这跨越人神的爱恋/隔着鹊桥/让世人见证了不屈的凝望和爱情的坚贞!

23.《女娲造人》

导读: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女娲造人》,讲述了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一、文学常识

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二、文体知识

神话是关于神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断,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三、文章主旨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四、重点内容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工作着,工作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女娲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位勤劳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反复的作用

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

(1)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

(2)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3)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

(4)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4.《寓言四则》

导读:寓言,是指用假托故事寄禺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四则,主要讲述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四则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

一、《赫耳墨斯和雕塑者》

1.文学常识

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作家。他善于讲动物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2.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3.课文寓意

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二、《蚊子和狮子》

1. 课文寓意

本文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2. 重点内容

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是什么?

蚊子在向狮子挑战时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致使狮子狼狈不堪被打败。可在战胜狮子后,它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洋洋得意之时自投罗网,败给蜘蛛是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的结果。

三、《穿井得一人》

1. 文学常识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由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 文章主旨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四、《杞人忧天》

1.文学常识

列子,郑国人,本名列御寇,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全书分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文章主旨

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

3. 文章结构

(1)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故事结束: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4.重点问题

学习了这则寓言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忧虑的?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己边事做起,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最新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成语专题复习

有关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 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语文知识归纳1第四单元13.《纪念白求恩》导读:初一语文上册选入的课文《纪念白求恩》是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知识结构一、文学常识二、文章主题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顺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二爱国作文800字5篇
    高二爱国作文800字5篇

    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二爱国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

  •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写作时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三学习方法指导
    高三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只有在通过语文知识理解了教材内容后,才有可能将信息进行内化,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高三学习方法指

77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