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概念>解毒>

凉血解毒的大黄

时间: 苑如16 分享

  大黄功能:攻积导滞、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凉血解毒大黄的药理作用

  1. 泻下作用 大黄有泻下作用,蒽醌甙是其产生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类只有微弱的泻下作用。实验证明大黄煎剂的泻下作用明显,但受煎煮时间、加热温度和酸碱性的影响,长时间的加热会使大黄致泻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的泻下效力降低。大黄口服给药后需6~8小时才发挥作用;而直肠给药,泻下作用出现的时间较口服要快得多;注射其有效成分,则作用迅速且泻下效力最强。

  研究表明:大黄的有效成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亦有研究证明:大黄发挥泻下作用的另一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转运到大肠,刺激黏膜下神经丛和更深部肌肉神经丛等,使肠运动亢进,引起泻下。大黄的泻下成分能排泄于乳汁中,乳妇服用后可影响乳婴,引起婴儿腹泻

  大黄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的双重作用,前者的物质基础是番泻甙,后者的物质基础是鞣质类。实验表明:大黄汤对小鼠的胃肠道初期呈运动亢进,后期呈运动抑制,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大黄中所含之鞣质对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故在产生泻下作用后可出现便秘。大剂量使用大黄(1~5g)时,产生泻下作用;小剂量使用大黄(0.05~0.3g)时则出现便秘,其机制与大黄中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过少的泻下成分的作用有关。

  2.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在试管内,大黄对革兰阳性细菌和某些革兰阴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作用最好。其抑菌效力之比为 4:2:1;抑菌的有效浓度为 1.5~25μg/ml。大黄的抗菌成分除了蒽醌类外,可能还有其他水溶性成分,因为生大黄煎剂去掉鞣质或游离蒽醌或二者均去掉后,仍有抗菌活性,且这些成分的抗菌活性有耐热耐压的性质。大黄抗菌的作用机制是对细菌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及糖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

  大黄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布氏杆菌、鼠疫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覃状杆菌、淋病双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

  大黄水煎剂、水浸剂、醇浸剂、醚浸剂在试管内对一些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如许兰黄癣菌、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大黄浸出物可抑制和杀灭溶组织变形原虫,也可杀灭人毛滴虫,但对人肠滴虫及万氏唇形鞭虫的抑制作用较弱。大黄对阴道滴虫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对胃肠道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给予生大黄能治疗和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出血,表现为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灶及出血灶面积明显减少,其作用与甲氰咪胍相似。大黄治疗和预防溃疡的机制是其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对灌服纯酒精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大鼠预先灌胃给予大黄煎剂的实验表明:大黄对胃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证明:生大黄和熟大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相同剂量下生大黄的作用更明显,但熟大黄对胃肠道反应小,可大剂量应用。生、熟大黄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与西药组疗效一致,但熟大黄组副作用小,患者康复快。

  大黄含苦味质,服用小剂量粉剂(0.6~0.9g )可促进胃液分泌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4. 解痉作用 大黄素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的离体小鼠肠痉挛,其解痉作用较罂粟碱强 4 倍多,但对豚鼠气管的解痉作用较弱。

  5. 对肝脏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生大黄能使中毒性肝炎的实验家兔死亡数及肝脏显著坏死的动物数减少。

  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6. 利胆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大黄可促进狗胆汁的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大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大黄煎剂均能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其高峰在给药30分钟内。复方大黄(胆道排石汤)有很强的利胆作用,能显著降低输胆总管括约肌紧张性,使之松弛,且能加强胆囊收缩。

  7. 对胰腺的作用 有报道认为,大黄及其提取物有显著的促进胰腺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大黄松弛奥狄括约肌张力有关。大黄能防止胰蛋白酶或酒精诱发的急性水肿型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大黄有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能力,其有效成分有很好的水溶性。在试管内和模拟近似胃肠道环境下,生大黄煎剂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无影响。

  8. 抗肿瘤作用 大黄素、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mg/kg的抑制率分别为76%和73%。大黄素对小鼠乳腺癌,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9.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大黄有较明显的强心作用,能使心脏的MAP振幅增高,上升速率增快,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大黄的强心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实验证明:增加细胞外液中 K+浓度可减弱大剂量大黄对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提示大黄的强心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膜上的 Na+、K+-ATP 酶有关。

  10. 解热降温作用 给正常和肺炎双球菌感染发热的家兔灌服大黄水煎剂后,可见病理性发热家兔体温(肛温)明显下降,同时可见第三脑室灌流液中PGE含量明显降低,提示大黄可能通过影响PGE而发挥降温作用。有实验表明:大黄对家兔体温中枢附近脑室灌流液内环核甘酸也有影响,按5g/kg体重灌胃,可使感染性发热家兔环核甘酸水平降低,提示大黄降温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影响中枢环核甘酸水平而实现的。亦有报道,大黄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有明显抑制作用。

  11. 抗炎作用 多种动物实验表明:大黄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口服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部炎性水肿,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跖肿胀,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大黄煎剂对以渗出和肉芽增生为主的炎症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对抗炎性肿胀的作用优先于泻下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以肾上腺的完整存在为条件,煎剂既不能延长未成年大鼠切除肾上腺后的存活时间,也不能对抗切除一侧肾上腺后致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提示大黄煎剂本身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报道指出,大黄生品煎剂和醚提取物对炎症早期的渗出和水肿、炎症末期的肉芽肿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生品相比,酒炒大黄、醋炒大黄消炎作用基本未受影响,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消炎作用则有所减弱。酒炒大黄、醋炒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对炎症早期的抗炎作用与生品基本相近,对末期的肉芽肿增生,除酒炖大黄作用不明显外,其他三种炮制品均保持于生品相近的消炎作用。实验提示,大黄醚提取物中可能存在值得重视的免疫抑制物质,但其消炎作用是否与免疫有关,尚待研究。亦有报道认为,大黄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内环氧化酶通道受阻;同时羟基花生四烯酸生成增加,而活跃脂化酶通路,并因此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12. 对肾脏的影响 大黄水煎剂能使血中尿素氮、肌酐含量及门静脉血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肝和肾中的尿素量亦分别降低,与血清中尿素氮量呈平行关系。尿中尿素氮排出量显著增加,肌酐排泄量亦有轻度增加,血中游离氨基酸量明显增加。大黄鞣质也有降尿素氮作用。大黄提取物治疗实验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可使其体重增加,肾小球过滤值改善,近曲肾小管的氨基酸转送异常得以修复。大黄用于高氮质血症的患者,可使其血中尿素氮降低和肌酐值改善,白-球蛋白比例改善,食欲增加,自觉症状好转。动物实验表明:大黄能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血中的非蛋白氮。其治疗氮质血症的原理是:

  减少肠道对氨基氮(合成尿素的原料)的吸收,并使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另一方面,大黄还抑制体内蛋白的分解,以减少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并促进尿素和肌酐的排泄。有报道指出,小剂量大黄使正常及半饥饿状态下豚鼠体重增加,毛发润泽,提高血清中蛋白质含量,改变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肾脏病水肿与饥饿水肿相似,提示大黄可作治疗肾病的药物。

大黄相关文章:

1.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2.大黄的用法用量 大黄有什么宜忌

3.大黄的用法用量

4.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5.大黄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凉血解毒的大黄

大黄功能:攻积导滞、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凉血解毒大黄的药理作用 : 1. 泻下作用 大黄有泻下作用,蒽醌甙是其产生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类只有微弱的泻下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可以解毒的白薇
    可以解毒的白薇

    白薇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白薇 白薇功用,善能杀虫,用之于补阴之中

  • 凉血解毒中草药之栀子
    凉血解毒中草药之栀子

    栀子味苦,性寒。入心 、肝、肺、胃、三焦经。功能: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 凉血解毒的栀子
    凉血解毒的栀子

    栀子亦名支子(《本草经集注》)、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黄枝子(《江苏药材志》)等。功能: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 铁海棠中毒怎么解毒
    铁海棠中毒怎么解毒

    铁海棠,又名麒麟花或金刚纂、霸王鞭,北方俗称虎刺儿梅,属大戟科植物。有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铁海棠 铁海棠

56026